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後,更要有自己的小天地!」福原愛:我是媽媽,也是女孩

2021-03-03 12:20

? 人氣

福原愛相信的是:女生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圖/ 三采)

福原愛相信的是:女生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圖/ 三采)

「你應該知道的是:關於愛的付出,別抱持著『我做這些都是因為你,都是你,我才過得不好』,如此才能夠在愛人同時關愛自己。」

還沒結婚以前,我便要求家裡要有張化妝桌,因為那是屬於我自己的小小空間。現在的我,也沒有改變,生活中一定要有個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不一定要是具體的空間,不一定是看得到、摸得到的物件,可能是工作、也可能是興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剛決定要結婚時,我就在思考,如果有了小孩,是不是要當個家庭主婦,全心照顧孩子比較好?等到真的懷了第一胎後,我又更深入地思考這件事。大概是看了太多日本媽媽的生活,自然而然,覺得當媽媽就該全心投入,猶豫著還要打桌球嗎?是不是自己應該什麼也不做,專心待在孩子身邊?

當然,後來我並沒有這樣做,我很感恩直到現在還有地方需要我工作,感恩除了桌球外,還有其他場域需要我貢獻,讓我能持續過著打拚的生活。

生活中一定要有個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回想自己之所以會決心想要事業和家庭「兩立」,是因為覺得,家庭生活很難滿足一個人各方面的需要,再完整的生活都要有一塊專屬自己的天地,這點很重要。每個人總會有些想做的事,我不想因為當了媽媽,就以一個犧牲者的角色自居。一個總讓小孩感到「媽媽是犧牲者」的母親,站在小孩的立場來看,未免也太不公平,畢竟那是媽媽個人的選擇啊,怎麼可以把不滿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

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輕易說出「我做這些都是因為你,都是你,我才過得不好」之類的話。一面對你好,卻又不斷強調自己因此失去了多少、承受了多少委屈,一定會讓聽者在心裡暗自反駁:「這又不是我要求的!」就算是和自己的孩子,一樣會消磨情感和愛。如果我的心思有一部分在外面,卻滿腹委屈地在家裡陪小孩,孩子也不會樂意自己的母親是這樣。所以我想通了。

我必須承認,這個過程其實是痛苦的。曾經在拍廣告時,因為劇情需要和演員小孩互動、擁抱,那個瞬間我對自己的選擇懷疑了起來—「我有必要離開自己的小孩,在工作中擁抱別人的小孩嗎?」但這樣的自我懷疑,會在沉澱思考後瓦解,我雖然是個母親,也是個完整的人。

人生不應該只有「媽媽」這個角色,即使有了孩子,還是有其他的社會角色要去完成。小孩不是我的物品,我不應該強迫自己跟他們綁在一起。同樣地,我也不應該拿這種想要滿足社會角色的傳統框架,強迫小孩接受我的犧牲,在我的委屈中成長。我不希望他們發現「媽媽是因為自己才受盡委屈」,更不想對他們宣揚我的犧牲。

愛了自己,孩子會更愛你

心嚮往什麼,就朝那個地方去,相信自己找到在小天地中獲得的自由之後,心態也會更開闊,才能更健康地愛人,尤其是孩子。

我這麼說,可能會有人以為是建議大家都要當職業婦女,並非如此。我相信的是—女生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對我而言是工作,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看書、運動、上課進修、打電動或跟朋友喝下午茶,關鍵在於看見自己的需求,形式反而不是重點。

我們看得到遠方的山,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
我們看得到遠方的山,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

我們常常看得到遠方的山,但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我們常常掛心孩子需要自己、家裡不能少了自己,殊不知,忘了看看自己的需要。

說起來不怕大家笑,我用了許多時間才體悟出這些道理。一開始常擔心あいらちゃん會忘記我,才出門工作,坐上車就爆哭;經常胡思亂想,深怕她認為媽媽不愛她。

直到現在才慢慢開始懂了,媽媽就是媽媽,不論如何,我們的連結不會斷,不會因為我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改變關係,卻現在已經有兩個孩子的我,深深體會到不能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意志,不能強行把大人想要的犧牲加諸在他們身上,這樣不公平,生活也不夠平衡。

正在看這本書的你,你的「小天地」是什麼呢?別忘記多愛自己一點、多看自己一眼,你會發現,愛了自己,孩子會更愛你。


作者/ 福原愛、彭薇霓 

本文摘自《不管怎樣的哭法,我都準備好了:從女孩到女人,福原愛的眼淚哲學》,三采文化出版

《不管怎樣的哭法,我都準備好了:從女孩到女人,福原愛的眼淚哲學》
《不管怎樣的哭法,我都準備好了:從女孩到女人,福原愛的眼淚哲學》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