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長就是輸在「太認真」,真正成功的父母是:孩子到了18歲,還願意跟你好好說話

2020-03-16 17:57

? 人氣

他女兒現在18歲,跟他無話不談。他很自豪,告訴我,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還願意跟父母好好說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化,是交流與理解。能讓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家庭,溫暖有愛;懂得聆聽的父母,也懂教育。

有個親戚的孩子,高中戀愛,離家出走了。找回來以後,跟父母的關係到了冰點。父母找我,委屈地說對女兒的教育盡心盡力,好話說盡。我說你們的交流出了問題,她母親睜大眼睛說:「怎麼可能?我每天都跟她說,要好好學習,嘴皮都磨破了。」

可這不是交流,是單方面的說教。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貼心的朋友一樣: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納。

亞洲父母最大的問題是「大主角」意識太強,三觀極正,永遠一副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級的臉。甚至一激動,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種近於詛咒的話都說得出來。

孩子屬於未來,而父母屬於過去。教育的前提,是認同與跟隨。如果他不認同你,你就沒辦法教育他。而想獲得孩子的認同,你首先要認同你的孩子。

講認同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有一個困惑——他的想法那麼蠢,我也認同嗎?

當然。

無論多離譜的想法,他願意跟你講,就是跟你親,你唯一的選擇是珍惜這種信任。

我兒子小學的時候,想把一個欺負他的同學殺了。看他氣得臉都歪了,我立刻說:「他這麼壞,全班人都想把他殺了吧?」

「媽,你太天真了,還有好幾個女生喜歡他呢。」

「哇,怎麼個喜歡法兒?」

那天的談話,從他想殺人開始,到害羞地跟我說喜歡班裡一個會唱歌的女生結束。

後來他跟那個欺負過他的男生成了朋友,自豪地宣布,掌握了跟愛打架男生相處的秘訣。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陰暗不甘,是撒嬌,試探,發洩,更是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次心理地震,父母不能做他們的後盾,他們就會慢慢關閉交流這扇門。

少時,你不想聽他說「混帳話」,以後,可能就永遠聽不到他說真話了。

凡事講三觀,永遠擺一副大家長臉孔的人,最大的問題是永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少說一句,孩子就變壞。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麼奇怪,你越擔心他學壞,他越學壞。因為即使孩子,也討厭永遠被壓抑、被定義。就像《平民之宴》裡的廢柴兒子,當母親堅定地認為世上只有一種成功、一種生活時,他的所有離經叛道,其實是為了向父母證明,我可以過另一種人生。

經常有人談論窮養富養的問題,其實原生家庭的好,不在於物質,而是平等與信任,是交流的順暢與彼此的理解。

能放心大膽地在父母面前坦露陰暗面的孩子不容易變壞。他們相信愛,懂得愛,人生自然而然地向著光明那方。

他們不會把挫折當成失敗,因為從父母那裡,他們得到了做自己的底氣: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不會失去被信任的權利;你的人生,不是被某一次考試,某一次成敗定義的。

作者介紹│我是艾小羊

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眾号: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个艾小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是艾小羊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