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風光譽為「下一個阿里巴巴」!這間公司捧走軟銀72億融資,為何短短兩年卻宣告倒閉

2020-03-08 08:30

? 人氣

華爾街投資人的信心像一塊金屬:可以熱得很快,但也可以冷卻得很快。他們開始對採用「不惜一切代價成長」的公司反感,用低估值作為厭惡的反撲。不只是WeWork的IPO夢暫緩,去年上市的健身器材新創Peloton、今年年初上市的床墊電商Casper,IPO的估值都不如預期(以Casper為例,IPO時的市值,比之前私募階段還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讓軟銀也不得不要求旗下公司開始加快盈利速度,而不是一味花錢換業績成長。

然而,薄利的市場,存亡之間比的是氣長。過去2年,Brandless不斷透過活動講座、各處設立快閃店,大手筆來拓展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但距離快速盈利,卻還差了一大截。而軟銀對Brandless當初投資的承諾也大打折扣:當初宣稱的2.4億美元,具美國媒體披露,只進來了1億美元。剩下的金額,軟銀要求經營團隊達成財務獲利指標,才會撥款。創始團隊與大股東軟銀間的關係逐步惡化,創辦人Tina Sharkey和Ido Leffler紛紛離職,高層不斷換血,讓這間新創陸續失去活力。最終,大股東軟銀與其他高層討論後認為,目前Brandless的商業模式不具「可持續性」,決議在公司現金庫存還夠支付廠商貨款、員工遣散費時,讓Brandless關門歇業。

如果Brandless當初沒有接受軟銀的大手筆投資,以小眾路線穩穩的走,如今是否會有不同?另外一家與Brandless概念相仿、同期出道的Public Goods,2016年成立至今僅募了3百萬美元,後續是否能在這場薄利多銷的戰場中殺出血路,值得觀察。

一個熱血沸騰的點子,以冷血務實收場。最後消失的,不僅是創業團隊的青春、投資人的血汗錢,還有作為觀眾的我們的期盼。

文/Crystal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標題:曾經融資72億的電商明星,2年就夭折。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太快被賦予厚望,反而是揠苗助長)

責任編輯/李頤欣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