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提供處死女王的決定,她也必須照念不誤…這是英國獨特的民主制度

2017-04-10 17:19

? 人氣

亨利三世不得已而為之的變通,維護了王權綿延。但也許沒有想過,權力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且繼續流失。英國議會走一圈,你會發現,活生生就是國王聲音越來越小,平民聲音越來越大的歷史。亨利三世以降,議會的權力逐漸擴展、以法律形式被固定下來。貿然挑戰這種權力的,比方查理一世干擾議會活動,終被議會召集的軍隊抓起來,以叛國罪論絞。到了今天,君主的話語權被徹底剝奪─每年女王親臨上院的講話,不是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是念政府寫的稿子! 往極端了講,如果政府提供的是處死她的決定,女王也得照念不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名義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英國君主三百年來沒有否定過議會做出的決定。普天之下,就算還是王土,我花十英鎊進入的下議院,卻是女王終身不可踏足的禁地。導遊說,如果女王膽敢走過來,下院大門將毫不留情地在她面前狠狠關上。下議院英文是「House of Commons」,「平民或庶民之所」。國王的歸國王,庶民的歸庶民。

挑戰君權,不僅發生在下院,也發生在個體即興的性格彰顯中。大英帝國鼎盛時期的維多利亞女王,要在議會塑一座自己的雕像,請來名匠操刀。石雕坐像三四公尺高,目視遠方,姿態偉岸。揭幕當天,女王發現作品太過真實,暴露了自己超大尺碼的腳,還有癡肥的雙下巴! 女王怒不可遏,派人天涯海角捉雕塑家回來修改。最後欽差在義大利找到他,正喝酒曬太陽。聽明來意,雕塑家打了個哈欠說,這裡很舒服,不回英國了。天子呼來不上船! 堂堂女王居然也就罷手,一點辦法沒有。巨足肥頰的雕像,至今安放在西敏寺,供遊人訕笑。

到了藝術家對王權說不的時候,這權的氣數大概也將盡了。彼時,文藝復興在歐洲已經傳播了兩百多年,個體意識轟轟烈烈地復甦。

終於走進英國政要唇槍舌劍、磨破嘴皮的這個房間,世界上不少國家議會的藍本。執政黨、在野黨分坐兩廂,每一個人的座位與對方黨派主管相同事務的人,直直相對,死死互盯,「別對我撒謊」。古時候議員佩劍出入,搞出過不少人命,主持秩序的議長能活下來已是僥倖。所以,直到今天,每次議長就座,都由幾個人架上去,象徵性地表示「不是我自願的」,是為一樂。今天沒有了真刀真槍,議員們的發言,時而猛刺時而纏鬥,好似隔空舞劍。起鬨聲、滿堂采此起彼伏,跺地板、拍椅背排山倒海。

在這裡,議員們不得不講得漂亮。除了面對反對黨秋風掃落葉般的盤問,電視頻道不停直播、重播,他們說的每一句話,直接進入選民的耳朵;他們搖擺身軀、振臂疾呼,又要選民看到自己如何使出渾身解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