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落榜生竟建立「亞洲第一共和國」!他受客家人擁戴當上總統,卻老是想做中國藩屬

2020-07-07 11:12

? 人氣

蘭芳共和國竟然才是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圖/維基百科)

蘭芳共和國竟然才是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圖/維基百科)

無論是古代科舉還是現在考試,一直以來,沒改變的一個點就是考場如戰場的殘酷,不知道同考場的人實力到底如何,最終,有人春風得意馬蹄疾,當然也有人對飲悲歌淚滿襟,不過,倒也不是說考試名落孫山就一輩子完了,歷史上落榜者但仍搞出大事業的人也所在多有,顧炎武、曹雪芹、蒲松齡等都是落榜後反而造出大事業的典範,不過,真要說誰是落榜者的翹楚啊,這些人都還算小咖呢,真正的落榜者之王,不但直接跑到東南亞當總統,而且還被後人評價成跟華盛頓一樣的偉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聽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不過,這都是在歷史上真實的故事,一切的開頭,還得從清朝乾隆年間,廣東的一個客家人家庭講起。

一七三八年的廣東梅縣,一個平凡的家庭裡,傳來了嬰孩哇哇的哭聲,原來,這家庭的男主人才剛喜獲麟兒,正在想著要幫他取什麼名字呢,最後,才下定了決心,取名芳伯,再加上自家的姓氏羅,就叫做羅芳伯吧,就這樣,出生的嬰孩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禮物,並在此後長伴他一生。

據後來人寫的史書記載,羅芳伯在年少時就與眾不同,「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除了自帶迷人光環,他讀書練武的功夫也是當地數一數二,而當有閒暇的時候,羅芳伯就幫忙家裡耕田放牧,因此鄉親都誇讚他做事孝順且十分勤奮,可見從孩提時代開始,羅芳伯就已經在鄉里打出了好名聲,而此時的他也尚不知道,這些從小養成的好習慣,將會在遙遠的未來大大的改變他的一生。

羅芳伯(圖/百度百科)
羅芳伯(圖/百度百科)

羅芳伯就這樣在梅縣耕讀多年,在長成後,他參加當地的童試,中了秀才,之後他又想繼續往上拚個舉人的名號,於是就接著考了鄉試,可惜第一次嘛,沒中,於是,不服輸的他繼續寒窗苦讀,想要再拚一次,卻沒想到這一拚就是快二十年,等到他覺得自己可以上去再考一次時,都已經三十多歲了,照理來說,讀書讀了那麼久,不管是經典裡的聖賢話語,還是本身的生活閱歷,都應該是比之前充實的不少,然而,殘酷的事實還是重挫了羅芳伯,這次鄉試,仍然是沒中,連考兩次都鎩羽而歸的羅芳伯只能先暫時放下科舉的念想,先學會點糊口的本事,因此,他在老家當起了教書先生,靠著一點微薄的學費,來讓自己還能勉強度日。

教書的日子很是平凡,不過在當時的梅縣,鄉親們口中都在談論著一個新聞,那就是所謂的「南洋挖金礦」在他們的雜談當中,這些鄉親們似乎認為,南洋就是一個到處都是金山的地方,就連鞋子裡進的沙子,隨便篩一篩也都是黃金,當時梅縣也已經有不少年輕的小夥子聽了這個黃金傳說而出海遠征去了,至於到底那邊狀況怎樣,誰知道呢?

羅芳伯在教書的日子裡聽聞了這條消息,心裡轉念一想,反正自己在待在這個村裡教書似乎也沒辦法搞出什麼名頭來,更何況那舉人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哩,與其待在這平淡的終老,怎不趁現在筋骨還活絡的時候出去異地拚一番大事業呢?,因此,羅芳伯下定決心,就來趟說走就走的「壯遊」順便再帶上自己的幾個學生和一些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同鄉,組成旅行團,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卻沒想到,這一招卻直接來了百餘人,甚至還有自己的親戚,由此也能看出當時的挖金之旅真的頗受歡迎啊!

就這樣,羅芳伯帶著同鄉百餘人,雇了名嚮導,就於虎門乘船前往所謂的「金山」坤甸,一行人乘船途經瓊崖(海南島)、西沙、呂宋(菲律賓),最後總算到了目的地—現屬印尼的──婆羅洲島。

羅芳伯(圖/維基百科)
羅芳伯(圖/維基百科)

當時的整個印尼群島,分屬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馬來王國管轄,到了婆羅洲島後,羅芳伯被當地山明水秀的景致給深深吸引了,因此,他提筆寫下《遊金山賦》來記錄這邊的美景:

「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地雖屬蠻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歲值壬辰,節界應鍾。登舟自虎門而出,南征之馬首是東。攜手偕行,親朋百衆;同舟共濟,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無何遠望長天,覺宇宙之無盡;下臨無地,想雲路之可通。」

當時的婆羅洲島上,也定居了不少慕黃金之名而來的華人,這些人就漸漸形成了當地的華人聚落,在羅芳伯的臆想中,當地的人民應該是挖黃金挖到手軟,坐擁萬千財富的那種,然而一行人一到達當地的華人聚落,觸目所及的並非如此,當地的華人生活十分困苦,缺衣少食,更有甚者直接流浪街頭,問其原因,原來是因為當地的採金技術落後、大小聚落互鬥,再加之當地治安敗壞土匪橫行,每每擾民都把好不容易挖到的黃金通通搶走,我在那邊挖得要死不活,你在那邊打包帶走,最好是能賺的到錢啦!

華人聚落的礦工把在這裡的淒慘生活一五一十地都告訴了羅芳伯一行人,這些血淚的經歷在羅芳伯眼中真的太讓人難以置信了,於是,滿腔熱血的他,想開始著手改善華人聚落的生活,於一七七○年成立了「蘭芳公司」,團體名稱是有了,但在異地人生地不熟,該如何是好呢?,正當羅芳伯在思考要如何重新建立人脈時,與他一同前來的同鄉打聽到了一個消息──當地赫赫有名的「聚勝公司」,它的建立者,貌似也是跟羅芳伯同鄉的梅縣人欸,不如我們可以先去找找他們的老大,先找個歸宿,再圖以後吧!

這裡先說一下,什麼叫做公司,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來開採礦物的華人苦力與他們的團練、保鑣所構成的共同體,加入一個公司採金,得到的保障比較多,所以常常吸引了大批的華人加入。

羅芳伯聽聞有此公司的存在,就立馬答應了這個方法,一行人就這樣前往聚勝公司的所在地,並在那裏找到了公司的建立者吳元盛,吳元盛這個人身材壯碩且力大無窮,在中國時因為策畫反清起義失敗所以被迫流亡婆羅洲,並在當地創建了聚勝公司,帶著同胞一起來採金,同為客家人出身的吳元盛和羅芳伯相談甚歡,豁達的他二話不說就讓羅芳伯一行人加入聚勝公司,在公司內,羅芳伯靠著他當年寒窗苦讀所獲得的知識,幫助聚勝公司的採金技術得到進一步的升級,同時也協助公司將杳無人煙的荒地開墾成適合耕種的農田,以此來解決溫飽問題,實施各種政治舉措的羅芳伯名聲日益高漲,到最後,他甚至還超越了原本的上司吳元盛,成為整個公司內名氣最響亮的人。

蘭芳共和國疆域(圖/維基百科)
蘭芳共和國疆域(圖/維基百科)

解決完最基礎的生理需求後,接下來羅芳伯就開始處理更高層次的安全需求,他依靠著數年來招募而來的團練,聯合婆羅洲的蘇丹一起剿滅橫行無忌的土匪和海盜,蘇丹原本只是想找人幫他收復失土,結果羅芳伯不但收復了失土,而且還幫助蘇丹弭平當地的土著叛亂,蘇丹也因此備酒設宴慶賀,在民國史學家溫雄飛所撰寫的《羅芳伯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越土人謀叛,蘇丹籌備軍費,遺羅芳伯征之。芳伯乃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設,果大捷,土人死傷甚眾。蘇丹得報大喜,及置酒作樂,為芳伯壽,席間舉酌掀起而言曰:居有大動勞我族,顧約為兄弟,世世子孫,毋相忘也。芳伯唯之。」

羅芳伯優秀的軍事能力讓蘇丹折服,甚至一連幾次要將王位讓給他,但多次被他拒絕,因為羅芳伯自己認為,雖然身處異域,但還是大清的子民,因此絕不能自立為王,否則就是僭越了,但在眾人的一再要求之下,羅芳伯只得表示可以接受政權,但絕不當王。

一七七七年,羅芳伯把蘭芳公司改組為「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而自己作為共和國的領袖,名為「大唐總長」,在稱呼時叫做「大哥」在他底下所轄的約一百一十萬蘭芳國民一致擁戴這個戰功彪炳的開拓者,並把他原名的伯字去掉木部改用人部以表尊敬,而羅芳伯之前的上司吳元盛,也把聚勝公司的一切資源都交給羅芳伯的蘭芳共和國,自己則自願擔任羅芳伯的部下,隨他南征北戰,由此可見他倆關係是很真誠的,誰當領袖?,貌似也沒那麼重要了。

共和國的成立原本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然而蘭芳共和國成立不久後,就遭遇到了鱷魚之亂,成群結隊的鱷魚在蘭芳共和國管轄的水域活動,且不時就上岸吞噬人畜,造成沿海居民人心惶惶,得知消息後,羅芳伯隨即帶人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指揮居民如何驅趕鱷魚,包括在水裡投毒,在岸上設陷阱等,最後,羅芳伯還效仿唐朝文豪韓愈,擺設供桌祭品,寫了篇祭鱷魚文拿來宣讀,只不過韓愈寫的是散文,羅芳伯寫的是駢文,不過不管是哪種文體,效果是一樣的,據說在此之後,當地的鱷患就逐漸解除,而居民也很敬佩羅芳伯的治鱷魚手段,還把他視為有神奇本領之異人。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鱷患解除後,羅芳伯才開始著手規劃蘭芳共和國的各種發展政策,先說內政方面:

法學大家韓非曾說過:「國有常法,雖危不亂。」一個國家要治理的好,完善的法律非常重要,在這方面:。在《蘭芳公司歷代年冊》中記載:「羅大哥時,未有公班衙(Company)來理此州府,故一切法度,經其手定,犯重罪者,如命案、叛逆之類,斬首示眾;其次如爭奪打架之類,責以打藤條、坐腳罟;又其次如口角是非之類,責以紅綢大燭。」

從上面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蘭芳共和國的刑罰分成哪幾種,凡蘭芳共和國國民,皆須嚴格的遵守法規,為了讓國民擁有充足的法治觀念,蘭芳的領導階層也以身作則,最後確實讓蘭芳成為了一個百姓知法守法的國家,這使得蘭芳共和國的實力和影響大增,也吸引了許多當地土著部落前來歸附,最終,蘭芳共和國的版圖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

法律如同蘭芳的骨架,領導階層是蘭芳的頭腦,而國民就是蘭芳的血肉,一切完備之後,再來,就是要讓整個國家運轉起來,獨特的政治運作模式,或許是蘭芳共和國最大的亮點了,蘭芳公司上建總廳,下由各級官員輔政,而羅芳伯也在共和國內組織地方自治機關,全國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最後再由羅芳伯任命。

國之大事,皆咨決眾議而行」是蘭芳共和國施政的準則,白話來說就是國家大事都要經過眾人討論、投票決定,領袖並沒有絕對的權力,這個特點,頗有後世議會制的風範。

除了政務要大家一起決定,蘭芳共和國的領導人產生方式,也跟中國傳統的家天下觀念有些不同,至於怎麼個產生法,這點先暫時擱著,讓我們留到後頭再說。

制度層面結束,再來就是物質層面,開始搞建設啦!,教育方面,羅芳伯出身耕讀之家,深知讀書與知識的重要,因此,他在蘭芳共和國的國境之內創辦學校教授儒學,並從清朝聘請了一些有名望的儒生來擔任教書先生。

經濟方面,他發展交通,各種鋪路蓋橋,不但百姓走的安心,貨物的流通速度也能加快,如此利多,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想當然爾,上述這些,蓋學校鋪路造橋,都是要燒錢的,因此,口袋的深度很重要,為了使國庫財源廣進,羅芳伯加大力度發採金產業,將南北十餘里的金礦都納入共和國的管轄範圍,除此之外就是繼續振興林業、農業,從中國招來商人,利用婆羅洲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商貿。

以上種種,都讓蘭芳共和國從充滿瘴癘的不毛之地,華麗轉變為婆羅洲華僑的理想國,生活的一切,都已是今非昔比,甚至還超過了自己原本在中國的家鄉哩。

不過,縱使是理想國,也並非在此之後就一點麻煩都沒有了,這就要說到外交方面了。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蘭芳共和國立國後,遇到的最大麻煩,不是土匪和海盜,而是另一家強大的公司,就是當時的東南亞扛霸子,來自低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個對手可就跟之前那些盜匪不是同個等級了,雖然此時荷蘭已經失去了台灣,但船堅炮利的他們國力還是遠超蘭芳共和國,東印度公司看著蘭芳共和國在婆羅洲挖金發了大財,自然也是十分眼紅,因此,東印度公司在蘭芳立國後便屢屢派兵來騷擾海疆,這搞得羅芳伯十分頭疼,為了保全國家,羅芳伯想到了個法子,就是去找個靠山,找誰呢?,當然就是北邊的大清朝啦!

為了尋求清朝庇護,羅芳伯早在蘭芳立國伊始,就派出了代表帶上大批禮物前往北京朝見乾隆皇帝,希望大清能將婆羅洲納入統治,不然就把蘭芳收成藩屬國也好,同時,他也極力表明自己忠於大清的志向,為此,他還囑咐使者一定要自稱公司,不要讓皇上感覺有僭越的異心。

然而,雖然羅芳伯已經做得很謙卑了,但當時的乾隆爺正沉浸在他十全武功的美好幻想之中,根本就不想鳥這群違背朝廷國策,私自出海的「天朝棄民」,清廷無情的回應讓羅芳伯十分寒心,不過這次出使也並非什麼收穫都沒有,使者告訴羅芳伯,雖然沒法成為藩屬,不過清朝還是同意了可與共和國開展貿易,這個唯一的收穫讓羅芳伯十分欣喜,他想了個方法,決定利用此點製造假象,向荷蘭人宣稱蘭芳已是清朝的藩屬,最終證明,羅芳伯的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在清朝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後,荷蘭人誤認蘭芳已是清朝的藩屬,於是就停止了對蘭芳共和國的騷擾,就這樣,蘭芳共和國獲得了一個有力的屏障,但即使如此,羅芳伯在他擔任大唐總長的任內,仍然一直在掛念著要讓蘭芳共和國成為清朝藩屬國的希冀,甚至到了臨終前,都沒有斷了這番念想。

一七九五年,在蘭芳共和國建立十九年後,羅芳伯因病在坤甸逝世,臨終前他盡了自己做為共和國國民最後的義務,那就是推舉同樣智勇雙全的江戊伯為下一任大唐課長的候選人,在蘭芳共和國領導人的產生方式結合了禪讓制和一些民主選舉的概念。

「不拘本州各縣人氏,俱可擇賢而授任」是蘭芳共和國產生領導人的精神,在推出候選人後,也要由全民投票來共同決定,而那些領導階層也很遵守羅芳伯生前訂下的規則,在其去世後就開始票選下一任的總長,最後羅芳伯所推舉的江戊伯果然成功當選,並繼續完成羅芳伯生前來不及做完的那些志業,在江戊伯之後,蘭芳共和國也用同樣的方式票選他們的總長,直到一八八四年,清朝委靡不堪的實質原形畢露,荷蘭趁機攻滅蘭芳共和國,這種選舉的方式才告一段落。

共和國投降後,有部份人民選擇流亡其他島嶼,但同時,荷蘭並未公開宣稱已佔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政權以便統治,直到一九一二年清朝滅亡,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占領,蘭芳共和國的歷史,到此才算正式終結。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蘭芳共和國遺址。(圖/百度百科)

蘭芳共和國沒有宋元明清般的強大,其知名度自然也沒有那些朝代的家喻戶曉,現在我們之所以可以查到有關於蘭芳共和國的諸多史料,其實有很大的一部分要歸功於清末梁啟超在辦《新民叢報》時所發表的〈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在這篇文章中梁啟超就歷數了那些開拓海外殖民的華人代表,而羅芳伯也被梁啟超列在這八大偉人當中,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當時中國史學界的討論,蘭芳共和國的事蹟,從此刻起才被中國的史學家注意到。

然而,隨著近代研究的深入,在史學界,也有不少人對蘭芳共和國展開質疑,包括質疑蘭芳共和國能算是國家嗎,如果算,那它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嗎?如果不算,那要如何定義它的歷史定位呢?,除了到底是不是國家的問題,關於蘭芳,更多人質疑的,則是他獨特的政治制度,到底能不能算是民主的一種呢?,這個議題上,有人認為可以算是民主體制的一種,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中國傳統村里中的鄉紳議事,推舉耆老的儀式罷了。

儘管關於蘭芳共和國的疑點頗多,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抹滅他在東南亞歷史上的影響,因為蘭芳共和國的建立,直到現在,在西婆羅洲地區,客語仍是當地的常用語言之一,而且,蘭芳共和國在它存在的時候,提供給當地的華人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像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他祖上就曾當過蘭芳共和國的參謀,而且還靠著經商發了筆大財呢!

前印尼總統瓦希德曾在《羅芳伯傳》中評價:「一七八七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共和體制。然而,我國客屬領袖羅芳伯於,一七七七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創立『蘭芳大統制』共和政體,比美國早十年。以此歷史貢獻而論,羅芳伯不亞於華盛頓。羅芳伯堪稱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這句話雖然多少有點自賣自誇的成分在,但也證明了羅芳伯的影響力之大,至於他到底能不能夠跟華盛頓齊名,這點,就交由各位讀者們去定奪囉!

文/柯睿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歷史說書人(原標題:落第書生建國史—羅芳伯與蘭芳共和國)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