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到底多可怕?10部經典電影拍下沉痛戰爭教訓,別再把這段歷史當玩笑了

2016-12-28 18:00

? 人氣

新竹光復高中扮演德國納粹事件,讓二戰時期納粹的恐怖事蹟,在台灣被喚醒。納粹之所以充滿爭議,主要是他提倡專制的法西斯主義、無情屠殺猶太人,可惜從歷史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多數人其實很難感受到納粹到底有多殘酷。

以下10部關於納粹與集中營的經典電影,讓我們把時光倒轉回70年前,每部電影都是在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以及和平的可貴……(編輯提醒:以下可能有劇透喔!)

辛德勒的名單》瘋狂戰爭歲月,依然有人願意出手相助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辛德勒的名單》,告訴我們即便在瘋狂戰爭歲月,依舊有溫暖人性綻放。德國納粹黨的商人,辛德勒,本為了低廉的勞力,來到克拉科夫製造戰爭用品,希望賺一筆戰爭財,然而設廠之際看到猶太人遭到大屠殺的場面,於心不忍,開始運用開工廠名義,聘僱且庇護猶太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辛德勒用錢買來了許多猶太勞工,只要出現在工廠名單上,就能避開死亡,雖然最後因此破產,卻得到所有猶太人的敬重,甚至死後被葬於猶太聖地耶路撒冷……

美麗人生》最溫柔謊言:遵守遊戲規則,獎品是一台坦克車…

幫小孩編織一個美麗故事,似乎是戰爭中爸爸唯一能幫兒子做事、表現父愛的地方。電影《美麗人生》中,基多和朵拉夫婦倆本是個在義大利開設書店的小家庭,並育有一子約書亞。一切卻因基多身上有猶太人的血液,讓基多和約書亞被送入集中營中,朵拉也自願前往女子集中營。

為讓兒子在集中營內守規矩活下去,基多告訴約書亞:營內只是在玩一個遊戲,贏家可以得到一台坦克。最終基多喪命集中營,約書亞卻因為聽了爸爸的話而逃過一劫,當他走出紙箱、看到德國戰敗後美軍開來的M4雪曼坦克,深信自己贏了遊戲,欣喜不已……

看過《美麗人生》的結局,任何人都會為之鼻酸,但或許同時導演也是在表達:即使生活困苦,還是不要放棄,堅持過去美麗人生總會到來。

穿條紋衣的男孩》納粹高官的謊言,最終讓愛子喪命

《穿條紋衣的男孩》透過小孩的視角,諷刺當時納粹的殘酷與自欺欺人。8歲的布魯諾,因為爸爸升遷的緣故,搬到爸爸口中的「農場」隔壁生活,並隔著鐵網認識在「農場」另一端的薩穆爾,成了好朋友——但布魯諾其實不知道,所謂「農場」就是歷史上惡名昭彰的集中營,爸爸也是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軍官。

布魯諾深信父親的謊言,以為農場相當美好和樂,最終他跨過鐵絲網,到「農場」的另一邊探險,聽到自己要被「淋浴」時還很開心,以為只是要跟好友一起洗澡……布魯諾父親找尋他的急迫神情,讓我們反思人類一切的欺騙,最終受到報應的還是自己。

安妮的集中營》乾癟屍首堆積如山,讓人不忍直視的殘酷真實電影

這部塵封70年的紀錄片,拍攝《安妮的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最終去向,赤裸女屍堆積如山、倖存者則瘦弱如枯骨,真實記錄下當年營內慘絕人寰的日子,即便畫面裡一滴血都沒有出現,還是讓人都不忍直視。

本片由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執導,他在剪輯後心情難以平復,看完這些赤裸裸的影片就會知道,為什麼「納粹」讓人那麼反感。本片也將於12月30日(五)於公視主題之夜重新播映。

戰地琴人》就連家喻戶曉的鋼琴家,也躲不過慘死集中營的命運

即使是家喻戶曉的音樂家,猶太人的身分還是逃不過被納粹荼毒的悲慘命運。鋼琴家史匹曼因是猶太裔波蘭人,也被迫住進隔離區,到處做工並躲藏德軍生存。一次意外卻讓他被納粹軍官歐森菲德發現。本以為必死的命運,卻在歐森菲德聽到他的琴藝後,決定放他一馬並救濟他食物,讓史匹曼得以生存。歐森菲德的舉動,替世界留下一個厲害的音樂家。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戰地琴人》,與辛德勒的名單一樣,訴說戰爭中並非所有德國人都信奉可怕的納粹主義,還是有好人出現。只是諷刺的是,真實世界的歐森菲德,下場如同許多戰敗但無辜的德軍,死於俄國的史達林格勒勞改營,並沒有好的回報。

偷書賊》罵希特勒一句,就被父親狠搧一巴掌

用死神來當口白的《偷書賊》,是一部呈現手法相當特別的反戰電影。全線故事用死神的視角,講述女主角莉賽爾的故事。莉賽爾從小離開家人,到養父母家生活,並結交了很多朋友。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當時人民對納粹的恐懼,例如女主角莉賽爾罵希特勒時,隨即被爸爸賞了一巴掌。電影雖與小說不同,以快樂結局收尾,但仍藉由死神冷眼旁觀的一切告訴我們:其實人類自己相互的戰爭和屠殺,包含納粹主義,都沒有死神來得恐怖……

為愛朗讀》身為納粹警衛和身為文盲,竟是後者更讓她覺得羞恥

如果初戀情人被認定是屠殺猶太的「幫兇」,該如何面對?15歲的少年米夏埃爾某天昏倒被漢娜救起後,開啟了兩人的戀情。身為文盲的漢娜,當米夏埃爾朗讀書給他聽時,是他們最親密的時光。然而漢娜被調職後選擇不告而別,下一次的重逢,竟是米夏埃爾成為法律系學生,去旁聽納粹戰犯審判時,漢娜成為了被告。文盲的漢娜,被迫扛下德國人的罪刑,成為罪不可赦的猶太「加害人」。

電影中漢娜的納粹警衛身分,是時代的悲哀之一。漢娜是因文盲求職不順,才從事這個工作,身為這個職位,屠殺猶太人是否真的有錯?如果不是納粹主義,是不是漢娜就能逃離坐牢的悲慘命運?在漢娜的內心,她認為是文盲的這個祕密,比她當過納粹警衛還可怕,因為文盲她覺得更丟臉。麥可雖知道漢娜是文盲,但基於漢娜自尊,最後也選擇幫他保守這個秘密,眼睜睜看著愛人進入牢房。

蘇菲亞的抉擇》集中營惡夢影響她一輩子,活著走出去未必比較幸運

如果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來自波蘭集中營的蘇菲,絕對是最好的代言人。在集中營,納粹逼她在兒子和女兒間做選擇,戰後到美國,又要在她深愛的猶太人納森和丁哥兩人間做選擇;一次次的選擇都在摧毀她的心靈,因為太怕失去,蘇菲明明處在自由的美國,卻徬徨不安,最終只能把自己武裝起來,用自殺來解脫……

那段被關在集中營的時光,大大影響她之後的人生,在集中營選了兒子後女兒馬上被燒死的畫面,讓她始終活在痛苦陰影中。蘇菲從集中營活著走出雖看似幸運,但跟著一輩子的無盡惡夢,更折磨人。

希特勒回來了》是誰造就了「希特勒」這頭怪物?

如果希特勒活在現代,會是什麼樣子?《希特勒回來了》以黑色喜劇的方式來諷刺,就算納粹解散了,極端種族主義依舊陰魂不散,活在所有人心中。

故事中,傳聞1945年舉槍自盡的希特勒其實沒死,在70年後甦醒重回德國街頭,一開始大家只把他當成「長得像希特勒」的喜劇演員,在電視上爆紅,而聰明的希特勒藉由網路力量再次發揮影響力,統治世界……而希特勒一席「是誰造就怪物」的質問,讓每個觀眾看完影片以後都陷入沉思了。

而你,沒有回來》活著走出集中營,70年後寫給父親的回憶

最後這一部《而你,沒有回來》不是電影,是猶太裔導演瑪塞琳‧羅立登寫下的沉痛家書,但其真實又讓人心碎的文字,宛若電影一般。她在15歲被送入集中營,明明爸爸就被關在隔壁,父女卻無法交談,爸爸只能用紙條寫信或塞顆番茄給女兒,表達關心。

「也許妳還能回去,因為妳還年輕,而我是回不去了。」這句話,講出當時很多集中營內無辜猶太人的絕望和心酸。在70年後的今天,瑪塞琳藉由個人回憶錄傳達思念爸爸的情感,也寫出那段集中營內令人痛苦的回憶,永遠提醒世人和平之可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