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劇場轉不停!該怎麼控制自己「不再去想」?心理師:與其壓抑自己,這三個方法效果更好

2019-11-30 08:30

? 人氣

我們壓抑的念頭,最後都會無聲無息地以行動表露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

影響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會嚴重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包括但不限於:長期壓抑悲傷的情緒和哭泣的衝動,會提高患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例如哮喘;長期壓抑親近他人的傾向,與消化系統疾病相關,例如胃潰瘍;長期壓抑憤怒,或和人爭鬥的衝動,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驚恐發作;憂鬱焦慮發作;藥物濫用……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Unexpressed emotions will never die. They are buried alive and will come forth later in uglier ways.)

為什麼我們會習慣性壓抑?

我們為什麼會壓抑自己的念頭和情緒呢?好好地表達出來不可以嗎?

1. 「內斂」的東方文化

相比起歐美地區的人們,東方人更加委婉,更傾向於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而不是直接表達出來。

另外,包括亞洲文化在內的許多文化認為,壓抑內心的想法和情緒,是自控力強的表現,對於男性而言尤其如此,不然會顯得「不夠男人」。

相反,情緒的流露,或任由一些想法充斥在腦海裡,或是體現在行為上,會被一些文化認為是「弱者」的表現。

沒人願意被當成弱者。所以,壓抑不知不覺地就成了習慣。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

2. 被羞恥感所驅使

無論是研究中的情境,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我們壓抑的那些想法或情緒,大多是負面的、被我們自身或他人認為「不應該有」的。

例如:抽煙、喝酒、甜食、性愛、憂鬱、焦慮、憤怒、想哭、想打人……等等。(就像很少人會說自己壓抑過想要學習的念頭……)

很多憂鬱症患者跟我們說,他們有時背負著家人想讓自己好起來的期望,或是看著別人都很開心,只有自己很憂鬱的時候,就會很自責,對自己的憂鬱情緒感到羞恥,為此拼命壓抑自己的憂鬱,最終卻變得更嚴重了。

上述的那些想法和情緒,除了會引發我們的羞恥心,還可能有恐懼感,讓我們產生「戰或逃」(fight-or-flight)的應激反應,希望它們從來沒有存在過。

與物質世界中的威脅不同的是,想法和情緒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無論是「戰鬥」還是「逃跑」,結果都是去有意識地壓抑它們,告訴自己「不要再想」。

不再跟自己對抗

壓抑想法或情緒,目的原本是為了擺脫它們,結果卻想得更多,自縛手腳。那麼,有什麼辦法既可以減少那些不想要的想法或情緒,又不會讓我們陷入壓抑的惡性循環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