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取代性高,就活該領低薪?在韓工作的她,點破韓國競爭力電爆台灣的關鍵

2017-04-24 17:13

? 人氣

升遷困難、加薪無望,真是因為「選錯行業」?某知名周刊社論表示,一名42歲行政女主管月領5萬,跳槽投百封履歷幾乎石沉大海、最高只開35K,原因在於「選錯行」,並表示女性通常對加薪較無企圖心。

這篇文章讓一名在韓國工作的OL感到相當不滿,身為七年級生、出生藍領家庭、靠努力拿下韓國主管職,她認為問題根本不在「選錯行」,而是台灣與韓國之間,很難填滿的一種差距……

年輕人努力拿不到高薪,真的是因為工作太容易被取代?

我承認有些工作的確領不到高薪,這當然跟取代性有相當大的關係。當你從事著任何人都能輕易取代的工作,相對來說的確薪資相對來說會較低。要說這些工作沒有升遷與加薪也並不完全正確,畢竟行政職仍舊會依照年資反應出等級,至少他當到行政姥姥底下還是有一群行政軍由他支配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的確相對於專業性更高的職缺,行政人員加薪幅度與升遷較有限,不過拿總經理跟清潔員舉例並不妥當。同薪同酬的定義似乎被扭曲了。

身為女性,最為在意的是為何做了一樣的工作,連職稱都是一樣,然而同樣是業務經理的狀況,對方甚至是自己的業務代理人,薪資卻有所差異。

另外我們在意的是,為何年輕人再怎麼努力,換來的卻可能還是低薪?的確每個世代都有成功與失敗的人,的確成功的人懂得找方法,這世界上仍有許多七、八年級生很努力上進,希望尋求一點未來與出口,然而,當我們無法踏出國門冒險、因為現實因素只能工作時,為何最終只能淪為低薪台奴?

那個看輕台灣人才的惡魔不是別人,而是同樣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勞方。我不是要妖魔化勞方,也不是想創造對立,只是不懂為何存在制度性的問題沒有獲得妥善解決,問題最後矛頭依舊轉向「因為年輕人不努力」——這世界絕對有一些是連你我都看不下去的「年輕人」,同樣的也存在著一群你我看了都覺得替他感到可惜的「年輕人」。

我不是專家,只是個七年級生,一個被譽為草莓族的七年級世代,而這個社會即將由七年級開始領軍成為中堅世代。你說,我們能期待些什麼?亦或是能改變些什麼?我們只會拿別的國家比較顯現台灣並沒有性別差異問題,但我們這樣自我呼呼、拍手的狀況,並不會改變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很贊同剛進職場要選對工作這點,只是你我年輕時,具體知道什麼是「對的工作」嗎?

我記得我剛出社會,懵懵懂懂的,要說我有想法,好像就只是比別人心思更細、想更多而已。這是個用嘴巴講人人都懂的道理,然而對一個社會歷練還不夠的新鮮人而言,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這中間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盲點,文中舉例,程式人員平均作一年半就跳槽,即使加薪5千也寧可跳到新公司,因為新公司加他一萬。

不是只考慮薪水,工時和生活平衡也是求職的考量之一

這存在著一個叫做「制度」的盲點。錢真的很重要、非常重要,可是對逐漸該成家立業的青年人而言,薪水、福利制度、工時與生活平衡都一樣重要。

制度上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其實草莓七年級生經過多年社會歷練後,會變得稍微強壯一點,懂得沒有一百分的職場、但有最適合自己的職場。不要真的太難熬,七年級很多人也不是一踩就爛的草莓。

說穿了,文章是希望告訴女生不要害怕挑戰、要打破性別限制,然而身為女性看這篇文章,卻感覺到性別歧視的不悅感(當然我想筆者本身也是女性,應該沒有惡意)。

舉我自己為例子吧。我剛出社會時,面試過兩家千大企業的行政助理。當時的我就是懵懵懂懂,某千大企業的總經理以壓迫性面試告訴我:「年輕人就要磨練,24K很高了。」但可能我愛錢個性從當時就養成了,當下覺得24K扣掉勞健保、我固定拿錢回家給爸媽,這樣我到底要存多久,才可以存到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對我來說,孝親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管我賺多賺少,都不能讓那個從小拉拔我長大、如今逐漸頭髮斑白的雙親還要擔心金錢的事情。即使不才的我沒辦法讓他們過多優渥的生活,仍舊會拿錢回家,而對一個這麼愛錢的青年來說,24K就是哭哭的金額。

所以我毅然選擇一個我能夠接受、又看起來比較不會被取代的職缺。我從行銷助理、業務助理開始做,加上我本身有貿易實務的知識,逐漸往上發展成業務。

當然有的老闆不覺得貿易是門學問,但我也滿想問,貿易不是學問,那請問你幹嘛要求求職者要會看L/C?的確女性因為踏入婚姻家庭後會對於工作上的野心降低,但是不代表全部的女性都如此,隨著時代的變遷,我身邊也多了很多跟我一樣希望在工作獲得肯定,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所期待的女性。

我曾經過著平日在公司上班、假日在當日文家教的日子,入帳比同期同學多,卻也失去了不少個人生活的時間。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但有點感嘆自己TWO JOB的入帳,是韓國當地畢業生基本的薪資水平。

要聘請人才,請用合理的薪水給他尊重

當然我也知道這樣有點任性,沒有考慮到當下的物價水平,但即使韓國物價比台灣高,薪資水準仍隨著物價水平成正比成長。這就是物價齊漲、薪水卻停滯的台灣必須改進的問題。記得我在台灣,發現人氣紅翻天的知名手搖漸層飲料竟然賣到70左右,我整個嚇呆了。因為這完全要吃一個便當、還是喝一杯飲料填飽肚子的選擇。

另外,在台灣行銷企劃跟行政總務也許是不限科系、甚至踏入門檻較低的工作,但在韓國,這兩個職缺在科系上有基本的要求;特別是行銷類別,在重視行銷、包裝技巧的韓國,行銷人才十分受到重視,不止在主修科系上有要求,連專業性問題也不少。

台灣是個職場氣氛相對較友善的國家,但對人才的重視度不高,拿出我的學經歷,台灣的公司覺得是賺到寶、給低薪就能擁有小叮噹。

反而在韓國,我獲得對等的尊重,他們讓我體會到企業希望獲得人才,願意付出對等的價值、付出時間與你協商,希望讓你明白他們有誠意與你共事。他們仍然希望你是小叮噹,但你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廉價小叮噹。

一個職場文化以友善聞名的國家——逮丸(台灣),如果不要這麼低薪、年輕人苦到連韓國人都知曉,那就好了。

我是七年級生。我不是專家,我寫出我充滿任性又主觀的七年級心聲。

作者介紹│B型女的日韓走跳人生

曾任職於只有日本人的日商,目前正在首爾工作打拼的台灣OL,曾有中日翻譯、口譯與家教經驗。在這裡將用文字、照片與音樂分享我所知道的、所體驗到的日韓走跳人生。Facebook / Blog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B型女的日韓走跳人生臉書
責任編輯、文字潤飾 / 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