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工作能做一輩子?」讓他放棄米其林主廚光環、頭銜,投入臨終照護,只因為…

2017-02-27 12:00

? 人氣

「我們雖然無法為生命多添一點日子,卻能賦予日子多一點生命。」美味大廚不只是一名廚師,同時也是許多人生命中的小天使。

如果我們心中常常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放下我執,勇於做他人生命中的小天使,會減少許多欲望與煩惱,這個世界也會充滿光明的溫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廚師烏普雷希‧史密特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人。

他是一位曾在米其林餐廳工作的大廚,在前程似錦的時候,毅然決然投入安寧病房服務的領域,擔任起為一群瀕臨生命終點的臨終病人烹煮美食的角色。

當他見到原本絕望痛苦的病人,在他親手料理的美食撫慰下,胃口大開,重新燃起鬥志;或是因著自己慧心巧手所烹調的食物,給這群充滿灰色基調日子的病患帶來些許繽紛色彩的愉悅,便深深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並且感恩與他們的相遇,雖然短暫,卻讓他更加體會生命的尊嚴與韌度,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他的故事後來寫成了《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一書。史密特在年少時候便展現了烹飪上的才華,並立志當一名廚師,他認為這份職業能結合他嚮往周遊各國的夢想,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夠找到工作。後來,他遵循著自己的理想,接受廚師的訓練多年,力爭上游在米其林高檔餐廳及星級飯店擔任廚師,前途無限光明。

在這許多光環的背後,史密特心中卻隱隱然有份失落感,這份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失落,讓他重新思考未來的走向。有好長一段時間他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擁有同行所稱羡的一切條件、正逐步邁向年少夢想頂端的他,卻並不快樂,這其中一定缺少了些什麼。

他重回校園,汲取心靈養分,通過甲級廚師鑑定。然而即使頂著大廚師的頭銜,史密特仍舊毫無靈感,不知道未來將何去何從。直到有一天,他領悟到,天上不會有禮物掉下來,人生的挑戰要靠自己去尋找,唯有改變才能為生命帶來活力。

於是,他向老闆提出辭呈,放棄了主廚的工作,儘管他還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幹什麼,只是憑著強烈的渴望,要創造一個精彩、不一樣的人生。

就這樣茫茫然過了一陣子。有一天,史密特與朋友在酒吧聊天,朋友向他透露:聖保利有一家終照護中心即將開幕,而且要招募一名廚師!他眼睛發亮:「臨終照護中心?」雖然他從未聽過這個名詞,但等朋友詳細介紹所有相關資訊後,心裏強烈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

史密特心中蘊藏許久的人道關懷特質終於將他引領到社會服務的領域,沒多久,他便來到了這座漢堡市第一家臨終照護中心—「燈塔」,擔負起為其中的居民料理煮烹美食的任務。「能得到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等於中了樂透六星大獎!」史密特很開心終於能將他的興趣與性格中喜歡與人接觸的部分結合起來,同時,透過廚師這個職業,不僅能為他人帶來口腹之欲的滿足,也能為這些生命所剩不多的「特殊顧客」創造心理上的幸福感,即使只有短短幾個禮拜,甚至幾天,都能讓他獲得從前擔任米其林餐廳或星級飯店廚師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每一天早晨,當他踏進「燈塔」大門,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入口玄關處掛著所有工作人員的相片,當然,也包括他的。照片上方則有一行文字標示著這家臨終照護中心的宗旨:「我們雖然無法為生命多添一點日子,卻能賦予日子多一點生命。」這句話激勵著史密特,他每天都絞盡腦汁,努力變化菜色花樣,想辦法滿足這群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病人,只要能為他們帶來一絲一毫心裏的慰藉,或是讓他們重拾記憶中某部份溫馨快樂的回憶,史密特便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辛勞都是值得的。

在他的一部紀錄影片當中,一開始斗大幾個字:「用一生的美味,陪你到最後」,便深深觸動著觀影者的心。史密特留著短短的棕色捲髮,黑色格子襯衫、牛仔褲,一條藍色的圍裙,不慌不亂忙碌於鍋碗瓢盆的世界中,整個人充滿一股陽光溫柔的氣息。

面對記者的訪問,史密特說:「飲食在臨終照護中心有不一樣的價值。」他的客人不會在商業午餐時段談論股票交易,也不會在浪漫晚餐時刻計劃多年後的未來─究竟要到加勒比海的棕櫚樹下舉行婚禮,還是乘坐熱氣球飛往易北河上空,向全世界宣告愛情?

「燈塔」的客人面臨生命最後、最重要的考驗,每一餐都可能是人生在世的最後一頓飯。想到此,史密特更加覺得任重道遠,他的任務便是以美食來寵愛這裏的人們,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

除了設計每週的菜單,每天上午他都會輕敲病患的房門,親自向他們介紹當日餐點,並接受特別點餐服務,只要「燈塔」居民想得到的美食,史密特都會想辦法滿足他們。也許是童年時期最愛吃的菜餚,或是與女朋友第一次約會所點的餐食,也可能是與家人共享天倫的美味食物,這些連結了記憶中美好時光的佳餚,透過史密特烹調方法的反覆溝通與專業知識的實踐,烹煮出一道又一道讓人感動又滋味鮮美的料理。

一位病患特別要求史密特做一道李子優格甜點。這道甜點平凡無奇,就是用一點優格和醃過的李子,再加一點糖和少量李子燒酒製作而成,樸實無華,沒有任何多餘的材料或裝飾。然而這道點心卻是病人第一次邀請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妻子到家中來,為她親自準備的一道甜點,意義非凡,等於是見證了他們浪漫的愛情與堅貞的婚姻,品嚐的時候,彷彿又重溫了當年倆人相互傾心、互許終身的恩愛甜蜜。

這位富含愛心的大廚,設計的菜單兼具美味與營養,他的紅酒燉雞,灑上新鮮香草提味,搭配迷迭香馬鈴薯和生菜沙拉,末了來份檸檬芭菲凍糕和焦糖香蕉做為完美的結束,這份套餐已成為此地的經典菜色。另外諸如焗烤蔬菜佐香草醬汁,附上青脆沙拉,及飯後的冰淇淋佐草莓大黃醬,通通都是主廚的拿手菜,不僅色香味俱全,還淋上了做菜的人濃濃的愛做為調配。

由於每天所面對的都是生命所剩無多的重症患者及生離死別的場景,史密特坦承自己也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刻。雖然他自嘲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然而每當看到玄關代表有人往生的蠟燭燃起,仍然會覺得萬分沮喪。

「有時,我捫心自問:這種工作,真的可以做上一輩子嗎?」大廚花了很長時間才慢慢領悟到,任何的相聚終將一別,每一次燭光燃起,都是對自己的提醒—生命終有盡頭,要好好把握珍惜生活當中的每時每刻、每個遭遇

不上班的時候,史密特喜歡套上慢跑鞋,將腦袋淨空,藉由規律、緩慢的步伐,幫助他紓解緊張和壓力,釋放工作所帶來的憂鬱與悲傷情緒。此外,到一個遙遠的地方旅行,拋卻日常生活中種種煩憂,將自己投擲到全然新奇陌生的環境,結交新朋友,將心中長期累積的抑鬱,通通一掃而空。假期結束,又能以開朗的心情與積極正面的態度回到工作崗位上。

史密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德國WDR電視台的資深新聞記者朵特‧席珀,他出生於德國,在漢堡完成學業之後,便展開了新聞記者生涯,以拍攝紀錄片和深入新聞報導而享譽業界。二○○九年他和同事將史密特在照護中心工作的歷程點滴拍攝成了《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紀錄片,獲得了德國漢堡記者協會所頒發的「埃里希‧克拉邦德」獎,這座獎項是德國歷史上最悠久、最重要的記者獎項之一,本書便是根據這部紀錄片所改編撰寫成的作品,已經出版十多種語言版本。

史密特最令人感動之處是,在三十出頭正當前途程燦爛光明的時候,毅然放棄所有一切,到一個薪資、待遇、福利甚至聲名都遠不如原有職業的地方,展開一場用美食與愛心餵養、關懷臨終病人的溫馨人生旅程。他描述到,在社交場合與人寒暄時,常有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我是廚師。」他回答。「噢!很有趣,在哪家餐廳高就?」「在『燈塔』,一座臨終照護中心。」對話到此,通常對方的反應是:「哦…這樣啊…」然後,便端著酒杯消失在人群中。還有人會驚訝的問他:「為瀕死的人做飯?值得嗎?」往往讓史密特答不出話來氣氛瞬間凍結。

在安寧病房做大廚,除了專業技能外,還得要有超強的耐心與同理心,這裏的顧客身心都處於極端創傷壓力中,很多時候,大廚會成為情緒不穩、無理取鬧下的受害者。有時,史密特也會覺得十分委屈,費盡心思準備的食物慘遭毫不留情面的批評;或是,各種奇奇怪怪的要求,包括拒絕他所提供的佳餚,而要求大廚到速食店為他購買漢堡、薯條,這不啻是對大廚最嚴重的侮辱。

但是,史密特做到了,當他將一份漢堡薯條套餐遞給那位房客時,這位患了愛滋病症的年輕人感動的向他說:「謝謝你!在我的生命中,很少有人願意為我這麼做。」就是這樣真誠的表白,讓大廚收起原有的怨氣與傲氣,雖然騎著腳踏車跑了好遠的路程累得氣喘吁吁,但對那位絕症患者來說卻意義非凡,這樣便足夠了。

還有,為了讓一位因化療失去嗅覺與味覺的女病人能重拾品嚐食物的愉悅,他絞盡腦汁,最後想出了以顏色來喚起記憶中的味道,讓她「食之有味」。每一天他都烹調五顏六色的濃湯,如果湯裏面因為胡蘿蔔呈現橘黃色,她便能夠嚐出胡蘿蔔的味道;如果是紅色的甜菜湯,便能嚐出紅甜菜的滋味;或是綠色的湯,而那種綠色又只屬於青花菜所有,那麼她就能感覺到青花菜在嘴裏的鮮美。

這位照護中心的美味大廚時時刻刻謹記著:「雖然無法為這些病患的生命多添一點日子,卻能夠賦予他們的日子多一些生命!」這種慈悲心懷使他能夠在遭遇種種挫折、失落後還能堅持繼續走下去,成為「燈塔」自開張到現在十多年來堅守崗位永遠的大廚。

當空氣裏飄散著濃郁的香氣,不管是焗烤的焦香,蛋糕甜點的芳香,或是各種食物的味道,都會帶來雀躍的心情;尤其對瀕臨生命終點的病人,藉由這些美食的滋味勾勒起往日記憶中美好的點滴,感受到一份被愛的關懷,即便只是片刻的歡愉,都能使他們暫時忘卻身體病痛的折磨與痛苦。

史密特便是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他在廚房的小天地揮灑十八般武藝,端出一盤又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為照護中心的居民創造了幸福的滋味。他在此尋得了做為一名廚師的終極意義,並為自己開創了生命中不同凡響的另一頁扉章。

美味大廚不只是一名廚師,同時也是許多人生命中的小天使,是世界各個角落裏眾多無名英雄中,一個令人感動的身影。

作者|曉亞

台灣大學國貿系畢業,赴美進修獲企管碩士學位。曾任報社採訪記者、電視台行銷企劃、雜誌社主編,已出版《如花世界》、《生活閒情》、《美國學校酷寶貝》、《曾經有座城》、《親子快樂禪》等散文集及短篇小說集9種。

作品兩度獲海外華文著述獎散文類首獎、小說類佳作、台灣年度優良出版品獎…,曾為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台灣新生報撰寫專欄多年,2014-2016年為法鼓山《人生雜誌》「修行在LA」專欄執筆,目前旅居美國洛杉磯,寫作重心以禪修、心靈成長為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四塊玉文創《轉個念,心讓世界大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