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奶便是娘?精神醫師揭影響人生命運的「母愛」真相,你媽不只是自動餵奶機啊

2016-11-17 15:54

? 人氣

更進一步的,他們還觀察到這樣的情況。若在打掃房間的時候,把母猴玩偶移到外面,小猴子就會拼命想辦法要看母猴的樣子。而那道窗子則設了解開拼圖就能打開的機關。為了想看母猴一眼,小猴子會一直拼命去解開那個拼圖。這樣的光景總讓人覺得很可憐。即使是玩偶,小猴子仍一直執著於給予牠柔軟懷抱的存在。這不是依附情感又是什麼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哈洛的實驗,使鮑比倡導的理論在猴子身上得到證實。會讓小猴子對母猴產生依附情感的原動力的,是超過營養的擁抱與穩定。但是,事實上母性的本質,似乎並非僅止於此。會這麼說,是因為雖然小猴子在鐵絲的母親身旁無法正常的成長,但是在布偶母親的身旁長大的小猴子,也被認為有明顯的異常。

被鐵絲母親養育長大的小猴子,以驚人的氣勢搖晃身體,反覆進行啃咬、自殘的行為或常同行為(反覆著同樣的單調行為)。然而在布偶母親身旁長大的小猴子,樣子也明顯的奇怪。數小時都以奇妙的扭捏姿勢坐著、縮在籠子的一隅,彷彿什麼知覺都沒有。對外界毫不關心,跟其他的猴子在一起時,就表現出非社會性以及對其他的猴子感到強烈的不安。

被拋棄的孩子們

與這個酷似的狀態,在人類的孩子身上也已經有了報告。在維也納出生,因為受納粹迫害而流亡活躍於美國的精神科醫生雷諾.史皮哲(Rene Spitz)用影片記錄離開母親在育幼院生活的嬰幼兒們異常的樣子。影片中拍下了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殼子裡,一直搖晃著身體,眼神茫然空虛的孩子,以及蜷縮在床墊上一動也不動,碰觸身體也毫無反應的孩子。一直反覆傷害自己的孩子,或是減少食量以致非常瘦弱、停止發展的孩子,都並不少見。

諷刺的是,比起設備先進完備的育幼院,在監獄育兒室長大的孩子遠遠健康得多,在發展上也很少有問題。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只有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監獄裡的育兒室中,是由母親來養育。一邊是失去了母親,被託付在育幼院的孩子們,給予充分的營養,衛生也處於良好管理的狀態,但儘管如此,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不滿2歲就死亡。彷彿是失去了母親就等於失去了生存欲望似的。

即使能夠通過這個嚴苛的考驗生存下去,孩子們還會背負著更困難的障礙。而解開這個事實的,是英國的精神科醫師麥可.路特(Michael Rutter)等人的研究。鮑比的研究開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但路特等人則是在柏林圍牆倒塌的時候。在那個過程中,羅馬尼亞的西奧賽斯古政權垮台。由於國家的混亂造成大量的孤兒。孤兒院擠滿了孤兒,其中一部分來到英國作為養子女,但是他們明顯發生異常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