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病到底有多令人困擾?德國醫師解釋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來由,讓人直呼現代生活代價高

2017-04-24 10:30

? 人氣

常常壓力大、腸胃不舒服?別小看腹痛、拉肚子這些症狀,它們背後可能潛伏著更擾人的疾病。特別邀請了台灣與德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專家進行對談,希望讓大眾認清反覆發生腹部疼痛背後的疾病真相!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有舒適的生活品質且進化的食物保存技術,但也出現了各種令人膽顫心驚的免疫文明病,慢性的「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 IBD)」就是其中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肚子痛、腹瀉…… 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看起來和一般的腸胃不適沒什麼差別;然而最嚴重發作時,有些患者還需要腸道切除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面對不可忽視的發炎性腸道疾病,邀請德國基爾大學臨床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Stefan Schreiber 教授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翁昭旼教授進行對談,讓我們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 。

特別邀請德國與台灣研究權威 Stefan Schreiber 教授與翁昭旼教授進行對談。(圖/風傳媒攝)
特別邀請德國與台灣研究權威 Stefan Schreiber 教授與翁昭旼教授進行對談。(圖/風傳媒攝)

你以為只是肚子不舒服?這是被嚴重低估的慢性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疾病。」Prof. Schreiber 開宗明義地說,發炎性腸道疾病是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CD)兩種疾病的總稱,兩者分別屬於淺層、連續面積及深層、片斷式的發炎;而在發炎癒合後,因為組織結疤、硬化,可能導致腸道狹窄、阻塞等嚴重後果。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可以控制但無法完全治癒;在急性發作期,會有嚴重的腹絞痛和腹瀉,患者的營養吸收和食慾也會受到影響、體重減輕。如果沒有好好的治療,長期下來對腸道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無法工作、更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在德國每 200 人就有一人發作,而且年輕人最常罹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之所以越來越受到關注,原因之一是快速增加的罹病人口,另一個原因,則是它和一般慢性病不同,經常是發生在較年輕青壯年身上。

「發炎性腸道疾病並不罕見。」Prof. Schreiber 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德國有0.5%的盛行率,也就是每200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最常見是發生於25~40 歲。翁教授則指出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急速增加的病例數,盛行率從2003 年的每10 萬人口4.5 例,到2013 年的統計已經增加到約每10萬人口13 例,好發的族群也更年輕,在10~40 歲之間,已列入健保重大傷病。

為什麼台灣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增加的這麼快?Prof. Schreiber 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致病原因目前仍沒有定論,研究推測和基因有關,而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水平快速提升,讓發炎性腸道疾病 這樣的免疫文明病容易發生。

Prof. Schreiber 分享,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這樣的文明病快速發展的可能。(圖/風傳媒)
Prof. Schreiber 分享,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這樣的文明病快速發展的可能。(圖/風傳媒)

該怎麼治療才好?有更好的治療選擇嗎?

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方式以抑制發炎為主,Prof. Schreiber 說明,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 是長期、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即使透過手術切除了發炎部分,未來仍會繼續發作,因此多數治療是以藥物進行,也發展出了四代不同的治療方式。

最早的第一代藥品5-ASA,療效和副作用都較溫和,常被用來治療疾病初期;第二代藥品則是免疫調節劑、類固醇,但類固醇副作用較多,且對於慢性緩解其效果不顯著;第三代藥品,是Anti-TNF 生物製劑,但因作用機轉為全身性的免疫抑制,以減輕發炎反應,所以相對的也有提高感染的風險。

目前最新的第四代,是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Vedolizumab),可以有效針對腸道發炎部分進行抑制,副作用也相對較低,因此被廣泛使用、佔德國所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藥物的三成。

不過,Prof. Schreiber 也提醒,不同藥物於每個人身上的作用性不同,仍需依賴醫師的專業判斷來進行治療。目前Vedolizumab 在台灣還尚未列入健保用藥,患者可能還要再耐心等一等了。

即使病情未穩定,生物製劑使用有很大的限制!台灣患者面對的困境

翁教授補充,第四代藥品Vedolizumab 在台灣尚未被列入健保用藥,而健保給付第三代藥品Anti-TNF 生物製劑也有所限制,患者必須要持有重大傷病卡,不僅核可不易,同時生物製劑也只有在病況中重度以上時才能使用,而且有給付的期間限制,不論病情控制與否。

翁教授感概的說 :「有時,患者因為用藥限制而病情反覆,導致最後必須開刀切除……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翁教授分享,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期許台灣健保制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圖/風傳媒)
翁教授分享,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期許台灣健保制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圖/風傳媒)

除了醫療問題,翁教授也期望社會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能有更正確的認識與關懷,才能讓患者有良好的生活狀態;日前,一次新加坡病友會會長的來台訪問,讓他有很深的感觸。

在新加坡,病友們會隨身攜帶一張卡片,「那張發給病友的卡片,就像捷運的孕婦禮讓徽章一樣,表明了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特別的需要,希望大眾能體諒在排廁所時給病友優先使用權。」翁教授感慨目前台灣大眾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陌生。所以,除了建議台灣的藥物選擇應與世界同步,也呼籲社會給這些病友更多的關懷與溫暖,幫助他們解決疾病帶來的不便與困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