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醫保制度」壓榨下,死了一位年輕女醫師後,我們見識到台灣「健保奇蹟」?

2017-04-07 11:10

? 人氣

3月28日,英國德文郡一位32歲急診女醫師蕾貝卡死在家中,沒有他殺嫌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文郡在英國是旅遊勝地,蕾貝卡卻已經是一年多來第三位死亡的年輕女醫師。

2016年2月,25歲女醫師蘿絲值班到一半突然離開崗位,駕車到海邊投海自殺,遺體兩個月後才被發現,她車上發現遺言。英國國家醫療保健(NHS,以下簡稱「醫保」)制度造成工作環境壓力極大、未來前途渺茫,讓年輕醫師不堪負荷,當時英國衛福部長計畫剝削年輕醫師來填補千瘡百孔的醫保,蘿絲在內的年輕醫師們在繁重工作之餘,還得醞釀罷工,反擊不公不義的壓榨政策,終於將她逼上絕路。

2017年2月23日,26歲女醫師蘿倫沒去上班,此後音訊全無,2天後發現她的車子停在北德文的海濱小村,但一直未能尋獲蘿倫本人。蘿倫也一樣在英國醫保制度下飽受摧殘而憂鬱,推測她可能走上與蘿絲一樣的絕路。

7年內竟有將近3千位英國醫師「逃」到海外

蕾貝卡則曾經試圖對醫保制度造成的第一線醫療崩潰現況提出警告,2015年11月時,蕾貝卡因為醫院遭病人家屬抱怨等待4小時,在facebook上爆氣發表:

「請不要當著專業醫護人員面前抱怨等了4小時,才看到醫師。在大半夜,不用半毛錢,就能看醫師,醫師還帶著笑容,對你溫柔親切,讓你安心。而讓你等了4個小時才看到你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正在急著搶救一個老人,那位老先生不想因為小感冒就大驚小怪,結果變成猛烈胸腔感染差點要他的命」。

蕾貝卡更預言英國醫保「可能無法維持現況多久了,到時你又該說什麼呢?」

不幸的是,英國醫保固然每天更加崩潰,但蕾貝卡卻先離開了人世。

(圖/DarkoStojanovic@pixabay)
台灣醫師也將出現「自救潮」嗎?(圖/DarkoStojanovic@pixabay)

許多其他的英國年輕醫師,則在自殺、過勞死之前,選擇自救,2008到2014年,平均每年有2852位英國醫師逃離到海外。

蕾貝卡認為英國醫保讓病人「可以在1:35走進急診室,不論主訴為何都能看到醫師」,因此要病人心存感激,不過,英國醫保讓病人等到天長地久也是事實,急診連重症都要等待4小時以上成為常態,全英國送急診後只有50%-60%的幸運病人能按照標準在4小時內開始進行處理,冬季尖峰時間更是可怕,新年期間,心肌梗塞等了35小時都無人來救治,中風病人竟然要等待54小時,別說接受醫療了,連基本的食物飲水都得自己張羅。

醫院本身塞爆,連救護車都跟著塞車,新年期間,救護員告訴媒體,醫院的急重症部門無法再接收病人,導致要送病人進入竟然要等待高達8小時,整個醫療體系已經嚴重失靈。

醫保到底要花多少錢才夠?英政府年耗台幣逾5兆,依然千瘡百孔

一切問題的根源,來自於醫療開支,沒錢萬萬不能,設備不夠、人員不夠、人員過勞,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服務能量,這是天經地義,看到這邊,你可能以為英國對醫保支出很小氣?

那也不盡然,雖然英國近年來都在積極撙節醫保預算,但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的四大醫保服務,總計加起來一年預算高達1367億英鎊,相當於5.2兆元新台幣。

英國人口6500萬,也不過是台灣人口2300萬的2.8倍,若是以人口比例換算,相當於台灣一年花了1.9兆元新台幣,也就是說:幾乎是台灣全數政府總預算!

全球政府都愛吹噓自己的健保,英國把千瘡百孔的醫保端上奧運開幕式炫耀,加拿大也一樣老愛吹噓健保多成功,實際上一樣是檢查要排三個月、手術要等一年半載、醫療器材落五十幾年的還在用、醫護人力嚴重流失,卻還要以高稅率來支撐這樣的「福利」。

在瑞典,由於門診等待時間長到天長地久,厭食症少女要排到門診得等6個月,甚至連癌症病人都得等,為縮短等待看診時間,瑞典政府投注50億歐元,其目標是「最多一個星期內」可以看到家庭醫師,要是在台灣,應該早就暴動,但是瑞典政府認為這目標很先進,因為在葡萄牙是15天。

當公醫制度不能以價制量,就只能拖延病人就醫時間

當公醫制度無法以價制量,就發展出「以時間制量」,在瑞典,人民視看病為畏途,因為一等就是沒完沒了,所以非得重病才會出門看醫師。當然,如果瑞典人有急病時,願意花錢到非公醫的私人醫療院所,一切就迎刃而解,完全不必等待。

醫療資源就是昂貴且有限的,人類應該面對並承認這個不可否認的現實,全世界想讓人便宜或免費看病的健保、醫保,不是已經失敗,就是瀕臨失敗。

其實,環顧全球,曾經存在過,最好的醫療體系,正是台灣實行健保以前的醫療體系,遠比歐美私人醫療院所廉價,醫療品質卻竟然差不多,更神奇的是能即刻看得到病,這才是真正的醫療奇蹟。

健保前的年代所累積的醫療資源,讓健保大口啃食多年,如今已經枯竭,於是連病人都已經發現:藥物一個接一個不見了,在醫療體系中,越重要的醫師,在健保壓榨下越快消失。

媒體報導,顯微外科進行皮瓣移植手術,每台手術平均虧30,725元,手指重建手術每台平均虧24,536元,這種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卻賠最多錢,醫院不鼓勵,醫師血汗沒未來,紛紛出走,1978年到2014年林口長庚醫院共訓練128名顯微重建醫師,只剩20人留下。

台灣健保很快就要演變成無醫也無藥的空招牌,成為一個大騙局。

有許多人認為,台灣健保種種問題都是因為總額預算不足,這的確是直接的原因,但一個國家應該花多少預算在醫療上?若要提升到英國的預算水準,也就是相當於把台灣整個國家總預算都填進去,可是英國醫保卻還是一樣千瘡百孔、血汗壓榨基層醫護,那要提升到多少才夠呢?或是,應該徹底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天真幻想,承認不可能,務實回歸市場運作呢?

死了一位英國女醫師之後,或許我們可以對這個嚴肅的問題,再多一些思考。

作者|藍弋丰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從事產業分析、專欄寫作、圖文創作及翻譯等,關心歷史、國際財經與產業,著有電影小說《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等,歷史著作《橡皮推翻了滿清》獲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譯有《箭雨風暴:阿金庫爾之戰》、《紙牌屋》、《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官方電影小說》等;撰寫小英教育基金會「想想論壇」《美國的誕生》系列及《能源思考題》系列專欄,以及東方報業集團。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民報(原標題:【藍圖】死了一位英國女醫師之後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