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模仿別人,愈容易迷失自我,就像這部電影的主角連自己的人生都造假,最後只會痛苦一輩子

2019-12-08 09:00

? 人氣

與其一味模仿別人,不如凸顯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得堅定又長遠。(圖/unsplash)

與其一味模仿別人,不如凸顯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得堅定又長遠。(圖/unsplash)

戴面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戴久了,忘了自己還戴著它。

─《無雙》

If you wear a mask for too long, you may forget you're still wearing one.

—Project Gutenberg, 2018

嗨,水ㄤ、水某:

我有一個交情還不錯的同學,他功課好、人緣好,就連社團或運動都玩得很出色。雖然他的外型並不特別,但我真心羨慕他。每次和他在一起,都會忍不住學他說話的方式,跟他買一樣的東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開始自己沒發現,後來被別的同學當場看到,還嘻嘻哈哈地說出來了,我才發現自己居然如此,但也好討厭自己在那個當下沒有說些什麼。想到這裡,又覺得好丟臉,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

親愛的你:

《無雙》這部電影,敘述一位不得志的藝術家李問,只會模仿別人的畫作而無法成名。沒想到他的才能卻被一個偽鈔集團的首腦,代號「畫家」的人給看上,讓他協助製作最新版的美鈔。而故事就環繞在李問、「畫家」,以及追捕他們的執法單位這幾組人馬之間鬥智鬥力。

「無雙」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個」的意思,而這個概念也貫穿了整部電影:分別是「藝術中的無雙」、「身分上的無雙」,以及「感情裡的無雙」。

「藝術中的無雙」暗諷的就是李問的仿畫。他雖然畫藝精湛,但最大的遺憾卻是沒有創作的能力,只能夠靠著模仿、抄襲知名藝術家的畫來維生。

而「身分上的無雙」指的是李問被捕,警方藉由他的口供來全力追捕「畫家」,才發現「畫家」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只是李問塑造出來的虛擬角色。更準確地說,「畫家」其實就是李問,是他的第二人格,是他仿造的另一個贗品。

一直以來,李問都過著不如意的人生,才能不受重視,外表並不起眼,個性更是軟弱。他內心很明白,「李問」這個人是無法當主角的,主角必須是一個更厲害、更完美的角色,而「畫家」因此而生 。

這讓我們聯想到另一部和名畫有關的電影《寂寞拍賣師》。這部電影裡面曾經說過: 「每個贗品都藏有真實的一面,造假的贗品再怎麼擬真,最終還是會透露出臨摹者的自我想法。」

(圖/imdb)
(圖/imdb)

也因為這樣,李問看似無法原創,但他卻在「偽造自己」時,把內心最深層的渴望,完全投入到「畫家」這個角色身上。「畫家」具有領袖氣質,瀟灑不羈又心狠手辣,這些都是李問沒有的特質。可是在李問的故事裡,他化身成為了畫家,不只一手主導了整個偽鈔行動,甚至連「李問」這個人都只淪為了配角。

李問終其一生都在造假,他的畫作是造假的,身分是造假的,就連愛情,他也試著造假。原來李問當年根本不是阮文的男友,只是和她住在同一間大樓、默默仰慕著她的一名落魄男子。兩人不只不是戀人,甚至幾乎沒有交集。

後來當李問在泰國救出受了重傷的女子秀清,因為秀清臉部受傷而需要整容,李問出自私心,竟把秀清的臉整成阮文的樣子,還幫她偽造了身分,成為名副其實的阮文替代品。而這就是電影裡所指涉的「感情裡的無雙」。

你就是你,是無人可以取代的自己;別人也只有一個,並不需要多一個你去模仿。而學習接受自己,找到能夠愛自己的方式,遠比終其一生模仿另一個人來得容易、輕鬆得多了。

我們在剛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時,訂閱數增長緩慢,觀看次數與時間也都少得可憐。在喪失信心的情況之下,我們曾經試圖仿效一些影音,用較為誇張的標題來吸引人看影片,卻得到更糟的觀看時間。因為錯誤的標題吸引到錯誤的人進來,自然而然流失率很高。我們甚至還曾因為別人的影片都很短,想說應該是沒人有耐心看我們的內容,試過縮短影評長度,製作出不到三分鐘,快速的金句影片,但故事與心得都說不清楚,同樣得不到觀眾青睞。直到後來,才發現不是內容與觀點的問題,而是我們呈現與包裝的方式太過簡陋、不一致,而且嘗試的過程不夠有耐心,成效一不好,就不斷改變,像是慌了手腳般,對於尚未養成收視的觀眾來說自然會覺得很混亂,認不清我們到底是誰。

後來,我們在試錯的過程中逐步凸顯自己的特色,重拾了自信,這樣的感覺既踏實又安心。因為做自己、接受自己的好與壞,才能讓自己走得堅定又長遠,也才能迎來真實的情感。不然,就算未來以別人的形象成功、受到歡迎,內心的自己還是會不滿於這樣的虛幻與失落。

羨慕他人是正常的,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對方一定也有羨慕你的地方,只是不一定會說出口而已。別人說不定也曾表達過傾慕的想法,只是自己聽不進去罷了。

同場加映

《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

當你羨慕時,他的總是比較好;當你珍惜時,你的就是最好的。

If you envy, what others have is always better; if you cherish, what you have is always the be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解憂電影院:那些電影教我的事,用一場電影的時間,改寫你我的人生劇本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