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橋牌社》首播2集歷史背景資訊量大爆炸!一篇弄懂台灣30年前詭譎時局

2020-01-21 18:01

? 人氣

(圖/取自《國際橋牌社》官方臉書)

(圖/取自《國際橋牌社》官方臉書)

台灣政治劇《國際橋牌社》於20日晚間正式開播,描述隨著解嚴後蔣家勢力終結的台灣政壇,一步步邁向轉型民主的過程,緊湊的劇情夾雜著龐大的歷史資訊,引起劇迷在網路上熱烈討論,更讓1990年後生的網友們直呼:「這些都沒經歷過,好難看得懂!」以下分析《國際橋牌社》第一、二集內出現的10大台灣歷史資訊,看懂歷史追劇不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月政爭

《國際橋牌社》的故事背景就是以1990年選前的「二月政爭」為主軸展開。自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當時的執政黨內部因此掀起一波權力鬥爭,並分裂成「主流」以及「非主流」派系。「主流」派系由當時繼任總統又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帶領旗下支持改革的本省人對抗由郝柏村領頭的保守權威及外省人組成的「非主流」派系,隨著1990年3月「中華民國總統間接選舉」即將到來,雙方派系為了搶奪總統一職、穩固各方勢力,政治角力在選前一個月(及1990年2月)逐漸白熱化,而這場「主流」與「非主流」的政爭因此被稱之為「二月政爭」,而後影響國民黨內部分裂,也意味著本土勢力在蔣家勢力衰退後逐步主導台灣政壇。

大漠計畫

「大漠計畫」中華民國空軍被指派駕駛沙烏地阿拉伯皇家空軍的F-5F戰機(圖/取自維基百科)
「大漠計畫」中華民國空軍被指派駕駛沙烏地阿拉伯皇家空軍的F-5F戰機(圖/取自維基百科)

1960年代,沙烏地阿拉伯與鄰國戰爭不斷,卻缺少空軍飛行員,便向中華民國空軍總部要求提供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輔助戰爭,不過,在蔣中正在位期間始終沒有答應此要求,但隨著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1979年沙烏地阿拉伯頂替了中華民國最大邦交國的位子,沒想到沙國將「邦交」和「軍援」合併談判,為了鞏固沙國邦交,蔣經國批准派遣中華民國現役空軍及地勤以「沙烏地阿拉伯皇家空軍軍人」的身份提供軍援,將此計畫列為「絕對機密」並命名為「大漠計畫」。自此,中華民國每年派出近百名空軍菁英至沙國執行秘密作戰任務,其中包括日前因公殉職的前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

1990年沙國與其鄰國政局變動,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大漠計畫」人員險遭扣留,直至當年9月全員才順利歸國,結束雙方長達12年的軍事合作,而這就是在《國際橋牌社》首集內出現的軍事危機。

907慘案

907慘案中的「閩平漁5540號」(圖/百度圖庫)
907慘案中的「閩平漁5540號」(圖/百度圖庫)

自中華民國解嚴後,中國來台「掏金」的偷渡客不斷湧入,當時國民政府下令,只要抓捕到50名以上偷渡客,便得將全員集中到一艘船隻「統一遣返」,為了防止人員逃脫、鬧事,同時實施「船艙拘禁」再遣送出海,此行間接導致1990年7月的「907慘案」。當時有26名福建漁民乘坐「閩平漁5540號」漁船來台與台灣漁民做生意,卻被中華民國軍警當成「偷渡客」抓捕,當晚,中華民國軍警將63名漁民及偷渡客關進狹小的船艙內,且將船艙出入門窗全部釘死,但因艙內狹小悶熱、缺水缺氧,造成25人被悶死、多人受傷或失蹤,直到隔日清晨船隻終於在福建靠岸,才被發現。

該起事件導致兩岸輿論譁然,更加衝擊當時已不太樂觀的兩岸關係,為了防止悲劇再次上演,1990年9月兩岸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一同達成遣返作業「應符合人道精神與安全便利的原則」。

520農民運動

「520農民運動」衝突中被民眾拆下的立法院匾額(圖/維基百科)
「520農民運動」衝突中被民眾拆下的立法院匾額(圖/維基百科)

1988年的「台灣農民運動」,為台灣解嚴後首次爆發警民衝突的「社會運動」。當時政府執意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的種類及數量,引起台灣農民的嚴重反彈,南部農民於當年5月20日北上遊街抗議請願,以「農業開放可能導致農民權利受損」為目標,提出「七項要求」,然而,當天下午卻在立法院前爆發激烈將近21小時的警民對立衝突,支援農民的學生遭到警方毆打、逮補,同時警方也遭人群攻擊,最終相關人士總計130多人被捕、96人被移送法辦。

國防部為何長官威那麼大?

在《國際橋牌社》劇情之中,身為國防部長的楚長青這個角色能在軍界呼風喚雨,後來還讓總統頂著民意壓力讓他當上行政院長,不禁讓人疑惑,當時的國防部長為何有這麼大的勢力?就台灣真實歷史來看,1989年上任的國防部長郝柏村打過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八年抗戰,八二三炮戰等,軍事經驗豐富,自蔣經國政權到李登輝接手前後,共做了8年的參謀總長,提拔過無數將領,即使後來轉任「文職」國防部長,軍中許多人馬、派系幾乎都以他馬首是瞻,相當有威望。

阿才的店,真實存在

《國際橋牌社》中那家聚集民主派人士的小餐館是真實存在的!台灣剛解嚴,自由的氣氛滿佈街頭,「阿才的店」在1990年代被視為「民主聖地」,常常聚集大量的政治人物、革命份子甚至是無業遊民們,白日他們與政府轟轟烈烈的抗爭,在日落時紛紛湧入店內,酒過三巡後,大家聚在一起享受著自由的美好。「阿才的店」舊址位於台北市金山南路與仁愛路口,從解嚴至今過了30幾個年頭,經歷三任老闆,還曾一度歇業,目前仁愛路新址上重新開張!

楊烈看楊烈?

(圖/取自《國際橋牌社》官方臉書)
(圖/取自《國際橋牌社》官方臉書)

《國際橋牌社》除了有請超過20位真實政治人物客串演出之外,昨日播出後收視率最高點落在劇中飾演總統黎清波的楊烈與劇中飾演第一夫人一同看電視的場景,電視裡剛好播出過往楊烈演在1980年代後期名曲〈如果能夠〉的片段,在政治劇中形成「楊烈看楊烈」的反差幽默感,網友們也紛紛議論:「這是自肥吧!」製作人的神來一筆,讓此橋段獲得意外的好評!

總統愛烙日文?副總統是「校長」?

在劇中總統說話總是不時夾雜著幾句日語,其實也是其來有自。1990年代擔任總統的李登輝出生於日治時期、受日本教育長大,甚至考入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農經系就讀,日語十分精通。另當時的副總統李元簇除了曾擔任法官、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等職務,另也曾在政治大學擔任過研究所所長、校長,是一位官學兩棲的人物。

主題曲《無名英雄》歌詞有玄機?

由滅火器主唱的主題曲《無名英雄》,不斷重複聽到一句「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台灣人一樣站起來)。其實這句歌詞的背後,也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台灣歷史「四二四刺蔣案」。

在1970年蔣經國總統到美國訪問,抵達紐約廣場飯店時,遭到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成員黃文雄槍擊,不過當時一位機警的美方人員迅速將黃文雄持槍的手托高;子彈因此失準,於蔣經國頭上約20公分飛過,行動失敗。黃文雄當場被維安人員壓倒在地,此時他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而黃文雄與當時另一名同夥鄭自財也當場被捕。(後面的故事很長,先說到這。)

國際橋牌社僅播出兩集就挾著非常龐大的資訊量,對當時的時代背景考證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隨著聚集的熱播,還有哪些歷史事件會登場呢?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