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動畫的破冰之旅《雪舟》創作團隊:從水墨書法中找靈感

2017-03-26 11:50

? 人氣

戲內戲外皆是破冰之旅:《雪舟》的創作心路

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動手創作《雪舟》的歷程是很辛苦的。我們團隊有約十二個人,製作時程卻只有十週,因此每個人幾乎都身兼數職,我除了擔任導演,也擔任配樂,也與團隊ㄧ起參與了特效合成、故事改編、分鏡繪製、少數2D3D動畫、也建了少數的模型。

《雪舟》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團隊組員Samantha Aguiar與父親在美國北方家鄉開船出航時的見聞,我們以此為故事原型,改編出現在的雛形。編修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過程中,我腦海裡出現了我喜愛的日本插畫家 Yoh Shomei創造的意象:ㄧ條穩穩又靜默的地平線將天與地分割,天上有ㄧ抹月光或是太陽,照耀著地上渺小孤單的人或是房子。這樣冷寂與安靜就是《雪舟》所需要的氛圍。我將這些有些抽象的意念與端木紫薇討論後,她結合了這種孤寂感與她的美術直覺,創作了ㄧ系列非常美麗的原畫,這些原畫奠定了整部片的調性與走向。2007年的英國動畫《黑色姐妹花》(Pearce Sisters)也給了我們一些對美術的想法。

《雪舟》電影概念設計圖。(大夏數位傳播提供)
《雪舟》電影概念設計圖。(大夏數位傳播提供)

端:

對我而言,最困難的創作環節就是開頭,因為在什麼都沒有,只有故事梗概的時間摸索、尋找適合的美術風格,完全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常常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想要嘗試各種美術風格。這個時候就需要把腦子裏的想法儘快勾勒出來,及時與導演溝通,經過討論和思考,提煉出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幸好鏡澄也是很有想法和才華導演,與她的討論常常激發出許多創意妙想。

我的作法是這樣:我聽完蘇導演的這些想法,便收集可能符合本片意境的所有相關圖片(包括照片與繪畫)得出我對於本片風格走向的見解,然後再向所有組員展示,一起討論。幾次討論後,我開始畫一些概念圖,嘗試過油畫風格,兒童繪本風格,粉彩畫風格等等。最後選出我們認為最適合故事的風格。當然,我也得要考慮到這種風格在我們的3D技術能力下的可行性,以及在我們美術人員有限的條件下能否按時間表完成,才開始進入實際創作。所以我們在極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了非常高壓的反覆調整過程。

蘇:

我以前都是一個人完成作品,首次擔任整個團隊的導演,學到了許多東西,例如傳達想像。

團隊工作中,頭腦風暴。(大夏數位傳播提供)
團隊工作中,頭腦風暴。(大夏數位傳播提供)

團隊成員要幫助導演具體實現想像,但想像是抽象沒有形體的,因此我必須想盡辦法傳遞出清楚的訊息,利用口說、文字、圖片、塗鴉、動態腳本、聲音等任何可以讓團隊了解的方式去進行他們的工作。有時我未必有最正確的答案,這時也須仰賴與團隊ㄧ同討論,而不是丟出「我就是要這樣做」就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