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武漢肺炎出現之前,這群孩子就天天戴著口罩生活…心理師提醒:這類孩子亟需家長關心

2020-02-13 09:00

? 人氣

當戴上口罩時,她有絕佳的理由可以避免和別人接觸。也就是,她可能會被當作一個病人,或者身體不好的人對待。於是,口罩成了保護傘,阻絕了她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成了讓她感到安心的護身符。此刻,她能在被口罩遮住的小世界裡,低調地做自己,也順理成章地可以「不用那麼勇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來,口罩對妳有這層功用呀!」我同理地說:「難怪,你不願意摘下口罩。」

這孩子點點頭。這樣說來,她已漸漸依賴口罩保護自己。同時,當戴上口罩時,她便覺得自己就是個弱者,就是個邊緣人,與他人格格不入;於是,她也理所當然地可以不需要太積極地融入人群。

或許,她的問題本來沒有那麼糟,戴上口罩後,就變得更糟了。

最近因為肺炎疫情升溫,出門時常需要戴著口罩以求自保。我想起,每次戴上口罩時,常會有一種覺得自己變得「虛弱」的感覺。剛開始還好,但漸漸地,不自覺地瞇起眼睛、垂下頭、步履闌珊、動作遲緩;與人互動時,也顯得有氣無力,說起話來似乎較為費勁。

但實際上,我只是戴上口罩,身體狀況並沒有任何異樣。

如果你和我也有一樣的經驗,那麼,配戴口罩這個動作本身,正在影響著你的身心狀態。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戴口罩可能會改變你對自己的身份認定——從一個健康者,成了一個虛弱的病人。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口罩是給那些身體病弱的人戴的,所以「口罩=生病」或「戴口罩的人=病人」(在很多情況下是例外的,所以這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於是,一旦你戴上口罩,便可能無意識地把自己套到這個等式之中,而把自己也視為一個虛弱而需要被保護(或保持距離)的人。

一旦你的身份認定改變了,我們的身心狀態就會透過展現一系列相應的感覺、想法及行為,以能與這個新的身份認定保持協調一致。如果這又會對你帶來好處的話,漸漸地,你會更依賴口罩,不論走到哪裡,戴到哪裡,因為你心裡頭對自己的認定,就是個「需要被保護的人」或「虛弱的人」。

哪一天,口罩不在身旁時,你會頓失所依,充滿不安與焦慮。

就好像,那個透過戴口罩與他人保持距離的女孩,漸漸地,也變得從人群中更為退縮,與他人保持距離,而在群體生活中,需要更長的時間配戴口罩,才會安心。

我不是說經常戴口罩是個不良的習慣,而是,配戴口罩除了在生理上隔絕病毒傳播外,也許還有著心理上的意涵。所以,每當我到學校裡與教師們做個案研討時,談到高關懷學生的辨識與篩選,我便會特別提醒,去注意那些長時間習慣帶著口罩的孩子。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女孩,後來怎麼了?

我順勢將口罩作為促發改變的媒介,邀請她,做個練習。

在我們見面會談時,試著摘下口罩,從十分鐘開始。一方面做為減除焦慮的練習,另一方面,重新找回沒戴口罩時,身心比較有活力的狀態。慢慢地,拉長時間到整個會談過程;接著,在其他生活情境中也嘗試看看,進而轉化身份認定。

說真的,能夠摘下口罩,大口呼吸,還是比較舒服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原標題:「當戴上口罩時,我就可以不用這麼勇敢了!」 除了阻絕病毒,口罩還隔離了什麼?)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