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講了幾十年,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專家:等到這個時候,我們將面臨存亡關頭

2019-12-23 15:16

? 人氣

日前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5在西班牙召開,在國際媒體帶起不小討論聲浪,但國內相關評論並不多(圖/Unsplash)

日前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5在西班牙召開,在國際媒體帶起不小討論聲浪,但國內相關評論並不多(圖/Unsplash)

不知道您是否看到新聞說報導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5在西班牙召開,更早之前新聞提到2018年瑞典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起全球學生為氣候變遷罷課,訴求點是惡化中的氣候即將讓小朋友沒有未來,大人們都不努力解決,小朋友何必繼續上課?

雖然臺灣的新聞報導不多,但今年五月英國議會通過決議,宣告氣候變遷為緊急狀態。英國衛報(Guardian)隨即宣布,今後將以「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替代長久以來大家使用的「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一詞,甚至使用「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氣候崩潰」(climate breakdown)等更具有急迫與威脅性的用語。十一月底時,歐洲議會通過議案,宣布歐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並將強化因應氣候衝擊的所有策略與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麼,「氣候緊急」和我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學習塑膠回收、循環經濟、再生能源、智慧電網、儲能、電動車等綠色產業的新知識,這些和我有什麼關聯呢?

最近一位國中老師和我說,「這些氣候變遷議題的新發展和我有什麼關係呢?和學生有什麼關係呢?那是國家領導人才要關注的,對我來說,除了多了一些能夠和人聊天、表示我很關心國際政治,不只關心小確幸之外,和日常生活能有什麼關聯啊?」

嗯…對呀,瞭解塑膠回收、循環經濟、再生能源、智慧電網、儲能、電動車這些綠色產業新知,不會讓收入馬上增加,為什麼要知道呢?

我們活在一個人才輩出、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具有環境意識、永續思維,才能做出更聰明的判斷,這樣的人比其他只追求小確幸的人更有生存優勢。為什麼呢?因為「氣候緊急」的事實進一步提醒我們時間緊迫,綠色思維、綠色生活、綠色工作、綠色投資….基本上是自救與救人的解方,也就是說,人類已經沒有多餘的選擇。

於是,有個疑惑在我們的心中冒出了….ㄟ,有什麼好「緊急」的?氣候變遷這說法也幾十年了,各種預警與呼籲已經聽到沒什麼感覺了,為何一下突然緊急了起來?

目前地表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後上升了約攝氏1.1度,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415 ppm,我就讀大學的1980年代,二氧化碳濃度才330 ppm,大概再二三十年,我們就會碰觸到升溫2度、存亡關頭的450 ppm了!

二三十年算緊急嗎?在大歷史的發展中,二三十年事實上只是一瞬間,但是我念大學的時代到現在加起來就是二三十年,這是我人生最精華的階段啊。現在的學生們,都將在人生最精華階段的某個時間點,遇到「氣候之窗」關上的重大考驗。如果忽略了氣候這項最基本的限制條件,就如同瑞典小女孩說的:上課幹嘛呢?上班幹嘛呢?賺錢幹嘛呢?甚至追求夢想,又有什麼價值呢?

「綠色」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不同的意義。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歐美國家工業快速發展,到了197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於是公害防治變成為那個時代的重點。同時間,人們呼籲珍視自然生態,自然保育於是成為富有價值感的倡議與運動;然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衝突需要面對,人們於是推動環境管理,以管理機制處理環境問題,且由管末處理為主演變為事前預防與系統規畫為主;到了1990年代,二十餘年的治理經驗讓國際社會更清楚地面對經濟發展、社會包容與環境績效必須兼顧的客觀情勢,於是,「永續發展」成為延續至今的基本共識。

換一個角度來說,在以環境保護對抗經濟發展的年代,「綠色」的概念類似「綠色和平」這類的抗議型組織的理念,倡議環境保護、愛護動物,對抗「萬惡的商業開發」。然而,短短幾十年間,國際社會已經明確意識到,這是行不通的!傳統資本主義導向的經濟發展架構一時之間難以翻轉,聯合國Rio+20會議於是倡議「綠色經濟」。在過去這幾年,「循環經濟」又成為了綠色經濟更具有操作想像與實務可行性的新版本。

在替自己規劃人生方向時,帶著SDGs認知地圖,你將贏在起跑點上。

面對經濟行為主導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我們要積極引入各類的綠色元素,在具有財務可行性的前提下,改變經濟與商業模式的DNA。這樣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從基本想法、思維模式、合作意願、商業嗅覺、財務規畫等都需要重新設定。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以務實的態度,找到潛在的合作夥伴,透過資訊交流與深入討論,找尋以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為導向的商業模式,並且希望進一步改變傳統不永續的全球商業模式,為人們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得以克服氣候變遷等重大的全面挑戰。

現在我們手上有的一份認知地圖,就是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訂定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共通語言,而企業是連結最深入的領域。可以說,國際上重要的綠色產業發展策略規畫中,必須包括SDGs,否則小則無法做成生意,大則讓企業承受重大風險。

也許你看出來了,創業若沒有帶著這份SDGs地圖,或是找工作沒有找到一家重視SDGs的公司,這公司可能接不成國際訂單,或是公司倒閉你被掃地出門;而懂得使用SDGs地圖做出正確判斷的人,就如同在公司成長期加入,將來拿到一大堆員工分紅提早退休,屆時別人還在辛苦奮鬥,這差別就大了!

所以怎麼理解SDGs這份認知地圖呢?聯合國對於SDGs有許多的詮釋,我認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有二個:多樣性(diversity)與包容(inclusion)。多樣性說明了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是多面向的,與經濟、社會、環境相關,我們必須以系統思考的角度看待。包容則代表了一種兼容並蓄的態度,不因自己的角度或價值取向,否定或排擠具有其他的價值或客觀條件的人事物。但是多樣性與包容不代表停在原地不停傾聽,而是傾聽之後做出判斷,勇敢為你的人生採取行動。

我們都想在有限的時間裡追求夢想,活出精采的一生。不久之後,我們就活在升溫二度C的熱化世界了!面對這樣的氣候與環境,綠色和永續正是我們被賦予的挑戰與使命。

作者介紹|葉欣誠

從環境領域的工程及科學開始,將專業延伸至經濟、管理、教育、傳播等面向,整合工具與策略。前幾年在政府工作,任職環保署與行政院期間,提出從物質流、金流、資訊流角度思考循環經濟與產業發展,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大多數人會活到2050年,但很多人忽略了這件事…)

責任編輯/李頤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