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自己都有困難了還要給孝親費?知識部落客:低薪世代的處境,父母應該多理解

2016-11-28 07:20

? 人氣

總會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所謂「孝親費」的問題,尤其在這個年代大部分年輕人的收入都偏低的窘境下,到底孝親費是不是一個合理的要求?或,孝親費其實有另個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討論到七、八年級生這一代,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嚐到台灣經濟起飛的好處,我們也是第一代不是為了勞動力而被繁衍出來的一代,我們完全是因為父母的愛才出世的,從出生那一刻,父母就給我們最好的待遇,加上那年代的他們受到經濟快速起飛的好處,所以我們從小就在充滿愛和金錢的生活當中生長。

也因此在上一輩眼中,我們可以說是天之驕子,某個層面上,他們也就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受到那麼多栽培和待遇後,卻沒有像他們一樣擁有鋼鐵人打拚的精神,最後我們還被貼上「草莓族」的標籤。

這年頭經濟也漸趨穩定,不再像過去那樣爆炸性成長,而逐漸走向一種緩緩增長的狀態,最後就變成今日普遍低薪的情況。

在這樣低薪問題之下,有許多年輕人依然被從前傳統價值所壓制,當然,此類傳統價值有點多,孝親費就是其中之一。

在討論孝親費在親子間扮演甚麼樣角色前,我們是不是該回到更根本的「孝道」的問題?

儒學,一個總被現代年輕人黑到不能再黑的哲學理論,但請注意這裡引用的儒學是先秦儒學而不是漢宋儒學!因此,董仲舒或理學甚至是應俊在《琴堂諭俗編》卷上《孝父母》的《續編》中那一句最有名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不會在這篇文章中討論了。

孔子講求的孝道是希望兒女對父母有敬意,這些敬意必須來自於心中,有了這些敬意後就自然會去做其他的行為,否則只是單純的給錢或照料生活,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何差別?

這段我記得非常清楚,不過這就牽扯到另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親子關係都是這樣?

孔子的倫理觀念非常清楚,那就是哪怕他將階級分得很清楚,但他並沒有表示在下者一定要服從上者的意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的就是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兒女自然有做兒女的必要,孔子也談到如果父母講話有錯,兒女多次勸導不聽那也沒辦法,頂多只能做到不要互相吵架或抱怨,但在現代社會來說,兒女到最後不會與父母爭執,到最後卻會分家搬出去住,最後可能是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在孔子的心中,他或許今天就會在臉書上發表,覺得孝親費是一個很奇怪又噁心的制度!

假設是兒女發自內心想要對父母做些甚麼好事,每個月拿出一些錢來,這才算真正的孝親。但如果是由外力強迫的情況下,其實也跟養狗、養貓沒甚麼區別了。

回到我們的生活情況,這代年輕人所領的薪水真的偏低,一個月生活費加上林林總總的開銷,如果是到外地打拚那還得加上房租支出,能夠剩下的到底還有多少?

如果自己連基本開銷都有些負擔不起了,那還需要負擔孝親費嗎?就我們剛剛討論的孔子說法,其實在這樣的情境是不需要有任何孝親費的。

值得探討的是,對父母來說孝親費到底是甚麼?對於有一定富裕程度的家庭來說,小孩子在這個年代拿回家裡的錢不過是九牛一毛,對這種父母來說孝親費就變成是一種紀念品,這些紀念似乎成了父母與兒女的聯結。

而對那些可能需要兒女孝親費來持續運作的家庭來說,就變成養兒防老的投資了,到底養兒女的原因是甚麼?

如果真是養兒防老的情況下,那還符合孔子口中的父母應有的作法嗎?有許許多多的家庭會把孝親費給制度化,要求每個月至少要拿出多少錢回家等等,要把這些東西制度化的理由也有很多種,有些父母會說這是孝順的一部分,有些會說是替兒女把錢存起來,也有些則是以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需要幫忙為由,而有些孝親費其實就隱瞞在另個巨大隱憂下,那就是父母怕被子女遺棄­而強制締下的契約。

我相信會造成遺棄的理由很多,像父母久病造成生活困擾,或可能包含父母欠下太多債務,而更常看到的就是婆媳問題,但是討論幾萬個理由都好,說白了就是親子間的愛支撐不起雙方的關係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給予兒女更多的愛,只是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些愛付出逐漸減少了,也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兒女造就的麻煩開始讓父母覺得討厭,而忙碌的生活讓自己越來越沒有時間陪著下一代,最後每天連話都講不上幾句,很多親子關係就剩下薄弱的血緣來提醒雙方的關係,等到最後愛都磨光後,就只剩下金錢往來了。

孝親費不應該是強制性的。

如果父母認為兒女生活已經很困難了,更該負起父母的責任,替兒女多想一點,把這些孝親費用其他孝行來取代,若兒女認為自己有能力想要奉獻些,那自然會多出些心力來幫助生家庭。

我想有沒有「孝心」還是主要該討論的。「孝親費」金額可能在某些時候變成父母評斷兒女孝順與否的標準,也可能被拿去和鄰居親友家做比較,讓整個儒家倫理所建立的孝順價值給徹底崩解,因為孔子從來就沒有希望大家去比較彼此間的好壞,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到對方的心意就好。

另個值得思考的就是,在今天這樣的民主社會中,孝親費存在是否合理?如果民主社會真保障每個人都能不餓死,那代表老人都可以透過制度去獲得一定程度的生活資源,那又何需養兒防老的「孝親費」?

這是另一篇文章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請再留言給我,我找時間再寫一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子迂的蠹酸齋(原標題:當代年輕人的孝親費難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