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讓國家送去矽谷的博士生

2017-02-15 16:59

? 人氣

這之間的差異是「思維」,而所有人腦內的思維影響了行為,所有人行為表現的整體現象就是文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要改變文化,必得先從思維的改變開始。但我們從小到大根深柢固的思維,那些怕做錯、沒勇氣、不分享、不敢夢、只敢想(不敢做)、炒短線的思維,是成長與學習環境造成的,所以我們才要去改變。

有人說,不必要學習矽谷,台灣根本的問題主要是台灣就業市場低薪、福利不佳,所以無法吸引優質的國際人才。我認為無法吸引國際人才來台工作,或是無法留住國內優秀人才的確是很重要的產業問題,政府透過企業補助、稅法優惠,的確可以改善就業環境,真的可以在台灣創造優秀的人才與工作文化,優秀的人才可以刺激我們的「思維」,幫助年輕人在思維上做根本的提升。

但這只能是政府藥方的其中一帖而已。而且現實是,勞資角力很容易令政府兩難,就過往的經驗,這些事不會馬上發生,最好的良帖未必能最快實踐或產生最大的影響力。

也因此,我們必得有第二帖、第三帖、更多帖的好的藥方多管齊下。科技部提的三個藥方,厚植專業、鼓勵創新、人才培育,以及教育部近期提出終止評鑑的作為,也許不是那個最完美的藥方,但政府都已企圖在找出好的藥方。

當然,資源投入了不見得每帖藥方都有效,但在找到更好的藥方之前,我們不能停止。而且,這些過程中大家嘗試的、從錯誤中所學習的、藉成功有所成長的,都幫助我們一點一點前進,再加上時間帶來的積累,回首看看過去與現在,多少都是進步。只是速度也許不夠快,成效也許不夠大,也許這一代來不及完全改變,但我們必須做點事去埋下下個世代的希望。

只挑一支政策出來PK都是薄弱的

每個產業的先進國家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就像許多國家會派人來台灣和我們學習農業、製造業。我們今天不要把問題放在花錢送去博士生矽谷這個點上,應該跳脫架構來看這件事。

過去二十年,我們靠製造業和半導體產業站穩全球,但近十五年來軟體和互聯網的產業,台灣相對對岸及美國更為弱勢。如果物聯網、工業4.0等硬體、軟體、數據結合的產業,是我們國家想在既有製造業優勢上推進的產業,那我們向矽谷、中國大陸這些網路及軟體產業比我們先進的國家取經,又有何不可呢?

立委或名嘴們只從一個部會的政策中挑出一個政策來PK,無論怎麼說那個單一的政策,都會是薄弱的和不周全的。部會之間的政策必須要全面地綜合思考,才可以真看懂政策,才能真的為國家提解方。懂了再來批評、指教、建議,才會精準和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耐心,不要用期待一劑「特效藥」的心態來看這些政策,不要忘了過去我們在太多急就章的決策中,已經浪費太多資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