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北有座民防史蹟,要被拆了嗎?多少兩岸對峙的歷史,就要找不到足跡…

2016-12-17 08:00

? 人氣

所以依照當時的新聞報導,阿扁當市長時進去過!而且還發飆說他變成「啞巴市長」。 照這麼看,這個坑道用到1996還在用是毫無疑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在1998年10月1日時的聯合報報導,則指出「台北市民防管制中心昨天啟用,市長陳水扁前往巡視時,強調平常重於戰時的重要性,他呼籲大家要有敵我觀念及憂患意識。」「中心主任黃柏霖簡報,過去民防中心在圓山兒童育樂中心山洞內,天然背高不足、平時遊客如織,加上隱密性不足,下雨還會漏水,工作環境不良,所以在民國八十年於福山山麓下,將原有八座防空洞挖成四座隧道,且在洞口興建行政大樓,另配有電子及核生化設備,更充實預警設備,大幅提高整體防情功能。」

這麼看來,新的台北市民防管制中心於1998年前後時,大概就取代了圓山坑道的民防指揮中心功能。

民防指揮中心內有關台北市各地的防空警報器配置表。(圖/前衛出版提供)
民防指揮中心內有關台北市各地的防空警報器配置表。(圖/前衛出版提供)

那麼,這座圓山民防坑道功成身退後,還沒被「大整理前」的狀況又是怎樣呢?如果,我們從南側進入,可以看出這個大洞應該是屬於舊的警總使用,亦即阿扁時代變成海岸巡防部借用為指揮所之處。入口這邊的洞比較大,感覺是後來又增建的部分,因為整個洞的施做與主體山洞並不一樣。

到了坑道的中央部分,這個就是最長,有超過一百公尺的這段。這裡中間有個與外相接的入口,設有可以由內往外看來者的孔洞,而鐵門也都是如海軍艦船上那種大門,還有橡膠塞,根本就是可以防水啊!

到這個主體坑道的末端,兩側牆上有U形掛勾,應該就是吊掛吊床用的,這整個設計非常海軍艦艇風。不過這些在城市博物館展示時大概都要GG了。

與這個坑道呈現九十度交角的,是另外一長條構造不太一樣,狀況較差的坑道。這一大條有一側可以通到中山北路側,就是在中山橋頭。而此坑道內,還有萬安演習指揮部的牌子留著呢!

而在上述九十度交角處,有個樓梯可以下到更下一層,這邊就是早年李登輝、黃大洲或陳水扁會進來,察看市內防空警報發佈狀況的地方。牆上有個日曆掛著民國88年6月12日,依照推算,這不就是「萬安二十二號」演習那一年?

不過,據查,這年的萬安二十二號演習是在6月2日清晨5時舉行,似乎與牆上的日期不太一樣。而且依照報紙的報導,當時市長已經是馬英九,但他有沒有進到圓山的洞內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一切已經來不及了,聽說這些遺跡都已經被拆光光了。

停在民國88年6月12日的牆上行事曆。(圖/前衛出版提供)
停在民國88年6月12日的牆上行事曆。(圖/前衛出版提供)

原本,這整個圓山地區的民防史蹟,都會跟著好幾億的城市博物館計畫而被拆除殆盡,但柯文哲市長上任後,發現城市博物館是個很可怕的燒錢計畫,於是全面喊停,才讓已經規劃一半的民防坑道展示叫停,連曾為民防電台的台北電台拆除也暫緩。不過,叫停後的圓山地區民防史蹟,會面臨怎樣的未來,是繼續被塵封,或者有更貼切的規劃,則都屬未定了。

作者介紹│洪致文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前衛出版《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原標題:圓山的台北民防史蹟快要G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