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翻轉教育」各界讚好,卻讓他憂心忡忡?偏鄉教師道出最真實的觀察…

2017-03-29 16:02

? 人氣

的確,在我的班上,特別是在國一新生班,學生程度從PR8到PR78都會有。不要說PR98、90,只要哪一年有個程度還不錯的新生入學,就會引起校內教師夥伴的同聲驚歎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能夠進入張輝誠老師學校的孩子—也就是學業成就PR97、98的孩子—經過一路升學測驗的揀選淬鍊,要不是已經具備自學的「能力」,要不就是已經具備自學的「態度」,但我相信,更多是兩者都具備,只是在過去一路的升學煉獄當中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一旦碰上這樣的熱血教師,以專業而有系統方式引導、啟發、鼓舞或激勵,那種潛藏已久而爆發的學習風景,當然就會像葉丙成教授所說的「學習飢餓感」。

更可怕的是缺乏態度

然而,更多更多類似於我的教學現場(偏鄉原鄉國中常態編班)的夥伴們所面對的孩子,要不是沒有自學的能力,要不就是沒有自學的態度,而且的確為數不少的孩子是兩者都沒有的—特別是國一的新生。

沒有能力是可怕的,但沒有態度更可怕。沒有能力,上不了舞台;沒有態度,連舞台都不想上。

這幾年,張輝誠老師和學思達(或以學思達為核心概念的翻轉教學法)的許多專家教師們也意識到,中小學現場因為常態編班,必然會出現程度落差嚴重問題。因此,在設計或修正學思達等翻轉教學的模式時,強調或證明學思達等翻轉教學即便在這樣的常態班級一樣有效且可操作,甚或可以改變或解決常態班級在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常出現的沉悶無趣逃避低效能。

我很敬佩這樣一群為台灣教育努力的夥伴們,也經常在張老師或學思達的臉書平台上看見許多好消息傳來。我衷心希望這樣的好消息持續傳出,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室風景因為老師的願意翻轉而有了改變與流動,更希望看見在這樣的教室風景過後,有更多的孩子在學習成效上有更札實的成長。

只不過,我想更多夥伴更關心的問題是:為什麼還是這麼多這麼多偏鄉原鄉的班級翻轉不起來?

自學能力是問題,但這也是我們偏鄉原鄉教師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要翻轉的價值與意義。這不能是藉口。更大的問題是自學態度,而燃眉之急,就在國小。

我常開玩笑的對我自己每年國一班的學生說:「在教你們國文之前,我得先解凍你們的腦袋。」快則半年,慢則一年,甚至更久,孩子們才會真正的體會到:「我才是學習的主人。」我的孩子在過去長長的六年裡太習慣自己是教室的客人,這樣的客人學習模式之所以會養成,我觀察的原因有二:

1. 老師太習慣自己是主人

學生等著老師給答案,等著老師說解答。月考前把這樣的答案或課文反覆唸幾遍,成績也就多少能交代得過去,老師也不會在月考命題時做多一點靈活的變化來為難自己;學生考得不錯,也就可以證明自己教得還可以。於是,長長的六年過去,老師習以為常的給,學生也就習以為常的等;教科書照本宣科,成卷題庫選取輸出,既省事又方便。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主客相安無事便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