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十年,《愛爾蘭人》為何被譽最強黑幫電影?不只影帝聯手飆戲,劇組用心到連眼神都要後製

2019-11-23 08:30

? 人氣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新作《愛爾蘭人》將於Netflix上架(圖/DC FILM SCHOOL)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新作《愛爾蘭人》將於Netflix上架(圖/DC FILM SCHOOL)

《愛爾蘭人》改編自美國前調查員查爾斯布朗特,於2004年發表的回憶錄《聽說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該書記載黑手黨殺手法蘭克希蘭的生平,他坦承曾為布法利諾犯罪家族工作的罪行,以及當年的工會領導人吉米霍法失蹤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導演Martin Scorsese拾起題材,歷經十年多的開發地獄,確認這部橫跨半世紀的電影,其回春特效足以信服後,才同意執導本片,此外電影更透過攝影與配樂,表現不同時期的差異,細膩詮釋各個時代的影像質感。

橫跨半個世紀,以復古底片質感劃分年代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唯有將同幅影像並排觀看時,你才能意識到底片質感差異。但當你看電影時,你不會像是『喔,這是底片Ektachrome,當然就是60年代!』的反應。」——《愛爾蘭人》攝影指導 Rodrigo Prieto

論起攝影指導Rodrigo Prieto,他曾擔任過李安《斷背山》、《色戒》的攝影指導,亦與導演Martin Scorsese合作拍攝《華爾街之狼》與《沈默》,兩人長年合作培養出的絕佳默契,更促使他們一同締造史詩犯罪電影《愛爾蘭人》。

以回顧黑幫職業殺手法蘭克·希蘭(Frank "The Irishman" Sheeran)一生的《愛爾蘭人》,其故事橫跨半世紀,Rodrigo Prieto為了在畫面上創造時代更迭感,先將故事區分成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後期等時間段,再根據不同時期,仿造當時的懷舊感畫面。

「他(Martin Scorsese)提及觀看家庭電影的感覺,但並不想呈現手持、粒狀的風格。於是我想到也許可以模仿過往人們在家庭攝影時,所使用的舊感光乳劑(emulsions)成像顏色。」Prieto分享,他研究了當代流行的攝影底片Kodachrome的飽和度,與底片Ektachrome較偏黑青色的特徵,並將前者應用到50年代,後者則是60年代。

拍攝70年代後期時,Prieto則參考銀鹽底片沖洗技法ENR,其成像對比度高、顏色較不飽和,看似畫面漂白,卻明暗對比強烈,他也將該風格應用在主角殺害目標後,表現角色的罪惡感與遺憾等情緒。而這些仿底片風格的拍攝,皆是由數位攝影機Arri Alexa、Red Helium拍攝4K,再經數位中間製作(Digital Intermediate)而成。

數年開發回春特效,展現不同年齡階段樣貌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Scorsese是位非常優秀的傾聽者,我認為這是他在指導演員時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因為他既能投入演員的演技中,同時確保其特別演出是大眾所能接受的。」————《愛爾蘭人》攝影指導 Rodrigo Prieto

早在2015年,Scorsese即引用電影《四海好傢伙》中的聖誕晚會場景,讓主演之一的Robert De Niro獨自演出並與揣摩不同神情,再由視覺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Magic(ILM)視效總監Pablo Helman所製作一系列的返老技術,以確認特效的可行性。

視效部門為了模擬不同年齡層的外觀差異,在拍攝《愛爾蘭人》早期人生階段的鏡頭,每個角度都需出動三台攝影機,作為後製素材與數據參考。Prieto解釋:「我測試不同數位攝影器材,比對底片Ektachrome和Kodachrome的成像,因為大部分需要返老技術的畫面,正好是50、60年代,所以我必須確保攝影機映射出的顏色,能夠匹配膠卷底片。」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而測試過後,發現攝影機RED Helium最接近復古底片質感,因此團隊最終以此為主要攝影,再以兩台Alexas紀錄演員動作演出與光影變化。「我唯一擔心的是,光線是否能夠被視覺效果準確地重製出來。」Prieto表示,每次設置完攝影機與燈光設備後,都必須讓後製團隊紀錄曝光值與顏色對照表,「他們不僅能夠追蹤動作演出,還能追蹤光線變化,這真是令人驚訝。當我為電影配色時,我可以看到他們無縫接軌地吻合所有內容色調。」

眼神展現歲月年華

舉凡電影《阿凡達》、《魔戒》等運用動態捕捉技術,先在演員臉部、身上設置追蹤點,再將拍攝素材提供後製轉化成最終樣貌,然而ILM的返老技術,則無需動捕技術的追蹤點,透過單一角度的三機攝影,就能讓演員蛻變成青壯年形象。

Scorsese更認為演員的眼神,是反映年齡的關鍵:「某些鏡頭需要重製演員眼睛,但仍要看得出擬出的眼睛完全同於一人,即使其皺紋和肌肉已經改變。若是視效部門是從無到有製作眼睛,那我想呈現的會是什麼?是眼神力度、沉重感或是威脅感嗎?」此外,為了展現出該年齡應有的姿態,甚至每個細節的演出都有專人指導。

譜寫多時空音樂,走入時代的樂曲製作

「那是一塊空白的畫布,這部電影歷時數十年,我們有不同時期的歌曲構想。當開始將其分解為時間段後,一切就此開始。」——《愛爾蘭人》配樂師 Robbie Robertson

〈Theme for The Irishman〉以深沉的鼓聲,搭配象徵不詳的民謠吉他琴弦,再以營造寂寞氛圍的口琴音調,與悲哀低鳴的大提琴拉出主旋律,這是配樂師Robbie Robertson為《愛爾蘭人》譜曲的原聲帶,試圖在這場半世紀時空之旅中,創作出永恆的樂音。

「當開始思考配樂時,導演Martin說:『第一個規則是聽起來不能像電影音樂。』我就是在做電影的音樂,但是卻不能聽起來像電影音樂?!那消除了很多可能性,我不得不去前所未有的音樂境界。」Robertson表示,他就像是面對空白畫布般揮灑顏料,先是將電影拆解不同時期,再為每個時間區段製作歌曲。

「在幾十年的故事中,我們試圖找出一種可能起作用的聲音、情緒與感覺。Martin被我寫的主題所吸引,這個旋律為這部電影帶來了獨特而永恆的品質。」Robertson道,電影配樂參考多部40、50年代歌曲,音樂總監Randall Poster形容:「《愛爾蘭人》中的歌曲是遨遊時空的通行證、神奇的自動點唱機,它將使被忽視的音樂瑰寶煥發活力。」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只有像《愛爾蘭人》這樣的Scorsese電影,才能以如此的緊迫感與企圖心,點燃過去。」——音樂總監 Randall Poster

儘管《愛爾蘭人》最終在Netflix平台上放映,但Netflix亦給予導演Scorsese許多創作空間,他表示:「毫無疑問,與觀眾一起看電影真的很重要;但是得到一家公司的支持,表示您將不會受到干擾,使我們在這個項目上得到機會,儘管它流淌劇院的發行權。」

即便只在網路上觀看,可能會失去影院規格的觀影體驗,但《愛爾蘭人》仍獲得許多觀眾、外媒影評人對於技術、演技等好評,而其細緻的底片質感,更表現出導演對這部片的重視與堅持。

文/林君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DC FILM SCHOOL(原標題:《愛爾蘭人》挑戰返老特效,以數位攝影仿懷舊底片質感)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