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膩在一起就叫朋友!日本首席心理師:最真友情,是彼此有著這種微妙距離…

2016-11-11 17:51

? 人氣

「青梅竹馬」的好處就在這裡。與外界的評價、利害關係等無關,彼此「認同對方的存在」,並且為了要確定這份關係,見面時都會聊起往事。話題從那時我們做過那樣的事、這樣的事開始,一直聊到小學同學的種種回憶。喝茶、吃點心也聊,或是在吃飯、喝酒時一邊聊起這些事,心裡就感到溫暖,覺得有朋友真是好啊。也就是互相確認共同擁有的事物,一邊彼此認同對方的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喂,我們怎麼總是在聊以前的事?」聊天的過程中,有人留意到了。「我們多來聊聊未來的事吧!」雖然有人起勁地這麼說道,但大家卻不怎麼附和他的話。就算聊未來的事,想從中尋求存在價值的認同,終究也只會脫離彼此共同擁有的事物。在同學會等場合中,那種喋喋不休地吹噓自己得意事蹟的人,之所以會惹人討厭原因就在此。

人類為了在社會中生存,必須穿上合適的「衣服」,有時與其說是衣服,更應該說是「鎧甲」。人人各有各的地位與被賦予的角色,必須採取與之相符的行動,但在朋友的面前卻能夠卸下武裝。即使少了鎧甲的保護,還有彼此共同擁有的事物作為支撐,因而可以安心,能夠放鬆自己或是得到安慰。

然而或許有人認為,這種互相舔舐傷口的友情沒有發展性可言。難道就沒有不一味回顧過去,將目光放眼未來的友情?那麼,要是把「目標」或「理想」之類的東西,帶進彼此共同擁有的事物中呢?也就是未來的志向。

但這種情況,說是夥伴或同伴還比較適合,未必就是朋友。

為什麼呢?確實也有擁有共同目標或理想的朋友,但有時這樣的人也很難稱得上是朋友。

這是因為如果將目標與理想擺在前頭,就會出現以之為基準的評價。要是與目標或理想背道而馳,或是力有未逮,就有可能遭同伴的排斥。這就不是「喜歡他的全人」了。

如果說支撐著友情的並非是目標或理想這樣共同擁有的東西,我想說那就是「活著」這件事。就像想脫口說出:「你也活著啊,我也是。」彼此間都會感受到「我們都活著,真好」。這麼一來,彼此並不需要共事,目光就會自然朝著未來了。

保持距離:情緒在一起,但居住的帳篷要分開

來到諮商室的學生們常為「交不到朋友」、「被朋友背叛」而感嘆,以下就是典型的例子。

交到朋友後,關係迅速變得親密起來,兩人無話不談,無論做什麼都一起行動。某次朋友暫時回到老家,他覺得很寂寞打電話過去,才知道對方生病了。他馬上趕往探病,朋友見到他也很開心,要他當天住下來,兩人忘記生病的事,聊個不停。兩人都已經是這種交情了,但他想借某本書時,對方卻拒絕說:「那個已經借給××了。」那瞬間彷彿一聲轟然巨響,他覺得友情就此崩裂,最後演變為絕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