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結婚前夕被婆家嫌棄「職業不是老師」精神科醫師揭殘酷現實:應該的,結婚本該勢利眼

2020-06-19 09:00

? 人氣

既然生於世俗,為何要抗拒功利主義?

「難道名校就那麼重要嗎?你也太勢利眼了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認識的朋友找我去他公司幫忙,我沒有去。後來我選擇了年薪更高的大企業,朋友卻罵我勢利眼。」

還有什麼詞彙比「勢利眼(snob)」承受更多的罵名嗎?所以我對「勢利」這個詞做了一點功課。勢利一詞最早始於英國,文學評論家高奉準在〈勢利的系譜學〉一文中,寫到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在入學考試時,為了與貴族有所區分,會在平民的學生名字前標記sine nobilitate(意謂without nobility,非貴族出身)。據說勢利眼一詞就此出現。由此看來,勢利眼一詞從誕生開始,就帶有階級的、差別的意義。

看看我們周遭如何使用勢利眼一詞,就能更清楚它在社會上的意義。

勢利眼對關係的影響極其深遠,尤其是籌備婚禮的時候,關於「勢利眼」的含意更可能被無限放大。有時甚至導致新人取消婚禮、不想結婚的鬧劇。

蓮姬本是個不婚主義者,好不容易決定結婚,最後卻取消了婚禮。在交往三年的男友對她下「不結婚就分手」的最後通牒的逼迫下,她終於下定決心結婚。「嫁給這種男人,應該還說得過去吧。」蓮姬抱著這種想法,見了對方的家長,也預定好了婚禮場地。可是在準備過程中,雙方的摩擦日益加劇,最後不得不取消婚禮。

或許是她的心情已經調適得差不多了吧,蓮姬不帶情緒地向我娓娓道來這段期間的遭遇。

「雖然我們交往了三年,可是我這三個月以來對男友的了解,好像比過去三年還要多。」

「你說的是現實的問題嗎?」

「是的,因為婆婆說想要一個當老師的媳婦,所以決定停掉婚禮。其實我也沒什麼好留戀的。」

「就算這樣,你都已經下定決心要結婚了不是嗎?」

「我當然還是會難過,而且我都已經跟身邊的親朋好友說了。不過,男友對自己家裡的事情,並沒有老實交代。就像我不是老師,所以被他甩了一樣,他們家的情況也不是我們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他們家裡,好像只有我男友一個人比較有成就。與其被騙婚,還不如趕快分手的好。」

「看來最後是你們雙方決定要分手的。」

「是的。」

不是時候到了就結婚,而是條件滿足了

因為是雙方同意取消婚禮,不是單方面決定,所以蓮姬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調整好情緒。俗話說:「不到禮堂,不知新郎新娘是圓是方。」沒想到這竟然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如今這個年代,單憑你對對方的愛與信任,還不足以成婚,必須是雙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才能走入婚姻。如今,婚姻已經不是到了適婚年齡就可以結,而是雙方條件都滿足了才能結。人們對適婚年齡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改變。在過去年齡是決定結婚的標準,如今要遇見能滿足我的需求的對象,才是結婚的時機。

父母對於婚姻的立場也是如此。希望子女未來的生活過得更舒適、更優渥的父母,會毫不遮掩地議論媳婦的職業,過問女婿的家庭。似乎只要談到結婚,雙方無須遮掩的「勢利眼」在某種程度都能被接受了。

在〈勢利的系譜學〉一文中,作者提到一則有趣的故事。

在十九世紀以前,snob 這個詞指的是平民而非貴族,到了後來這個字的意思才變成「因為對方的地位不高,令我感到不悅」。這種赤裸裸地鄙夷對方的心理,非常有意思。就像蓮姬的案例中,雙方家庭毫不保留地表現對彼此家庭的嫌棄,男方的家庭希望媳婦是學校老師,女方的家庭則希望夫家財力雄厚,這之間的角力甚至大到讓新郎新娘決定取消婚禮。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對方手中握有的資源,不足以為自己帶來好處,才走到了這個地步。

當我們期待結婚的對象擁有特定的身分時,在這想法背後隱藏著這樣的期待心理──希望對方的身分「未來能對我有所幫助」。因此,當我們決定走入婚姻時,重要的不是對方的身分,而是對方的身分能帶給我哪些正面的影響。這正是蓮姬說出「差點被騙婚」的真正心理。

你只是比較實際

如果彼此有意結婚,卻煩惱這個婚該不該結,那麼請好好面對自己的勢利心理。這並非難以啟齒的事,也許對方早已啟動自己勢利的心理,評估完這段婚姻了。

到了要思考結婚這一步,想必雙方已經在個性、溝通水平、性生活等方面達到共識了。即便如此,如果你們依然煩惱該不該結婚的話,那麼很可能是房屋、嫁妝、聘金、家庭情況等實際的問題,開始浮出檯面了。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實際的立場來思考與決定,不必怪罪自己「是不是太勢利眼」,這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你真的無法放棄這個人嗎?跟我說一個對方吸引你的現實條件就好。」

我的大學前輩在聯誼的場合上更換配對對象時,一定會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表面上是要求當事人說出自己無法放棄對方的現實考量,例如外貌、家世、車子、職業、學校等,其實當中蘊含了非常深刻的意義。

前輩之所以丟出這個問題,就是看準了我們總是不願對自己誠實,因此才利用這個人性弱點來讓自己決定更換配對的對象。「那個男生要是多賺點錢就好了」、「要是漂亮的女生就好了」,多數人無法痛快地說出這些話。這得歸咎於我們害怕被定義為世俗之人的心理。

如果我們在面對別人介紹的戀愛對象時,都害怕說出現實條件了,那更別論及婚姻了。所以在雙方決定結婚後,一般人當然希望盡最大的努力,避免對方或對方的家人將自己看做是勢利眼的人。但是我想告訴各位,如果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出現了讓自己重新思考結婚必要性的障礙,那麼千萬別逃避。請你趁此機會詢問自己:「為什麼我對這段婚姻抱持疑慮?」並試著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想結婚,當然要面對現實

當我們真正決定要走入婚姻的那一刻,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不該是「因為父母要我結婚」,或是「我們交往那麼久,已經無法回頭了」,而是「就算知道有這些問題,我還是會選擇結婚」。

在結婚前,請各位抱持這樣的態度,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在即將結婚之際,對方讓我到最後都不願放棄的現實條件是什麼?

利用這個問題,找出自己不願放棄的首要因素,如果對方也恰好滿足了這個現實條件,那麼之後就算在其他方面對方沒有達到你的要求,這個婚姻也是可以妥協的。「反正我也不是對方最渴望的完美配偶,那就接受吧。」其實我們需要妥協的不只是結婚的對象,那個因內心各種欲望相互衝突、想法矛盾的自己,也是要試著妥協的對象

此外,在決定結婚之後,如果婚前你發現對方的某些地方和自己所期待的不同,也請給自己時間決定是否願意接受。因為準備結婚會耗費大量精力,請告訴旁人你需要獨處幾天,相信所有人都會理解的。

比爾.蓋茲會在一年內安排一兩次的「思考週」(Think Week),讓他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擾,專注於發想創意。不只比爾.蓋茲需要這種時間,我們在進行某些重要的決定時,也必須有充分的獨處時間,在沒有他人的干擾下專注於個人的思考。

那怕只有一天也好。

在充分思考過後,如果我可以完全接受眼前的條件,那才是「我所選擇的婚姻」、「我必須負責的婚姻」。即使過得不幸福,只要是我所選擇的,或許還能承受得住,如果是被選擇的,那麼要回頭也難了。不幸也是一種選擇,至於自己能否承受住這個選擇,就取決於當初是出於你自己的選擇,還是他人的選擇。

作者介紹│精神科醫師 成裕美
 
光化門延世 Feel 精神健康醫學科院長。韓國精神分析學會正式會員,目前正攻讀國際精神分析師課程。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醫學院,並曾於梨花女子大學附屬醫療院進修,現為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

2019年,藉由首部作品《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的暢銷佳績,在韓國社會引起廣大好評。希望這本書,對於前來看診的患者,能持續關注他們在意的人際問題,至於無法前來看診的更多朋友,希望藉由本書,治療他們的傷痛,幫助他們找回關係中的主體性。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三采文化《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 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原標題:沒有人可以批評我勢力眼__精神分析中的結婚要件)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