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為何就是戒不掉?揭露成癮者的心理世界,原來菸癮與購物慾有這些雷同之處

2019-12-30 09:57

? 人氣

上癮者與一般人的差異正是多巴胺分泌不足,或是大腦內對多巴胺的接受器D2過少。成癮者在上癮前,可能長期生活在某種難以改變的環境背景,如:戰爭、失業、婚姻觸礁、考試壓力、空虛寂寞的生活,以至於他們大腦病變,出於生物的本能人會找尋替代管道獲得多巴胺,使得他們過度的依賴物質,或從事某項行為,諸如:酗酒、吸毒、賭博、上網或購物……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不斷的重複成癮行為來獲取多巴胺,導致成癮者往往會中斷了正常的社會行為,這也將導致他們的現實處境變得更加窘迫、不幸。因此,為了麻痺生活的痛苦、淡化內心的焦慮,也避免面對自己的不堪,他們只有不斷地在癮的世界裡沉淪、放逐自己 -「從一個癮,接著另一個癮」。

美國醫學會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2019年研究指出,10-24歲的青少年使用過電子菸,比起一般未使用者,未來使用大麻的百分比為350%。許多因上癮而違法的人們,在接觸「賭博、毒品、性交易」前,可能對合法的癮先上了鉤(hook)。一切的源頭,出自於想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本能(大腦機制)。其實,成癮的人們與你我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式獲取多巴胺,遭致不幸的結果。難道上了癮,人生就毀滅了嗎?

協助上癮者面對的生理/心理/社會困境

戒癮是跨領域的專業工作,由於成癮是一種腦部疾患,成癮者的行為不僅涉及心理狀態,產生社會適應問題,還可能觸及法律。因此,不僅需要結合生理及心理治療,再回頭修復社會關係,面對法律責任。

簡述戒癮治療的生、心理及社會三大層面的困難與因應:

需要醫療介入,以確保生理狀態穩定,成癮行為的控制,包含處理戒斷後的副作用、身體衰竭、恢復腦部功能(上癮真的會腦殘)……等。應先穩定生理狀況再進行認知的改變。

了解成癮者所面對的心理議題,包含如何協助面對渴癮的誘惑,可能需要像是孟母三遷般改變環境,需要協助戒癮者面對孤獨感、修復人際關係,羞愧與罪惡感、低落的自我價值……等。控制自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否則本文作者就不會每年都在重演「羞愧-減肥」的劇場。

當戒癮者從機構或醫療系統回歸社會,他們可能財力不穩、生涯陷入迷惘,家人拒絕再去相信。如何陪伴他們度過嘗試重新生活的挫折?面對家人的不信任、融入社區生活,克服就業的困難?甚至未來仍需要替自己去除負面標籤,澄清社會大眾的對上癮者的刻板印象、汙名……等。

每一位成癮者的回歸之途,難免跌跌撞撞,經歷屢次的失敗與放棄,需要許多人協力接手,為困在「癮」中的靈魂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勇氣攻克挫折,重組顛倒混亂的世界,才能讓失色的生命再次繽紛。

參考文獻:Chadi, N., Schroeder, R., Jensen, J. W., & Levy, S.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marijuana use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ediatrics, 173(10), e192574-e192574.

*作者為諮商心理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才煒民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