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失,對家人最好吧?」得帕金森氏症的他堅持離家,道出患病後最真體悟…

2016-12-13 12:08

? 人氣

想到最後,一股強烈的否定襲來。不是的!萬一他自責想結束生命,那麼我不但會因此感到自責、後悔,也會埋怨他不顧家人,做出這麼自私、不負責任的決定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責,不僅會使克服病魔的信心消失,更會造成恐懼。明明是為了家人好,卻只帶給他們無力感與罪惡感,成為他們心中更憤怒、更沉重的負擔。這根本只是逃避病痛的藉口,而不是為了家人。因此我決定,「成為家人甜蜜的負荷。」

當時,我不想讓孩子看見羸弱的自己,自顧自的就搬到了濟州島。沒想到,這一去卻深深傷了他們的心。我想躲開,卻反倒讓孩子以為:「媽媽不需要我」,而為此憂傷。「我是家人的負擔」這個想法不但陷自己於不幸,也會讓守護我的家人不幸。

與其如此,不如就讓孩子看見我不屈不撓的樣子吧!

讓他們知道,擁有他們的陪伴非常幸福,戰勝病魔是早晚的事。笑口常開,讓他們知道「媽媽很快樂」。這樣一來,以後他們即使遇到困難,都能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成為「甜蜜的負荷」才是對愛我的家人最好的回報。除了家人,還有誰能夠在我最虛弱的時刻完全接納我,又讓我放心地把自己交給他呢?

最近我常跟孩子們聊天,他們遇到困難也會打電話給我,尋求建議。而我會跟他們分享一整天發生的事。老公每天會打上好幾通電話,關心我今天過得好不好,我也會聽他訴說他一天的故事。雖然,他們不能減緩我的病痛,但我仍感激他們願意守在我身邊。關心是雙向的,有時,他們甚至反過來向我道謝。

是的,我很幸福。決定成為「甜蜜的包袱」是對的選擇。

作者介紹|金惠男

1959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立首爾大學醫院當了12年的精神分析科醫師;2006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賞。擔任慶熙醫大、成均館醫大、仁濟醫大的門診教授,以及首爾醫大的客座教授,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作《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感動韓國60萬名讀者;相關暢銷著作深受超過120萬名讀者喜愛。

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如此順遂,在2001年、43歲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當時,她才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不到一年。

比起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活著的她,無法接受這件突然找上門的不幸。她埋怨這個世界,無法做任何事地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整整一個月。但是某一天,她突然醒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並不會改變任何事,其實她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接著,她踏實地活過每一天,15年來,她持續看診、教書、照顧兩個孩子,並寫了五本暢銷書:《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30歲前一定要打的強心針》、《我真的愛你嗎?》、《以大人的身分活著》(暫譯)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捆綁的呼吸中,找回自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