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少輔院志工老師最想跟孩子說:一年半後,你可以選擇更好的人生

2017-04-12 13:27

? 人氣

少輔院志工是一個重要角色,他們帶著那些曾經走偏的孩子成長,也引其向善。當青少年對這些志工形成強烈信任,問「當我媽媽(爸爸)好不好?」,常人總認為應該立刻答應,給予滿滿關懷,但有8年桃園少輔院輔導資歷的她,卻斷然拒絕。

《親子天下》跟著「向陽志工團隊」進入桃園少輔院,採訪了少輔志工謝慧超,也從她口中聽見真相。「志工老師不能幫孩子一輩子,正因孩子太常失望,為了不讓他們再次受傷、他們寧願不承諾。」在資歷豐富的她眼裡,答應反而最殘忍……。

他們是一群既單純又複雜的孩子,年紀離兒童不遠,最小的只有12歲,幾乎每一個人手腳上都有刺青。共同的人生劇本是,從小進出酒店,車上一定帶刀槍,生活中充斥暴力......。一般的大人,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離他們遠一點,但是有些大人選擇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正向力量,持續陪伴,讓這群少輔院的孩子,還有機會好好的走自己選擇的路,好好活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們是一群既單純又複雜的少年

(圖/親子天下提供)
少輔院裡的孩子,通常有著不同於一般青少年的生活經歷,志工團隊老師期望能陪他們走過迷網的這段路。(圖/楊煥世攝,親子天下提供)

寒假的某天早上八點,我和攝影記者一起繳出了證件跟手機、穿越重重鐵門與警備,來到桃園少年輔育院的大禮堂,少輔院是收容經過少年法庭裁處感化教育少年之處,這些都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有些並不是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這一天大禮堂擠滿了五十幾位院生與三十多位志工老師,那天是院生們引頸期盼的「一日成長營」。入少輔院得24小時都跟同學在一起,唯獨這一天他們不用上國語、數學,可以玩團康遊戲、做撕畫曼陀羅、玩英雄牌卡,更可以跟外來的志工老師聊一整天。

這群少年年紀約在12到20歲,他們理著一致的平頭、穿著天藍色運動制服跟運動鞋,胸前別有名牌,有些戴眼鏡、斯文乾淨,有些用好奇眼神打量初次到來的訪客,他們在遊戲跟課程中守秩序、有禮貌、主動協助老師發講義,萬萬看不出更想不到,他們竟是因為毒品(吸毒、販毒或都有)、竊盜、搶劫、詐欺、殺人未遂、妨害性自主......等罪名而進來,有少數甚至是累犯,再度或三度入院的二期生、三期生。

跟院生陣仗差不多大的志工老師群,帶頭的是基隆市銘傳國中美術老師卓淑惠。八年前,她單槍匹馬申請進入桃園少輔院當輔導志工老師,後來她逐漸邀集有共同理念與服務熱誠的志工們,組成「向陽志工團隊」,核心成員每兩周進少輔院上兩小時團體輔導課,以生命道德教育為主題;暑假、寒假各辦一次時間較長的成長營,邀集包括一貫道教友、佛教教友、有諮商輔導背景的心理師、輔導老師、退休老師等等參與,八年來未曾間斷。

(圖/親子天下提供)
向陽志工團隊的靈魂人物除了卓淑惠(右),還有陶維極(中)跟太太謝慧超(左)。(圖/楊煥世攝,親子天下提供)

團隊負責規劃課程有四位靈魂人物,除了卓淑惠老師,還有舞蹈治療專業的柯老師,以及從事表達性藝術治療、具有諮商輔導訓練的謝慧超跟她的先生、留學英語名師陶維極。

成長營中,看院生們跟「陶老師」熟悉的勾肩交談、專注聆聽「阿超老師」講話,這是他們七年來,好不容易跟院生培養出來的信任感。白髮、藍眼珠的陶老師是美國人,因熱愛武術與中國字來台唸書、定居已經45年,高挑、秀麗的阿超老師散發舞者氣質,他們的課程一個「向外看」、一個「往內求」,陶老師用藝術、音樂跟電影,引導孩子從封閉的小社會中往外看,阿超老師帶他們靜下來跟自我對話。

無條件的接納是打開心門的鑰匙

陶維極憶起某個夏天剛進少輔院的印象是:沒想到會見到那麼多的「龍跟鳳」,院生的手腳上幾乎沒有不刺青的。他說,他們是一群既單純又複雜的孩子,「他們熟悉法律程序、對人的觀察有超齡的敏銳,對測試別人底線非常非常的厲害,但同時他們的世界很小,很少人搭過飛機,我在台上講『事件』他們竟然聽不懂什麼叫事件!」

謝慧超說,多數院生很小就開始進出酒店,車上一定帶刀槍,生活中充斥暴力,成長經歷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雖然他們的年紀離兒童並不遠,卻因為家庭、社會功能失調,身心逐步發展的步調被壓縮,被迫提早成為大人,中間才產生許多的性格偏差。」這些院生在學校通常是失敗者,一般大人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這些「壞孩子」在一起,更把他們推往幫派去,像是毒品、被大人用鐵條打、肚子餓到便利商店偷東西、沒錢去搶皮包,許多一般人眼中的「不正常」在他們看來竟是「日常」

陶維極跟謝慧超一開始帶著滿腔的愛來此,卻發現他們給太多愛、孩子領太多情,造成孩子強烈希望出院後繼續聯繫,但孩子們的生命故事不該被否定,志工也不該取代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成長過程經歷過太頻繁的欺騙、防備與背叛,有太多太多不守信用的大人,因此第一步不是愛他們,而是在他們身邊無條件的陪伴,並扮演他們生命中少有卻重要的「正向、穩定、可靠大人」角色。

陶維極曾陪伴某個孩子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孩子原本冷淡、眼神完全不交會,某一天忽然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熱切跟陶維極打招呼,這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關鍵事件嗎?陶維極說:「我不知道有什麼關鍵,我只是始終如一的陪他,也不逼他,更沒責備他:『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不領情!』我接受你、我就在這裡。」

要變好不是像摩托車轉彎,說轉就轉;而是像大艘軍艦轉彎一樣,慢慢、慢慢的轉

除了陪伴,陶維極說志工老師還要不動聲色、不帶道德批判的傾聽。當院生願講出曾做過哪些「壞事」,如果志工老師臉色大驚:「喔怎麼可以,你不可以那樣做!」院生的心門馬上又關起來了,警察、法官跟所有的大人都告訴他們『你錯了』,「他們怎麼會不知道自己錯了,如果不知道就不會這麼痛苦、懊惱,」謝慧超說,他們做的是平和、不批判的聆聽。

等到信任感建立後,生命道德教育才有機會上場。陶維極有一整年一直在講「做人要光明磊落」這個觀念,怕過於抽象,於是陶維極換個方式說:「以後要決定這件事做還是不做的時候,就想著:這件事能不能在派出所講出來?如果不可以講的、就不要做。」

陶維極發現,在他領著孩子一句句念出卡爾奧夫的中世紀《命運詩歌》拉丁翻中文歌詞時,詩歌中描述的悲慘命運彷彿讓院生想到自己,他們也很能專注欣賞畢卡索名作〈格爾尼卡〉中,城市被法西斯地毯式轟炸後的慘況,院生們對藝術、音樂的高度共鳴與天份,常讓陶維極夫妻既驚豔又惋惜。

院生們至少會在院內待一年半,24小時都跟同學在一起,因此特別期待團輔課、成長營,有機會跟外面的大人聊天相處,當他們發現生命中居然出現「正向、穩定、可靠的大人」,會想緊抓關係不放。曾有院生問志工老師說:「你當我爸爸(媽媽)好不好?」謝慧超剛開始為了鼓勵他們,也曾跟孩子說:『一年後,我們外面見!』後來發現志工老師不能幫孩子一輩子,正因孩子太常失望,為了不讓他們再次受傷、他們寧願不承諾,「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在他們待在院裡的時間好好的陪伴。」

看見問題根源,才有機會做選擇

謝慧超想做的,是期盼他們走出院外,回到同樣動盪的外在環境時、能找到內在穩定的力量。於是她引進諮商輔導的家族系統排列、生命數字、情緒、認識自我、社會資源的課程,帶孩子一層一層往內看見自己問題的可能根源。

成長營的最後一個活動是「寫信給一年半後的自己」,只見院生們拿起紙、筆,歪頭思考自己一年半後可能在哪裡?在唸書或是工作?希望自己一年半後有什麼改變?院生甲生說:「我不知道一年半後我在哪裡?因為出去以後,我阿嬤說要搬家、重新做人。」乙生說:「我一年半後在成人監(他尚未服完的刑期必須轉向成人監獄)。」丙生則默默不發一語的振筆疾書,偶而抬頭問隔壁同學xx字怎麼寫,對自己的期盼寫滿了整張信紙。

為什麼要院生「寫信給一年半後的自己」?陶維極說,因為他們往往做事只看到眼前、從沒想過後果,沒有錢、去賣毒,沒有吃、去超商偷,寫這封信是讓他們有機會往後看,跟自己對話,有自我期許,並嘗試為這個目標去鋪路。有些孩子會故意嚇志工老師說,一年半後「希望我在當藥頭!」「要回去做兄弟!」但信裡頭大多被寫下的期望卻是:希望我一年半後比現在更成熟,不再讓家人朋友擔心,想過正常生活,想有個幸福的家......「希望他們能記得,這些跟自己內在有趣、親切的對話,也盼望這些信能在他們心中撒下小小的種子,」謝慧超說。

有一年,他們在隔壁班看見了熟悉的院生(丁生)又再入院,丁生特地跟老師要求跟陶維極、謝慧超聊聊,謝慧超沈靜的說:「又見到你了!」跟丁生熟識的陶維極則是以作勢要打人,嘴上念著「你怎麼又來了!」表示親暱的招呼。他們跟丁生坐在院內的石桌椅話家常,丁生說這次進來是因為被仇家找上,仇家把他的頭壓在鐵門上猛打,他被打到非常非常的痛,丁生說:「那時候我一直猶豫,皮帶裡面(預藏)的刀要不要拿出來(自衛),老師,那個時候我真的有想到你們!」憶起這一段,謝慧超心疼的哽咽,她說雖然後來丁生被打到無法忍受、還是拔出刀子,所以傷人、再度入院了,但她只能默默期盼命運守護這個辛苦的孩子,未來那個「有想到老師」的念頭種子可以長成小樹,幫助他一步步的改變。

(圖/親子天下提供)
志工們用傾聽、接納跟同理的態度,漸漸跟少輔院的孩子培養信任感。(圖/楊煥世攝,親子天下提供)

許多孩子在院裡發誓說要變好,但出去以後,爸爸、爺爺、身邊的人全是幫派,讓他們又遁入迷途。陶維極會跟院生說:「你們要變好,不是像摩托車轉彎,說轉就轉,而是像軍艦轉彎一樣,慢慢、慢慢的轉,最重要的是記住『你想改變』的念頭。」

七年不算短,是什麼動機讓陶維極、謝慧超不間斷地陪在院生身邊?謝慧超說:「因為他們大多本質不壞,很有可塑性,在他們生命困頓迷惘的時刻,剛好可以用上我們的專業,陪他們走上一段,我們跟他們也真的很投緣。」

謝慧超說,許多孩子出去後可能回到熟悉的幫派,但也有在工地打粗工、在大樓當保全⋯⋯「只要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繼續好好活下去,對我們來說就叫成功。成功也不必在我們,或許我們曾提供一點點的養分吧。

文/李宜蓁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