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無猜卻被通報逮捕,男女各被判150鞭…在這個國家談戀愛,隨時有可怕的危險

2017-01-17 16:46

? 人氣

「在這裡什麼都是不自然的,笑話也不能亂講。愛情,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它更像是一種需求,因為得不到,我們只想要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說自己追求的快樂其實很簡單,就像上星期樂團表演西班牙語歌─他們不懂西班牙語,只是從網上下載不知誰的歌來模仿。晴朗的夜晚,樹下人越來越多,最後聚集了兩三百。賈維爾從手機裡翻出錄音,放給我聽:樂團重複一句歌詞「哈比落羅羅羅、鳥哪兒多多」,所有人跟著唱,錄音裡傳來年輕女子銀鈴般的笑聲,水波一樣蕩漾開來。沒人知道唱的是什麼,只是不知所謂、純粹的快樂。

「那是我最美好的夜晚。」他嘴角帶著笑意。那晚,法官沒有出現。

更危險的是鄰居

有天我經過車站廣場,三個中年人在街邊演奏。唱的是波斯語,舒緩曲折。主唱有時放下吉他,

盯著過往的人放聲,肩膀微微震動。對面石護欄上,坐著一個年輕人,全神貫注地聽著,手裡攥住一疊廣告傳單。

樂聲暫停。他轉過頭來,滿面光彩,對我說:「我喜歡街頭樂團,他們把人內心的情感釋放出來。」

二十一歲的賽義德,翻譯剛才那首歌結尾,反覆唱的是「我感到很假,就像你說你愛我」。「可是我的愛情並不空洞。」他的眼睛亮起來。他想跟陌生人聊聊愛情。

「你知道,這裡不能公開談戀愛。」他沒有猶豫,甚至沒有問我想不想聽。有天他跟女朋友約在商場碰面─賽義德平時在伊朗北部念書,放假才回德黑蘭─兩人三個月沒見了,賽義德激動得抱起她親吻。「你猜怎麼樣? 周圍竟然響起了掌聲! 商場裡的人為我們鼓掌! 不過我趕緊拉著她逃走,這會惹麻煩的。」

說到戀愛的懲罰,他的一個朋友帶女友回家,遭鄰居舉報。在伊朗,比警察更危險的是鄰居,所以很多人家白天都拉著窗簾。警察衝進來抓走兩人,驗身發現女孩不是處女,各判一百五十鞭。結果,女孩在家庭壓力下,上法庭指證男孩蓄意侵犯她。男孩受了鞭撻,遍體鱗傷,三個月下不了床。

「那戀情當然無法繼續,他只記得他喜歡的人滿嘴謊言。」賽義德和女友薩巴見面非常小心。他對她一見鍾情時,那女孩才十六歲。三年來,他們密會的地點,在一個咖啡館頂樓廢棄的天台上,只有一次被人撞見訓斥,兩人迅速逃脫。他們情感的障礙在於,女友家庭不能接受。「我只是個窮小子,她家很富有。」

為什麼願意告訴我這些呢?「你是外國人。」他相信我會把這些故事帶走,像一個裝了秘密的漂流瓶。他也不介意我寫他們的故事,只要不用真名,相愛的人有宣之於世的衝動。這真是難得的信任。在伊朗,我感受到當地人熱情待客的傳統,但同時,他們的擔驚害怕又是那麼強烈。有時他們向你敞開心扉,又慌忙合攏,那是高壓底下形成的自我保護。我建議賽義德下次帶女朋友一起來,他說薩巴一定很高興跟我交談。

作者介紹|周軼君

現任《端傳媒》國際頻道主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文學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2002至2004年,任新華社駐以巴地區記者,期間是唯一常駐加薩的國際記者,曾採訪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對哈馬斯組織創始人亞辛的專訪被多家國際傳媒轉載,關於以巴衝突的文字、攝影故事獲得國際多個獎項,曾被評為「中國記者風雲人物」。2005年出版《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除政治人物外,亦白描當地一般民眾的生活面貌,辛酸痛苦伴隨幽默溫馨,展現衝突下的人性。
 
2006年起任職香港鳳凰衛視,並定居香港。繼續奔波在國際熱點地區,經歷尼泊爾改制、南北韓危機、戰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烏克蘭戰爭、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亞及巴林等一系列政變,亦有實地觀察美國與歐洲政局。

她的國際新聞分析、隨筆常見於《風傳媒》、《端傳媒》、《金融時報》中文網,也常受邀「鏗鏘三人行」談話節目。

本文經授權轉載八旗文化《拜訪革命:從加德滿都、德黑蘭到倫敦,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原標題:愛在德黑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