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憂鬱 心理健康BMI你做了嗎?

2019-12-24 18:05

? 人氣

「憂鬱症」被列為21世紀三大殺手之一,可說是現代文明病。(圖/Unsplash)

「憂鬱症」被列為21世紀三大殺手之一,可說是現代文明病。(圖/Unsplash)

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憂鬱症人口從105~107年逐步成長,而104年統計,台灣一年因精神相關疾病就診人數高達250萬人。我們都知道身體健康的必備要素,但是否也清楚心理健康的指標?

心理健康預防面出現漏洞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心理健康不該被忽視(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聯盟)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心理健康不該被忽視(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聯盟)

根據臺灣諮商心理學會資料可以看出,台灣精神病盛行率20年來增加了2倍,與失業率增加5倍、離婚率增加3倍、自殺率增加2倍有高度相關,而台灣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輕度憂鬱。而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社會案件,如捷運攻擊以及隨機殺人案,均突顯心理健康不能只著重醫療,而更要從防堵以及預防面來進行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什麼是心理健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同時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民眾都清楚飲食、運動是身體健康的關鍵,也知道做身體健康檢查,但心理健康呢?

根據她擔任多年諮商心理師經驗觀察,儘管台灣在法令走在很前面(《心理師法》已通過第20年),但在讓民眾理解心理健康以及預防問題上,還是有很大落差。

精神疾病可潛伏多年

台灣在談生理健康議題多偏像是檢測憂鬱的指標,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治療。(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聯盟)
台灣在談生理健康議題多偏像是檢測憂鬱的指標,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治療。(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聯盟)

以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很多年輕甚至是孩童時期就有徵兆,即所謂的高危險族群,但往往因為認知不足,或者沒有求助管道,不知如何先採取預防性做法,以致於到了成年發病,造成的家庭與社會成本都相當大。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出警告,憂鬱症的疾病負擔是癌症的15倍,有必要從健康心理學著手維持正向日常心理健康。

李玉嬋解釋,台灣在談生理健康議題多偏像是檢測憂鬱的指標,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治療,但等到發生時都已經太晚,因此在疾病發生前,有很大的預防措施可以「心理健檢」、「心理諮商」作為早期預防階段就可以做的介入。

李玉嬋說明,像是有過動孩子的家庭,先是透過檢測好不容易找出孩子的問題,想要治療,卻發現是光是去排醫院諮商就要等半年到一年時間,原因就是健保僅給付臨床心理師來執行診療,導致醫事人力不足,卻未能納入《心理師法》規定同樣可執行「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心理衡鑑」業務的諮商心理師也可來執行該健保項目,只好讓民眾苦候錯失黃金矯正期……要找同樣專業的諮商心理師,卻必須走自費這條路,「一般弱勢家庭經濟是無法負擔這樣額外的診療費用,是否就得讓孩子這樣等待下去呢?」

修訂  《心理師法》迫在眉梢

李玉嬋率先提出「心理健康BMI」,作為台灣社會健康心理素質之幸福心指標(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結盟)
李玉嬋率先提出「心理健康BMI」,作為台灣社會健康心理素質之幸福心指標(圖/李玉嬋 幸福策略心結盟)

台灣  《心理師法》雖然已通過多年,卻因為對「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權責界定執行業務未能依法同步配套規範完備,導致民眾找不到就醫資源,諮商心理師的人力卻閒置的狀態。如同早年中醫雖和西醫一樣是醫師法規範的醫師,卻遲遲無法將中醫納入健保,如同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都是心理師,應同樣納入執行健保醫事人員,才是以民眾就醫平權為最大考量。

因此,她建議應落實《心理師法》,讓健保給付項目同步開放諮商心理師可執行業務,除了讓民眾能充分運用就醫權外,也讓諮商心理師能充分享有執業公平性。

根據聯合國倡議,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基本目標。也因此在關注台灣民眾心理健康前提下,李玉嬋率先提出「心理健康BMI」(B:人際支持親密感、M:情緒平衡掌握感、I:自我價值意義感),作為台灣社會健康心理素質之幸福心指標,希望讓民眾自己有可依循的心理健康量測指標,掌握更具備正向心理健康能量的方向與作法。

高危險族群更應深入關切

李玉嬋希望透過諮商心理師帶動養心志工一起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圖/台灣圓緣慈善推廣協會李玉嬋理事長)
李玉嬋希望透過諮商心理師帶動養心志工一起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圖/台灣圓緣慈善推廣協會李玉嬋理事長)

李玉嬋強調,孩童情緒、高壓職場工作、老人憂鬱、重大疾病族群等,都是心理健康更要關注的範疇,政府除了可以清楚定義「心理健康」指標與民眾宣導外,也建議將檢測指標列入社區性體檢等範圍,讓民眾更能意識到心理健康重要性。

未來,李玉嬋希望透過諮商心理師來培訓各地養心志工,一起推動全民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包括從「友善人際、正念情緒、認同價值」三向度的正向「養心BMI」運動做起,而不是消極防治憂鬱自殺,以及關注老人的長照憂鬱問題,同時強化高壓職場心理防護措施,以及爭取並推廣諮商心理師的專業社會責任等。希望透過這些作法,讓民眾更早培養心理疾病預防重於治療的真正健康觀念與落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