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該拆嗎?都市規劃作家,列8點呼籲:不如先改建成立法院吧!

2016-12-07 15:00

? 人氣

近年陸續出現國會遷址的提案,曾考慮過的新址包括臺鐵華山車站舊址與空軍總部舊址,但均無從實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a
在市區道路舉辦的集會遊行影響交通,且距離醫院太近也妨礙住院病患的安養。(圖/方寸文創提供)

英國國會廣場曾遭長占 意外新增觀光景點

在民主社會,抗議是正常現象。太陽花學運一開先例,未來國會無論設在何處,周遭都免不了會有抗議集會,立法院留於現址就更加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國會妥善選址,並預留空間供抗議集會使用便很有必要了。在這方面,英國首都倫敦的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與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可資借鑑。

倫敦的國會大廈又名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國國會上下兩院的所在地,座落於泰晤士河西岸,與英國中央政府各部會相距不遠,原建物曾毀於火災,而在1840-1870年間重建而成,以其哥德復興式建築風格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最為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其西北角的鐘樓,即大笨鐘(Big Ben)。

國會廣場於1868年闢於國會大廈西北角外,屬國會所管,後納入倫敦市政府轄下。依照設計師原本的構想,該廣場四面臨路,能發揮圓環般的功能,規範國會附近的車流使其更順暢。該廣場開闢至今百餘年間,陸續增添了11位政治人物銅像,包括廣受愛戴的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若有人要針對英國官方發動抗議行為,國會廣場的位置具有高度政治意涵,是絕佳的選擇—其東面為國會大廈,西面為最高法院,南面為與皇室關係密切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北面為中央政府各部會所在地「白堂」(Whitehall)地區。

英國政治權力中心在國會,該廣場的東側正因面對國會大廈主要入口之一,漸成民間人士抗議政府的集會地點,而隨著慕大笨鐘之名而來的遊客日增,抗議集會也成為另一個觀光景點,為英國的民主作了另類的宣傳。

a
國會廣場的抗議集會成了新觀光景點,英國民主得到另類宣傳。(圖/方寸文創提供)

為反對美、英兩國入侵伊拉克,自2001年6月起,和平反戰人士在國會廣場紮營,展開長期抗議。此舉確實讓國會相當頭痛,國會甚至為此利用職權動手修法,規定任何人士未得倫敦警察最高首長許可之前,不得在國會廣場進行抗議活動。但有趣的是,法院卻裁定紮營的反戰人士在修法之前即已在此活動,故不需申請許可,後來本案上訴成功,局勢逆轉,反戰人士才被迫配合。

到了2010年,這個長期抗議活動已擴大為多種左翼與反全球化訴求的結合,當時初訪倫敦的筆者也恰巧途經國會廣場,並與紮營者短暫交談;然而時任倫敦市長強森向法院訴請該廣場清場,也在同年7月勝訴,遂終結了長達9年的占領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