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事總愛拿我亂開玩笑?專家教你這一招,擺脫天天被針對的「抖M人生」

2020-06-27 07:00

? 人氣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會讓人越變越遲鈍、人生更輕鬆。但在工作上只要一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時,往往會做出「接下了討厭的工作」或「不小心表現過頭反而搞砸人際關係」之類反效果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好不容易轉換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難得可以適度遲鈍過得自在一點,但或許是被工作的忙碌或周遭的氛圍給吞噬了,漸漸地再也沒辦法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來思考,總覺得自己似乎該做點什麼才行,卻不小心做了不該做的事惹上麻煩,結果把自己搞得慘兮兮。

痛苦時分泌的腦內麻藥

工作上的「抖M」機制其實與嫉妒有間接關係。工作一碰到麻煩,前一秒還在為「搞不好得辭掉工作」而煩惱得要命,突然間下一秒就變成「啊算了算了!大不了就辭嘛誰怕誰」的狀況。

當人感覺到痛苦、腦部接收到「糟糕,開始痛了!」的訊息時,便開始分泌腦內麻藥(腦內啡)「痲痹止痛」。那個當下,人會像突然開悟般冒出「啊,隨便啦!」的想法。一段時間過去後,體內腦內啡濃度降低慢慢失效,繼而導致痛苦感再度來襲,訊息又刺激腦部再次分泌腦內啡,於是「啊,隨便啦!」的想法便再次浮現。

如此反覆作用的結果造成身體上了癮自動渴求再多一點腦內啡。人之所以不由自主做出「做了一定後悔」的事,原因出自於「痛苦的感覺刺激了腦內啡分泌」。

本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但是腦中浮現「好像少了點什麼」的想法,正是身體渴求腦內啡的證據。「被霸凌的快感」這種自虐的感受來自於「痛苦」刺激了大腦以分泌腦內啡,形成「腦內啡帶來快感」的機制。因為這種機制的存在,在公司裡只要抱持「為什麼只有我這麼衰」的想法時,就可能形成工作上的「抖M」體質。

因成功做到某些事情時,大腦並不會分泌腦內啡,因此經常刻意製造出讓自己困擾、痛苦或憤怒的狀況以讓腦內啡帶來快感。

腦內啡的戒斷症狀

「抖M體質」的形成源自於從小不斷接收旁人的嫉妒,父母或旁人發出肉眼看不見的嫉妒電流深深刺痛了他們。

腦內啡的分泌是為了暫時麻痺由嫉妒電流攻擊所帶來的痛苦。會不知不覺對腦內啡成癮也是因為痛苦不斷刺激腦內啡分泌的關係。腦內啡持續分泌使感覺麻痺,但一旦停止分泌會出現「精神變差」或「情緒低落焦躁不堪」等戒斷症狀。

當做到「以自我為中心」思考時,對嫉妒的反應變遲鈍了,來自周遭的嫉妒攻勢也不見了。當這種成功狀態持續一兩個月後,即會開始出現腦內啡的戒斷症狀。因為大腦對腦內啡的癮頭上來了,戒斷症狀像是「好像少了點什麼!」「這樣真的好嗎?」這類忐忑不安的感覺。

所以才會在「明明只差最後一哩路工作收尾做好就成功了」的最後階段,突然覺得「好煩吶!」把到手的成功給搞砸,這正是腦內啡的戒斷症狀。

當工作進展很順利時就開始忐忑不安,總是一而再再而三,重複失敗的模式是大腦癮頭犯了,在吶喊「快,快給我腦內啡!」

工作上的失敗,一再蹈覆轍的抖M體質,要說是單純的「想要多一點腦內啡」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從抖M體質邁向成功體質

腦內啡容易誘發工作的失敗。但如果我們反向思考,若可以成功戒除腦內啡,就能順利避免失敗

當發現自己開始焦躁不安並往失敗的方向走時,只要有辦法分辨:「啊!這是大腦癮頭來了想要腦內啡」,當下就能順利地避開失敗。

當你開始有「啊,這不就是那個老是出現的工作失敗模式嗎」的感覺時,只要有辦法辨識「這是大腦癮頭來了需要腦內啡」,就馬上就能品嚐到「成功經驗賀爾蒙」的甜蜜,工作也變得越來越有趣。

我自己從抖M體質畢業,也歷經了因為大腦渴求腦內啡而開始尋求失敗,兩個月發作一次「得做點什麼才行!」的症狀,不小心又開始想接下麻煩的工作,而這種戒斷症狀大概兩年左右才會消失,逐漸從「抖M體質」徹底轉變為「遲鈍的成功體質」。

向「被揶揄的角色」說再見

工作上的抖M機制來自於「因失敗痛苦而渴求大腦分泌腦內啡」,因此誘使人刻意追求失敗。但如果把它套用在人際關係上就是容易「被揶揄的角色」。

過去我在公司也常在眾人面前被訕笑「發音很怪」或是「寫報告的方式很奇特」,當場大家哄堂大笑時,我也只能呵呵地乾笑搪塞過去。

但我之後也忍不住想:「為什麼只有我在眾人面前得被講成那樣?」或是「拜託,其他怪的人也一堆好嗎?幹嘛只笑我一個」就越想就越氣,氣到睡不著。對自己發誓下次再碰到同樣狀況一定要跟他們好好講清楚,或表達出再這樣我要生氣的想法。但一到公司又被笑,結果又只能無力的「呵呵」一笑置之。

「天啊,根本地獄!」心裡既氣惱又懊悔得要命。

感覺實在太悽慘,難過到飆出淚來,覺得沒有一個人心疼我也都沒有人願意理解我。這些人甚至誤以為我這樣被開玩笑其實心裡很開心。

有時連我自己也會想:「由我來扮演這個被揶揄的角色,改變職場的氣氛好像也是沒辦法的事?」但不一會兒又會想著:「為什麼我就非得犧牲自己,扮演這種被揶揄的角色?」怒氣一股腦上來,我也不想再被揶揄了啊,但真碰上相同狀況卻還是只能吞忍下來,傻笑帶過,心裡雖然懊惱卻完全無法回嗆,只好以「要是我當場回嗆肯定會把大家的氣氛搞僵」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呵呵傻笑」的魔法

「呵呵」一聲地傻笑帶過,其實也有短暫麻痺痛苦的效果,這與大腦分泌的腦內啡有關。一有「這樣開我玩笑真是氣死我了」的憤怒情緒時,腦內啡便開始大量分泌,麻痺憤怒所帶來的痛苦。如同酒也是為了「麻痺負面情緒才喝」那般,回到家以後大喊「氣死我了!」其實與去開酒來喝是一樣的。一想起不愉快的事,就利用腦內啡麻痺感覺,但實際上卻導致抑制憤怒的功能麻木,無法克制憤怒的情緒。早上起床時大腦沒有腦內啡,此時不安、恐懼或厭惡等負面情緒倍增,這些都是戒斷症狀,也就是喝完酒的宿醉狀態。

在「被亂開玩笑好煩!」的情緒不斷堆積之下,到了公司後痛苦指數激增,腦內啡開始大量分泌,痛苦瞬間緩解,所以才變成「呵呵傻笑的態度」,不愉快的感覺完全麻痺了,而造成他人有「這傢伙被開玩笑好像也蠻開心的」的錯覺。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開心,單純是人感覺到痛苦時刺激腦內啡分泌的其一現象而已。

無須大發雷霆,就能「不再被揶揄」

你會成為常被揶揄的對象,通常是因為來自周遭的嫉妒。嫉妒情緒被引發的條件,是「比自己地位低的下位者,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所以,當對方透過揶揄你工作的失敗,以創造出「這傢伙在我之下」的情境時,

若有其他人對你發出「幹嘛為了那種事這樣笑人家,有必要嗎?」的「憐憫」時,對方的嫉妒雷達隨即被觸動,「都沒有人同情我,你這傢伙憑什麼!」這時毀滅性人格就出現了。

一旦因嫉妒讓毀滅性人格出現,此時他們不管講出來的話或做出來的事有多過分,都會自以為「我可是為了那傢伙好!」或「我做這些都是為了公司好!」自認是正義的一方,所以產生「我沒有錯」的感覺。簡單講,因為發作的人已是「正義的一方」上身,所以旁人不管跟他們說什麼、做什麼都沒辦法說得過他們。

要不再被揶揄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回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把對方「我是為你好」或「我是為公司好」的發言全都當作「你們是在嫉妒我!」一概忽略,「不再去考慮對方的感受」。然後,當不愉快的記憶湧上心頭時,你得小心:「啊!這是大腦想用腦內啡喝一杯」的訊號,再接下來一定要想到「要是我現在就用腦內啡喝一杯,隔天的宿醉一定很慘!」

透過干擾不愉快的記憶以阻斷大腦分泌腦內啡。這麼一來,隔天早上起床不愉快的感受應該會減輕許多。

當在公司再次被同事嘲弄時,這次毫不掩飾地挑眉將「蛤?」的厭惡都寫在臉上,這是因為腦內啡濃度降低,因此能順利作出厭惡的表情。

光一個「蛤?」就能讓周遭空氣瞬間凝結,眾人即會馬上意識到「啊,不能隨便開玩笑,這傢伙不能惹。」實在是很有意思。

腦內啡分泌時會造成表情麻痺,旁人就看不出自己對無聊的玩笑感到厭惡,了解腦內啡運作機制後深感有趣。

所以就算不跟對方大發雷霆,麻痺退了自然能表達出情緒,讓對方明白「這傢伙惹不得!」,立場翻轉後,嫉妒發作的條件「地位在人之下」消失了,對方也就自然停止。

不再招人嫉妒最大的轉變就是「咦?好像不再失誤了」或是「講起話來心情好像比較放鬆」,此時再次感受到原來嫉妒的威力竟然這麼大!與人之間的情感感受越遲鈍,旁人的嫉妒就越不會發作,慢慢會發現「工作其實可以那麼自由與開心!」

從此再也沒必要利用腦內啡自我麻痺感官感受,也能活得越來越像自己。

作者介紹│大嶋信頼
 
美國私立亞斯伯里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畢業。
 
曾於酒精成癮症專科醫院服務、並在任職周愛利田診所期間至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研修,致力鑽研酒精成癮症。現為Insight Counseling心理諮商顧問公司董事長。
 
著有《一秒改變總是受人擺佈的窘境》、《那或許是你的創傷在作祟》以及《超強戀愛賀爾蒙》等多本暢銷作品。(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三采文化《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 所以虧待自己的你》(原標題:職場上「抖M人」的誕生)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