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謊報行蹤、四千人被迫隔離…明知瞞報病情害慘社會,為何卻有愈來愈多人選擇「不誠實」

2020-02-12 12:08

? 人氣

就算他們自己有求助的意願,他的家人、親朋好友也可能會阻止。 「先吃點藥看看」「別大驚小怪的」,畢竟在許多人心中,有一個「有問題」的親人是很丟臉的事情,誰都不想承受隨之打包而來的負面輿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我的兒子被確診肺炎了,別人該怎麼看我們家啊!」

二、為什麼得了傳染病,就那麼容易被人詬病?

歷史上,許多生理疾病都曾有過被污名化的階段。

在醫學並不發達的19世紀,肺結核被認為是由於患者意志脆弱、情感過於強烈所引起的偏執意象造成的;癌症被視為邪惡、野蠻的化身。這種我們現在看來荒唐至極的認知,在當時可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圖/簡單心理)
(圖/簡單心理)

無知者無畏,知者不懼,一知半解才最讓人心生畏懼。

在一個新型傳染病剛剛爆發、醫學界對其還沒有充分認知的空檔裡,正式謠言最有生命力的時候。而謠言,正是污名化的第一個助推力。

在疾病爆發初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點冠狀病毒的消息,但並不明晰其確切傳播方式、預防的手段。於是憑著自己的猜想、以往的常識性認知,再加上不良信息的誤導,傳染病就很容易被妖魔化。

(圖/簡單心理)
(圖/簡單心理)

Chris Crandall在一項疾病污名化的研究中,列出了三個因素,直接影響一種疾病被污名化的程度:

1. 責任度 Responsibility

指大眾認為一個人所患的疾病在多大的程度上是由於他自己的問題。人們認為患者承擔的責任越大,則越容易引起大眾負性評價,人們越無法產生同理心。

比如,人們認為感冒是著涼引起的,可得了新型肺炎是因為你在關鍵時期還亂跑引起的。相比前者,後者更令人難以接受。

2. 罕見度 Rarity

某種疾病越不普遍,人們便覺得它越嚴重,其被污名程度也越高。這可能仍然源於人類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會本能的產生恐懼。

這更不難理解,新型肺炎作為最新出現、尚且無解的傳染病,自然是眾人恐慌。

3. 危險度 Danger

表示在何種程度上,人們認為患者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當然,越感到危險,偏見就越強烈。大眾傳媒在這個維度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鋪天蓋地有失偏頗的新聞報導裡,你就會看到「15秒感染新冠肺炎」這類說法。卻很少有人告訴你該案例的傳播鏈是仍未證實的,這無疑加劇了人們對疾病傳染性的恐慌。光從曝光程度和呈現內容來看,人們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下,會加重刻板印象,把假象當作科普,把偶然當作規律,把相關當作因果。

(圖/簡單心理)
(圖/簡單心理)

三、病恥感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1. 耽誤治療,加重惡化

對於患者來說,他們不僅要承受疾病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另外還要承受額外的病恥感,這無疑是雙重的負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