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繼母越努力對孩子好,孩子就越是反抗?專家道出繼子女最矛盾心聲

2020-05-03 07:30

? 人氣

女性即便沒犯下我犯的錯、即便她很聰明,或是自制力強大到能夠壓抑,有辦法配合,有辦法忍耐一陣子,先照那個家的方法做事,接著才想出合理的戰略計劃,慢慢推動改變──在成為繼母的頭幾年,在紛紛擾擾之中,她依舊可能是被痛恨的對象。繼母是現成的代罪羔羊,孩子為父親改變生活秩序而憤怒,但又不能氣父親,只能氣繼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密蘇里大學的梅諾琳.柯曼教育博士(Marilyn Coleman)與羅倫斯.嘉諾博士(Lawrence Ganong)是著名的繼親家庭研究人員,他們和其他許多學者都提到,孩子的人生出現繼父繼母時(尤其是出現繼母),他們會感到被撕裂,不知道心該向著誰。柯曼與嘉諾解釋,「喜歡繼母會讓孩子感到高度焦躁,心中產生罪惡感,覺得對[親生母親]不忠。」萬一親生母親還有意無意間告訴孩子,父親再婚讓她很痛苦(也就是說繼母讓母親痛苦),孩子更是會罪惡感十足。如果繼母認為光是靠喜歡繼子女,對他們好,給他們一點時間回心轉意,就能克服這個難題,那就錯了。

柯曼與嘉諾等專家都發現,孩子愈是覺得繼母人很好、很想向繼母靠近、好喜歡繼母,就會更不知所措,不曉得要選誰,反而更想推開繼母,出現違反直覺的現象:我們對孩子好,反而出現反作用。「我愈努力嘗試,他愈後退。」雷妮提到自己和九歲繼子泰迪的關係時嘆氣,「他如果和我玩得很開心,就會出現罪惡感。」孩子的心向著親生父母時,努力拉攏他們很辛苦,標準的做到流汗,嫌到流涎。

作者介紹|溫絲黛.馬汀博士Wednesday Martin, PhD.

作家及文化評論家,於紐約有逾二十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者經驗。著有《紐約時報》排名第一暢銷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及《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以及《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此外,她也是《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今日秀》(Today)、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BC News、BBC Newshour的常客。馬汀於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文化《變身後媽》(原標題:自己的高牆:成為繼母 A Wall of One’s Own: Becoming a Stepmother)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