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來,台北到底變了多少?10張老照片,從日治時期穿梭時光走廊

2016-11-17 11:08

? 人氣

100年來,台北到底變了多少?(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00年來,台北到底變了多少?(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的樣子不停在變化,台北的歷史也不停歇地在推進,100年前的台北,與現在的差異到底多大?歷史影像收藏家徐宗懋珍藏這10張從日治時代到台灣光復後的老照片,重現各年代的興衰繁盛,變化之快令人唏噓不已……

現在台北是台灣的發展核心,不過打從日治時期開始,台北就已經非常繁華了。下面這兩張老照片攝於1895年的臺北石坊街與台北太平町,可見許多居民穿梭其中,汽車與林立的商行更可看出商業活動之興盛,兩者都是日治時期極為繁盛的商業區,與現址分別為衡陽路與迪化街的街景,差異甚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028.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臺北市太平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C-015.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臺北石坊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而在光復以後,1965年台北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的開幕,更悄悄的將台北的商業發展帶來巔峰。下面這張照片中的人們為了一睹「第一百貨公司」的風采,紛紛從台灣各地驅車前來,當時中華路繁榮的程度令人大吃一驚。

C-050.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上海南京路繁榮重現於臺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儘管商業再繁盛,社會再平和,不管任何年代,台灣人在夏季仍必須面對大自然給予的考驗——颱風。照片為1956年夏天的北門前,倒地的樹木、撐著雨傘快被吹得變形的路人,下圖捕捉了台灣人夏季的日常紀事,記錄了台灣人獨有的生活記憶。

C-052.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颱風來襲時的臺北北門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不同與現在的高樓大廈,以前台北還有很多以木頭為建材的老房子,例如下圖,1968年南門市場仍是一幢幢木造房屋,低低矮矮的坐落在羅斯福路上,而同年的東門一帶,日式建築一樣隨處可見,在植栽的擁護下,照片流露出一種歲月靜好的氛圍,與現在冷漠的水泥牆大相逕庭,現今的台北市,許多木造建築都隨著發展而消失無蹤,不再隨處可見……

C-068.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臺北南門市場(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C-069.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東門一帶日式建築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下圖是1968年的華山車站。當時那裡還不是藝文中心,只是一個小車站,附近也沒什麼高房子,多是兩、三層樓的矮房,與現在繁華的樣子相差之大;現今華山一帶銀行與大廈林立,而照片中交通順暢的忠孝東路,如今在尖峰時段總是壅塞不堪……

C-071.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華山車站街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隨著商業與科技的發展,台北的天空越來越糟糕。1988年拍下的這張照片,可見台北市天空已不再清澈,工業化帶來的廢氣、有毒物質與垃圾,嚴重污染了台北的空氣,在經濟快速成長卻疏於環保意識之下,造就了當時如此霧濛濛的天空。

C-075.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臺北污染的天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時間繼續推進,台北蓋起了高樓。1985年世貿大樓完建後開幕,這棟建築不僅是商業鼎盛的代表,更是與以往年代的分野,開始了新的經濟時代,也是從這時開始,矮房子漸漸消失,高樓崛起。而現今2016年的台北信義區,更是大廈幢幢,百貨公司、電影商圈、夜店、銀行應有盡有,台灣已經來到了高度發展的時代,再也不復見以往的農村時代。

C-080.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世貿大樓的象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C-85.jpg(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現代臺北的高樓商業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00年來,我們踩著的土地雖是相同一片,城鄉景觀卻歷經如此劇變,不論這百年內的變化是好是壞,這都是台灣土地的重要歷史,台灣人不可不了解的過往,這片土地曾經所蘊含的一切,都將成為台灣變得更好的養分。

「影像台灣 百年行旅」特展資訊

開幕資訊
日期:105年11月17日(四)下午2時
地址:淡水海關碼頭B棟倉庫(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9號)

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105年11月17日至105年12月25日
時間:週一至週五 上午9:30至17:00
   週六至週日 上午9:30至18: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地點:淡水海關碼頭B棟倉庫(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9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彤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