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無盡的加班拿來對外宣傳…為何職場文化如此病態?這些公司發起「睡眠革命」

2017-02-14 11:24

? 人氣

睡眠革命終於抵達職場了,雖然尚未達到如火如荼的狀態,但周遭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的跡象。當然,工業革命以後,職場也是第一個否定睡眠的地方,但現在企業界終於領悟到睡眠不足導致我們在生產力、醫療保健、事業淨利上付出慘痛的代價。

現在已經不像《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的年代,在該劇中,喬治.康斯坦扎(George Costanza)必須為辦公室訂做一張「辦公桌床」,才能避免大家知道他上班打盹的秘密1。不過,現代人仍常以工作來界定自己,甚至為此改變下班以後的居家生活以配合職場的作息。所以,如果職場政策和文化也支持睡眠的話,我們更容易改變睡眠習慣。我預期小睡室很快就會像會議室一樣普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還記得某天早上,我睡眠不足,疲憊不堪,連續開了好幾場會議。我走進會議室時,看到會議室的盡頭擺著一張長桌。當時我一臉渴望地望著那張桌子,心想躺在上面睡一下會不會有人發現。開會的時候,我還真的出現幻覺,幻想我走過去躺了下來,有點像睡眠不足版的薛丁格貓(Schrödinger’s Cat)。開完會後,我才失望地發現,我還坐在會議桌的旁邊。

很多人普遍都有這樣的感覺,想改變的壓力不僅來自員工,也來自雇主。員工發現他們不像行屍走肉那樣硬拖著疲憊的身子工作時,其實更有生產力。雇主也發現,員工健康時,公司的盈利更好。瑞典的研究證明了過勞與睡眠不足的關聯,他們發現「工作要求愈高,可預期睡眠品質變差;睡眠品質變差,可預期工作的要求又更高,壓力更大,社群支持減少,掌控力更弱。」

企業界有一些睡眠改革是人才爭奪戰促成的,還有一些改革是因為企業領導者希望公司成功的同時,也可以營造讓員工蓬勃發展的文化。無論改革背後的動機是什麼,睡眠充足都讓我們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同時也提醒我們,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而已。

朝彈性化發展

我們的工時很長,甚至不在公司裡也在工作,所以工作與睡眠如此密切相關,一點也不意外。影響工作的一切事物,勢必也會影響睡眠。事實上,一般人之所以縮減睡眠時間,頭號原因就是為了工作。工作量及工作時間都會影響睡眠,每晚一小時開始工作,我們平均可以多睡二十分鐘。

很多公司可運用的彈性,其實比他們所想的還多。二○一五年的研究發現,光是訓練管理者和員工在工作時間中納入更多的彈性和個人掌控,就可以增加他們的睡眠。誠如艾許醫生所言,睡眠習慣的研討會以及睡眠障礙的篩檢,可以「幫公司省下數百萬美元」。二○一五年史丹佛大學研究中國的勞工,發現在家遠距工作的人,生產力提升了一三%,主要原因在於令人分神的事物較少。該研究的作者尼可拉斯.布魯姆(Nicholas Bloom)和約翰.羅伯茲(John Roberts)在《哈佛商業評論》裡寫道:「我們建議,公司應該偶爾讓員工在家裡工作,讓他們專注投入個別專案和任務。」

在家工作一度是自由工作者及從事小型副業者的主要工作方式。後來,愈來愈多的大企業也發現在家工作的價值。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二○○○年每週有一千三百萬以上的人至少在家工作一天,比一九九七年多了四五%9。二○一四年的英國調查顯示,一三.九%的勞工在家工作,是英國開始蒐集這個資料以來最高的比率。

對每天必須進公司上班的人來說,辦公室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睡眠。二○一四年西北大學和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發現,辦公室有窗戶的員工,每晚比無法獲得自然光的同事多睡四十六分鐘。該研究的作者濟菲立(Phyllis Zee)指出:「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白天接觸日光,尤其是上午,有助於心情、機靈度和新陳代謝,因此對健康有益。

大膽設立「小睡室」

二○一一年《赫芬頓郵報》剛在紐約設立小睡室時,曾有人感到懷疑。一些員工不希望在這 個「永不停歇的城市」,被別人看到他們從忙碌的新聞編輯部走進小睡室。但現在裡面永遠都是滿的,後來我們也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設置小睡室,從倫敦分公司開始設起。如今有愈來愈多企業也設立小睡室,包括班傑利(Ben & Jerry’s)、捷步(Zappos)、耐吉(Nike)等等。

就連身處於過勞核心的科技業,也開始改變運作方式。Google的人力開發副總裁凱倫.梅(Karen May)幫忙打造了 Google 善待員工的文化。她推動了很多改變,也讀了很多強調睡眠重要性的科學研究,卻依然把睡眠擱在一旁,沒列為生活的優先要務。她說:「縮減睡眠讓我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也更常答應外界的要求。那表示,我不必在生活的重要事務之間做困難的抉擇。」但兩年前我們共進晚餐時聊到睡眠,她突然意識到這樣的犧牲並不值得,她告訴我:「疲累時,我脾氣暴躁,怨東怨西,懶散被動,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所以,她後來想出以下幾種方法,幫她獲得更多的睡眠,睡得更好:

● 注重睡眠量。你必須先打好基礎。你不增加躺在床上的時間,就無法獲得更多的睡眠。我自己的作法是,先提早十分鐘上床,接著再提早十分鐘,如此不斷提早。

● 注重睡眠品質。我發現兩點影響很大:注意下午和晚上的飲食(下午就不要再喝拿鐵了!);睡前做一些和工作無關的事,例如數獨或填字遊戲。

● 問責。有人從旁監督時,也有幫助。我找雅莉安娜當睡眠教練,我可以想像她告訴我,她為了獲得足夠的睡眠而做了困難的抉擇,我會因此更有動力效法她。隔天起床我獲得充分的休息時,我會想像她微笑對我說:「很好,妳睡飽了!」

● 放眼長期。改變不是一直線的,想獲得更多的睡眠也不例外。例如,工作上突然冒出需要解決的緊急狀況;難得與親友相聚,不想離開。但我會提醒自己,這是長遠的改變,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會積少成多。

行銷與銷售軟體製造商 HubSpot 的執行長兼創辦人布萊恩.霍利根(Brian Halligan)在公司裡設置小睡室,他把一些最好的點子都歸功於小睡片刻所帶來的靈感。「每個月,我都會想出很多普通的點子,但偶爾我會想到真的很棒的點子,有時可能一個月想到兩個好點子,那兩個點子通常是午覺快睡著或快睡醒以前,或是週六早上緩緩醒來時想到的。我現在總是想辦法在生活中融入更多小睡片刻的時間。」

社群媒體管理服務 HootSuite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萊恩.霍姆斯(Ryan Holmes)也抱持同樣的理念。(我用 HootSuite 的管理儀表板來安排我出差時在 Twitter、Facebook 上的發文,這樣一來,我出差回來,依然可以掌握社群媒體的動態,不需要熬夜追蹤訊息。)霍姆斯也在公司裡設置小睡室,裡面還加裝了適合午休的帆布床。他說他發現工程師的睡眠品質也改善了。「很多以工作狂著稱的科技新創公司,如今也帶頭確保員工獲得足夠的睡眠。」這和科技業普遍的狀態截然不同。新創公司的一大迷思是,把無盡的加班視為對外宣傳的一項特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商業周刊《愈睡愈成功:揮別疲憊的生活,從充足睡眠開啟自信人生》(原標題:將睡眠革命引入職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