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遇到義大利名家設計的精品旅館,竟意外領悟「大音希聲」的極致禪意?

2019-11-16 09:00

? 人氣

臺灣音樂教父李宗盛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是否能做為響樂旅館的註腳呢?(圖/時報出版提供)

臺灣音樂教父李宗盛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是否能做為響樂旅館的註腳呢?(圖/時報出版提供)

Conservatori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響樂旅館

阿姆斯特丹,荷蘭

設計感是時下全球大多數精品旅館招徠客人的顯著標誌,而設計的品位、風格、流派,更是判斷此類旅館精緻指數的重要指標。翻開馳名國際《旅遊與休閒》雜誌的旅館排行榜,不難發現風行天下的上好旅館,幾乎都夾著設計師或建築大師的光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某些榜上有名的奢華五星級連鎖飯店也會依樣畫葫蘆,但考慮到飯店品牌的統一辨識度,給設計師的構思自由度往往並不高。

近年來在歐美大行其道的精品旅館卻常打破這種限制,充分發揮無以比擬的想像力,以鮮明的主題風格,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並與藝術家、服裝設計師、作家跨界合作,把時尚元素融入到設計之中,體現精緻的文化藝術品位和獨具一格的人文風貌。

住滿音符的房間

一反歷史傳統建築改造旅館常見的「舊瓶裝新酒」,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巿區內最古老的瑞霖克音樂學院(Sweelinck Conservatorium),經由義大利首席設計師皮耶羅巧手打造,由遠處眺望簡直像一個未來主義式巨型溫室。

聽見未來P12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皮耶羅.利索尼(Piero Lissoni,1956~)義大利知名建築師、藝術總監、當代義大利家具設計的領先人物,威尼斯影展視覺設計師。(圖/時報出版提供)

皮耶羅果真有一手!單是旅館接待大廳已經埋下獨創的伏筆。懷著對這座古老建築的敬意進行改造,他在哥德式舊建築群中搭建一大片輕盈又宏觀的淺色系玻璃帷幕,以交錯的鋼梁回敬典型的荷蘭外露橫梁設計。

聽見未來P123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以玻璃和鋼樑回敬哥德建築。(圖/時報出版提供)

接待櫃臺後方的一大片紅磚牆,體現出歷史斑駁軌跡的溫潤觸感,同時也打造出絲許學院風的工整大方,透過與不同材質拼貼的衝突美,讓整個大廳風景,方寸之間盡展歷史與現代並存的絕佳意境。皮耶羅透過氣氛營造與材質使用,矢志講究溫馨質感,巧妙運用木頭、皮革、玻璃、絲絨、磚牆和鋼鐵配飾,構建出整個旅館不同層次的混搭空間,塑造出強而有力的溫暖訴求。

聽見未來P124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不同材質拼貼出的衝突美。(圖/時報出版提供)

遵循新哥德建築「內今外古」的特點,皮耶羅在內設上全部選用親手設計的經典家具,大面積線條、簡潔的暗色調陳設,配合柔和米色調與灰色調軟裝,同時零散點綴幾件造型活潑的小家飾、古董品、Franco Albini 休閒桌和 Chesterfield 沙發。

期望透過質感對比、色彩對比、造型對比,激盪出空間活力。玻璃架上的瓷器、藝術品與書籍錯落有致,中央的一叢綠植在寬大空間和自然採光下,幽幽綠意注滿一室。

聽見未來P125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排山倒海傾心而瀉的創意之流。(圖/時報出版提供)

中庭石梯入口處的正中央圓形天頂,由上而下垂墜式吊滿了近百個造型優雅的古式小提琴;一張用石岩打造的圓桌匍匐於下,猶如承接著排山倒海傾心而瀉的創意之流。歷史與後現代在此接軌,古典與極簡完美交融,一切元素宛若紛繁的音符,交織出一曲震撼人心的絕世協奏,彰顯出旅館前址的藝術成就。

設計家筆下的荷蘭

佇立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瑞霖克音樂學院原址上,響樂旅館位居市中心的位置羨煞同業者。毗鄰國家博物館、梵谷美術館、MOCA 美術館和皇家音樂廳,旁邊還有奢華購物區霍夫特(P.C. Hooftstraat)大街和范巴爾勒(Van Baerlestraat)大街。

旅館大門周遭就是迷人的萬德公園和喬達安街區,中央火車站和國家歷史文化中心僅數步之遙。

這棟壯觀且保存完好的十九世紀新哥德式建築,於2011年底重獲新生變成了一棟豪華五星飯店,接應世界各地慕名前來的旅人。

聽見未來P126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小而美的豪華購物中心,飾以蜂蟻圖騰瓷磚。(圖/時報出版提供)

引領我到閣樓套房的櫃臺小姐,示意趨近細看迴廊邊隅古拙樸素的牆壁,全是一片片由蜜蜂和螞蟻組合而成的典雅圖騰瓷磚。原來旅館的前址不只是音樂學院,更早期還是一家赫赫生威的大銀行,蜜蜂和螞蟻的辛勤意涵自然順理成章成為銀行的象徵。

聽見未來P127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淺米褐山岩為襯底的寬闊浴室。(圖/時報出版提供)

套房樓下是休閒客廳和一個寬闊如房間般的浴室。沙發邊有一書桌,打開窗簾,落地玻璃窗呈現的是中庭宜古宜今的格局。牆上點綴了幾個藍底瓷碟,還有瓷器木屐造型的吊飾,清爽簡約的「純荷蘭」悠然主義,無需過多綴飾,自然就是最美的裝飾。

臥房設於樓上,爬上木梯只見一張暖洋洋大床,配合左右兩邊的木几和燈飾,沒有多餘的擺設擾人目光。床尾處再置入一個鬆軟躺椅,看書發夢尤宜。大面積煙燻色系的山岩牆壁鋪陳呈現鬧中取靜、沉穩不虛華的恬靜效應。以大片灰褐色系為床頭依靠,窗簾、床頭繃布及地毯均以同樣色系貫連,提供旅客最嚮往輕鬆入眠的休憩質感。原木衣櫃若隱若現,彷彿和淺米褐的山岩壁結成一體,再以老橡木地板粉飾整個臥房,結合石與木兩大元素為襯底。

趺坐冥思於閣樓下的沙發上,外頭玻璃天窗的自然採光恣意放大套房裡的每一個細節,蘊含著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韻。

夜幕下隔著玻璃天窗仰望月影星辰,雖不致於到低頭思故鄉的情境,他鄉遇故景總叫人欷歔不已。1888年,鬱鬱不得志的梵谷來到法國阿爾小鎮,在隆河邊畫下聞名全世界的《星夜》。我常竊想,梵谷離開荷蘭初抵法國後,煢煢然一人面對耿耿星河,對故里的親人應該是望眼欲穿,但最後還是逃不掉飲彈自戕的悲愴命運。

聽見未來P128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受日本浮世繪影響,荷蘭後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先驅畫作《星夜》、《向日葵》、《鳶尾花》等聞名於世。(圖/時報出版提供)

僅和旅館一街之隔的梵谷美術館,恰好舉辦了一場梵谷藝術研討,題為「在瘋狂邊緣」,邀請三十五名精神科醫生和美術史學家,共同探討梵谷生命最後幾年的心路歷程。鑽研的對象是最近才發現的一份醫療紀錄,詳細記載了梵谷割下耳朵後的身心狀況。我行旅法國期間,曾特地前往阿爾小鎮探究,站在梵谷畫《星夜》的視角上,企圖捕捉住他當時作畫的紛飛思緒。

據說,梵谷看到的夜空,不只是黑漆一片,用他的話來表達:「黑色裡面隱藏了太多其他的顏色!」是不是這樣的觀點和感觸,讓畫出來的《星夜》也變得較有深度和力度。

聽見未來P129-1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自然採光放大套房裡的每一個細節,隔著天窗仰望《星夜》,感觸良深。(圖/時報出版提供)
聽見未來P129-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自然採光放大套房裡的每一個細節,隔著天窗仰望《星夜》,感觸良深。(圖/時報出版提供)
聽見未來P129-3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自然採光放大套房裡的每一個細節,隔著天窗仰望《星夜》,感觸良深。(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凝眸端量閣樓套房內擺設的沙發、原木桌、燈飾、臥床、浴缸、衣櫃、木几、地毯,側耳傾聽建築師內心與空間的喁喁私語,看似個別時代和風格的家具,擺設在一起時又似乎擁有相同體系的設計概念。坦白說,一間房子的設計有沒有深度和闊度,進來住幾天就心知肚明了。

放慢腳步就對了

聽見未來P130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阿卡沙夢幻泳池。(圖/時報出版提供)

躲在阿卡沙水療中心獨享結合西式療法和東方傳統技法的療程後,我先來個土耳其浴,再鑽進地下室隱密的療癒夢幻泳池。光滑金屬感特殊面料純白地板與牆面大膽交融,正是建築師超高時尚嗅覺品味的另類展現!

聽見未來P131-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大鼓餐廳。(圖/時報出版提供)

 

聽見未來P131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Tunes吧檯。(圖/時報出版提供)

午膳時分,我出現在大鼓,一座將東方飲食精神的心靈歸屬轉變成時尚的現代餐廳。為了追求美味升等的視覺饗宴,挑高至天花板的黑色格子展示架擺滿了大量圓竹筒,創造出禪意潺潺的視覺效應,再佐以各式杯子、書籍、古玩、幾面日式牛皮鼓。賓客一旦從容入座,立即進入精緻享受的最佳體驗。午後時光,偷偷潛入杯觥交錯的 Tunes 吧檯尋訪誘人酒窖珍藏,或在 Brasserie 餐廳來個休閒下午茶。再不,旅館內有個小而美的購物中心,珠寶、服飾或雪茄、美酒一應俱全,連賓利房車也有代理出售。

聽見未來P135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Brasserie餐廳。(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閒坐於中庭大廳,細細咀嚼大師級設計細節。想起法國設計界鬼才史塔克從不去自己設計的飯店或餐廳用餐,因為他受不了再次目睹先前所犯下的設計盲點

聽見未來P13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菲利蒲.史塔克(Philippe Starck,1949~),法國設計師,設計界鬼才,作品廣泛,涉及建築、家具、生活用品等。(圖/時報出版提供)

不知道皮耶羅是否回來過這裡?晚午的天光自然散瀉在大廳每一處角落,猶如雛菊般金黃。偶逢週末,唱詩班師徒常受邀在大廳獻藝。天籟音聲注滿了偌大的玻璃中庭,歌聲打通記憶的脈絡,古人今人彷彿在歷史原址相遇了。

有一回路經荷蘭市立博物館,碰上一位宛如金剛羅漢般的黝黑中年男子,肩膀上架著一把小提琴,一雙長滿粗繭的手,調弄著修長纖細的琴弦。不多時,優美悅耳的《D大調卡農》應聲響起。館外原先鬱悶的氛圍也活潑生動起來,原本急躁趕著回家的路人,步伐也放鬆了不少,有些乾脆停下來駐足圍觀。

遇見過去,聽見未來

古希臘認為宇宙中群星按照預定的速度運行,產生富有旋律與節奏感的天體音樂。所謂的「大音希聲」凡人無法聽到,只有頗具神性之人方可聞之。

旅居北美的諾布仁波切在2009年推出的《金剛之舞》專輯,始於他在夢境中不斷諦聽到的梵音。藏傳佛教中推崇的睡夢瑜伽,透過潛意識深度修行。當眼耳鼻舌身五官在睡眠中失去主導時,靈性處於最巔峰,也是修持的最佳時機。

諾布仁波切的整張音樂專輯可以說是全在睡夢中完成,透過睡夢瑜伽的修持,他把握住最佳時機,讓靈感一觸即發。

這兩個例證恰恰說明了一個事實:心在極度自由下,可以諦聽常人聽不見的聲音。冰島歌手碧玉(Björk)在坎城得獎影片《黑暗中的舞者》那場壓軸戲,不正是利用工廠機械發出的音響做為曲調。

踅回閣樓套房,我用心聆聽房間裡任何風吹草動—— 木梯的咯咯聲、水喉的滴滴聲、床單的嗖嗖聲、湯匙碰觸瓷杯的叮叮聲、翻閱書本的颯颯聲。不只聽見,也窺見了藏匿在聲音裡的禪意畫面。聲音真的比我們想像中更加視覺化。

聽見未來P133-1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聽見未來P133-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踽踽獨行在人聲鼎沸的范巴爾勒大街,川流不息的車輛從身邊擦過,經過一扇拱形石門,來到一間小修道院門前,原先的喧嘩躁鬱頓時化為烏有,靜得有如在深山的廟宇內。

聽見未來P135-2圖.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阿姆斯特丹街景。(圖/時報出版提供)

回頭凝望漸行漸遠的哥德老建築身影,從一家銀行到一所音樂學院,再到一棟馳名國際的五星旅館。每一個過程都是一種醞釀,一股前進的動力,間接或不間接造就了今天的輝煌。

臺灣音樂教父李宗盛為 New Balance 運動鞋說過的那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應該是對響樂旅館最貼切不過的註腳吧!

慢宿-立體書封.jpg(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慢宿》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