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小攤能風靡全球、變日本特色?徐重仁訪東京:樂勝星巴克,藍瓶贏在…

2017-02-14 08:00

? 人氣

(圖/Blue Bottle Coffee Japan@Facebook)
走出「星巴克經驗」,藍瓶的「靈魂」成功打動消費者。(圖/Blue Bottle Coffee Japan@Facebook)

到底佛里曼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投資人看好藍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藍瓶源自美國加州的奧克蘭,二○○二年時,還只是在農夫市集擺攤的咖啡攤位,第一家店還設在車庫裡,連座位也沒有,兩年後成立第一家實體店鋪。

佛里曼成長於加州,自小學習單簧,是個浪漫的音樂人而非數字導向的經營者。他深受日本文化影響,一向推崇日本的職人精神,所以,在成立後的第一個十年內,藍瓶雖然慢慢開始連鎖化經營,但他卻不想大量複製、快速展店,只在美國加州灣區、紐約和洛杉磯慢慢開十幾家店。直到二○一六年,藍瓶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也只開了二十三家店。

(圖/Blue Bottle Coffee@Facebook)
創辦人佛里曼崇尚職人精神,藍瓶咖啡並沒有走向快速展店的發展。(圖/Blue Bottle Coffee@Facebook)

第一個十年間,佛里曼把自己對咖啡的熱情與專注,點點滴滴的轉化成藍瓶的營運流程與產品特色。不只講究咖啡品質和風味,他對咖啡的飲用、盛裝等每個細節都十分重視,不論哪一間分店,都堅持採用自行嚴選及烘焙的咖啡豆,並且只販售四十八小時內烘焙的咖啡豆,規定咖啡粉必須在研磨後的四十五秒之內使用,顧客點餐之後再由專業的咖啡師一杯杯手沖,這許許多多的講究,只為了確保咖啡的個性和美味能完整被顧客品嘗到。

此外,他也親自規劃設計每一家店,不論是運用工廠、海邊的倉庫、老劇院的空間,都能與建築及當地文化融合,呈現藍瓶極簡、明亮的獨有風格,以加州的 Palo Alto 分店為例,設在有五十年歷史的劇院兼社區交流中心內,咖啡店內外都有寬敞的空間與座位供人自在的閱讀或討論。

他的用心與經營特質,為藍瓶創造了一種魅力,也創造出品牌與人的情感連結,這種魅力,正好切合近年來高科技產業興起的消費者意識及人性化浪潮,因此獲得美國許多科技界名人的青睞,他們不但是藍瓶的忠實顧客,也爭相成為它的股東。

二○一二年率先投資藍瓶的是天然保養品Nude的創辦人、從事環保商品創投事業的Bryan Meehan,他引介科技界大老、創投公司Index Venture 的Mike Volpi 加入,接著集合Twitter、Instagram、Flickr、Uber 等公司的創辦人,以及曾經跟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James 比嘉、Google 創投、摩根史坦利等也都先後投資。Meehan 後來擔任藍瓶的執行長,說服佛里曼加速展店及進軍日本,並運用募集的資金協助佛里曼實現他對咖啡進化的創新理想。

(圖/Blue Bottle Coffee@Facebook)
藍瓶成功創造品牌魅力,吸引投資人目光。(圖/Blue Bottle Coffee@Facebook)

藍瓶在清澄白河成功開出一號店後,很快就在東京青山巷弄內一個綠蔭盎然的兩層樓宅院開出二號店,第三家分店以咖啡亭的形式入駐代官山的新地標Log Road,藍瓶的熱潮持續在日本延燒,營業額也快速攀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