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罵別人「沒教養」的你,可能才是沒教養的那一個!哲學高手:教養常常是大人的藉口

2019-12-06 17:23

? 人氣

無論是「公民的教養」還是「習俗的教養」背後都有其社會文化基礎。但是「公民的教養」顯然更為必要,因為它涉及大家在社會中生活,該如何尊重他人。且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順應不同的時代與文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舉例而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明在拉麵店大聲吸麵條。

若是發生在日本,是對於拉麵師傅的肯定,但若發生在台灣,或許會被認為是侵犯到他人用餐空間的「教養問題」,因此所謂「習俗的教養」只限於同樣文化的場域,若要評價一些人的行為,如坐在車站大廳的行為是否沒有教養,可能也要看文化而定,如果我們隨意拿「習俗的教養」批評別人的沒教養,反而讓自己成了沒有「公民的教養」、不尊重他人的人。

別讓教養成為大人的「藉口」

以台灣的教育現況來說,對小孩的教育經常由一連串的「禁令」或「生活規範」所組成。教導者頂多說明「照著做才有教養」,但很少分析為什麼這些規範有助於教養。更重要的是,很少去說明到底人為什麼要有教養?舉例說明:

小乖上課會舉手挑戰老師的論點。

在台灣社會當中,可能有些人認為「對老師不能不尊重」就是種「公民的教養」,或覺得對「老師必須尊重」是一種習俗的教養,但若是我們深思背後的理由,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大人的藉口」:這種「尊師重道」的教養,並不是要求對他人的尊重,而是希望學生可以對老師有「超越對一般人的尊重」這樣的一種「教養」真的是為了讓社會生活更好嗎?還是只是讓「老師」這個職位具有權威性、方便教學過程沒人反抗呢?而培養這項「教養」或許能讓教學現場更順暢,卻也讓學生失去了能與教師平等對待、反思權威的機會,這對社會是利是弊,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

與其提供「模板式」的教養方案,只說「這就是做人的道理」,不如明確指出,這種究竟「教養」能提供什麼好處?為何必要?才能讓社會有思辨、改進的空間。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究竟出版《思辨決定你的未來:沃草烙哲學讓你腦洞大開的25個思想實驗》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