90分跟98分到底差在哪?她國一赴奧地利求學,道出台灣人很少思考的7件事

2017-05-15 11:32

? 人氣

莎士比亞的古英文,說實在大家看來看去也看不不出個所以然,結果不約而同都挑第三幕中主角最經典的獨白(就是開頭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那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學們會私下彼此抱怨「詩的詮釋」佔去我們這麼許多時間。現在長大了才了解,在讓我們傳承德語系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從中建立了觀察文字的能力,也意會到讀文字不能只看字意,文字又能夠運載多大的力量。也不知不覺地體會,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切入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

前些日子遇到一位學妹,她對我敘述,她的高中德文老師曾經在課堂上長期導引學生看報紙,一件時事或是政治新聞至少看3個不同報紙,然後比較各報記者切入的角度、段落承接、重點,來思考不同媒體的立場。她笑著對我說,一直到現在,看新聞還是下意識的會去分析新聞是用什麼角度在報導,「老師當時在我們心中播種,現在正在發芽。」她這麼說。

邏輯思考:哲學、心理學為必修課程

「哲學與心理學」是我們在高中的必修課。依據奧地利教育部的說法,這堂課是為了「讓學生去探討生命的意義,並從中得到一些自己人生方向的指標。」畢竟是歐洲的學校,我們的哲學課程還是以歐洲的哲學家為主,從古希臘羅馬文明開始,然後再帶到歷史上重要的歐洲哲學家。徳文的哲學一字 Philosophie(絕大多數歐洲語言此名稱字根皆相同)是從古希臘文轉來的,字根非常的美:「愛好智慧」。

許多哲學理論架構在不同的邏輯系統。說穿了,哲學課就是在訓練你的思考能力,進而訓練你的邏輯性。比如說我們從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唸起,他的哲學研究可以說是涵蓋語言發展、倫理、美學、物理科學、政治,甚至還有玄學。

我就是因為當時讀了亞里斯多德邏輯理論中的其中一環「Syllogismus 三段論」,開始覺得哲學是個有意思的科目。邏輯理論有點像數學,會有個基本公式,也像是推理遊戲。這個三段論的基本公式為A = B, C = A, 那麼,C 也等於B:所有人(A)都會死(B)。所有希臘人(C)都是人(A)。因此,所有希臘人(C)都會死(B)。理論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也會產生細節上的矛盾,然後就會被改良或是推翻。

學習到不同的哲學以及邏輯理論如何影響了社會結構,才了解原來哲學家不是我們想像那種不吃不喝散步想東想西的文青,而是他們肯花時間去思考還有批判眼前看到或看不到的現象。他們思考的動力,就是我們人人在小時候最常問大人的一句話:為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