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絕對沒教的170年聖誕卡片史!為何古早賀卡最愛印垂死的鳥,背後原因讓人大嘆驚奇

2017-12-25 11:46

? 人氣

發送聖誕卡的做法,後來被視為一種慈善活動。1940年代,許多非營利組織通過銷售特殊的聖誕賀卡來籌集資金。這些聖誕賀卡,帶有其機構的標誌,或印上受到其使命所啟發的圖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194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一張賀卡,Outside提供)
194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一張賀卡。(圖/Outside提供)

最廣泛用來籌款的節日賀卡,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年度節日賀卡。它籌集資金,為世界各地邊緣地區的兒童提供基本服務,如疫苗和清潔的水源。1949年,UNICEF發行第一張賀卡,展示了一名七歲的捷克斯洛伐克女孩,她的村子在二戰後定期從UNICEF收到食物和藥品。今天,很多專業藝術家都會為了慈善,捐贈自己的賀卡設計,不收版權費或服務費。

也許更重要的是,購買賀卡,可以滿足一種深層潛意識的需要。1947年,亨利(William E. Henry)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藝術與文化象徵主義:賀卡的心理學研究〉(Art and Cultural Symbolism: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Greeting Cards)。亨利認為,賀卡是人們用來傳達情感和願望的符號工具。在社群中,聖誕賀卡被廣泛地代表一種期望,擁抱的價值是「人與人的互相關懷、家庭的溫暖感覺、一種希望回到像小孩般被受保護的狀態,把成人世界的敵對行為緩和的契機」。對消費者來說,聖誕卡可以滿足這些尚未實現的理想價值,也好像在支持自己所擁抱的價值。換言之,發送賀卡不僅是善意的姿態,也是在表達自我的價值。

(圖/Outside提供)
(圖/Outside提供)

到20世紀末,發送節日賀卡的任務仍然主要由婦女負責。女性越來越忙於處理工作壓力,又要同時關心年長的親戚,同時實踐自己的自由和慾望。還有足夠的時間繼續發送聖誕賀卡嗎?賀卡的生產商也在適應新出現的變化。例如有新的打印方法,使批量生產的賀卡很容易預先制定家庭姓名、照片和各種資料。發件人不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撰寫不同的祝詞,或者重複簽名。如果在家裡擁有打印機,就更方便了。

製造商還接觸了新的消費者,擴大了他們的產品種類。除了標準的聖誕節或通用節日賀卡,還有猶太教的光明節(Hanukkah)和非洲裔美國人的寬扎節(Kwanzaa)。現在有賀卡,甚至會照顧無神論者,讓他/她們也可以慶祝聖誕節。

(圖/光明節賀卡,Outside提供)
光明節賀卡(圖/Outside提供)
(圖/寬扎節賀卡,Outside提供)
寬扎節賀卡。(圖/Outside提供)

網絡時代,聖誕卡己跟過去非常不同。很多人都會在Facebook和email祝賀來代替實體卡。但是,許多人仍然堅持發送實體卡的傳統。賀卡協會(The Greeting Card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寄送賀卡,以作為感情表達的傳統,仍然在今天的年輕人中根深蒂固」。

來源/Jstor DailyWikipediaHyperallergic
文/ JOSEPH LI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原標題:為何要寄聖誕卡?從歷史上第一張聖誕卡說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