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替美國總統開刀、年薪百萬美元!一句話讓他放棄高薪,回台灣投入偏鄉醫療

2018-12-22 09:00

? 人氣

經過黃勝雄及院內同仁努力,二○○三年底門諾醫院成長為區域乙類教學醫院,規模擴為四百八十九床、醫師六十六名、專職員工人數八百三十人、偏遠社區醫療站二十九站,偏遠醫療門診一萬七千七百四十一人次,全年提供民眾醫療補助金額達九百六十四萬元。醫院主體建築也從兩棟擴建為四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四年一月,在門諾醫院擔任院長達十年之久的黃勝雄毅然將院長一職交棒,改任門諾醫院資源開發中心總執行長,兼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繼續為門諾推動老人社區等社會關懷願景效力。百忙之中,他還分身兼顧北醫、馬偕等醫院的教學門診,替醫學生授業、解惑,並在馬偕醫學院教授西洋醫學史和臺灣教會醫療史。

黃勝雄捨棄美國高薪,回臺灣之後也不斷「捐薪」。他捐出門諾醫院的半薪給醫院及基金會,到北醫和馬偕上課、演講的鐘點費也回捐給學校,「要培養醫學生不容易」,希望善盡棉薄之力,也以此鼓勵醫學生們,將來有能力要幫助更多人。

醫療不能唯利是圖

黃勝雄也關切臺灣醫學倫理以及醫療政策的推動。他在臺行醫期間,長年在北醫開設醫療倫理課程,也出版醫學倫理、關懷年長者的相關書籍,例如《路上的光》、《天使的眼睛》、《守護銀髮族》、《年歲的冠冕》等著作。「醫學之外要有更多人文素養」,黃勝雄說,醫學院的最大目的是培養好醫師,不是培養好的研究員,如果只會讀書、跟病人之間卻有高牆,那是本末倒置。

他發現科技進步,反而讓醫病關係變淡薄。許多醫師吝於花時間在病人身上,而且習慣用儀器去檢查病人,缺少與患者之間的「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醫病互動冷冰冰。健保制度的給付偏差更助長醫師看診只求效率,追求更大量以賺取更多的診察費、檢查費,病人排隊三小時,只看三分鐘的案例比比皆是。

黃勝雄認為,醫師若缺少了愛與關懷的情感,失去「尊重生命」的體認,那就變成賺錢的行業,「唯利是圖」。衛福部如果不從健保制度去改革,徹底解決醫界困境,那以後醫學生會完蛋。

「相較來說,我比較欣賞美國醫學生,美國醫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醫學。」黃勝雄說,美國的醫學制是大學畢業才去讀,也就是「學士後醫學」,先讀一般大學四年,畢業後二十二歲再去念醫學系,這時心智已成熟,兼具人文素養;臺灣醫學生養成大不同,高中畢業就可以考醫學系,很多學生是奉父母之命,為了父母而念,這樣的心態就不對。「這是臺灣學制的問題,應該要變革。」

黃勝雄期許年輕一輩的醫師們,多用同理心、愛心去陪伴病患,不只是醫身、也醫心,讓病患得到心靈的撫慰。另一方面,他鼓勵醫師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以陶冶性情,「醫師每天要面對的都是生老病死的愁苦,生活非常單調,最需要以藝文均衡一下,不論是藝術、音樂都很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