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摺痕,其實是心肌梗塞的徵兆?中醫師:這4個部位的變化,告訴你心臟病的風險

2019-10-24 11:57

? 人氣

心臟功能較差需要活血化瘀,其他器官也要一併調整

對於心臟疾病,中醫有什麼治療方法?心臟跳動可將血液供給到全身,中醫認為血還要靠氣推動,才能運送到各組織部位,心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中醫會使用活血化瘀如三七、丹參、桃仁、紅花及補氣中藥黃耆、西洋參、白朮用來保護心肌。而中醫調理不只是從心臟下手,其他器官也要調整才能平衡,例如,脾胃(腸胃消化功能)統管血液,是氣血源頭。而腸胃消化功能不佳,血液會供給不足,肝膽主管情緒,情緒的波動過大,也會引響周圍血管的收縮跟放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中醫治療心臟病的方式非常多元,多藥聯用、數藥並用,是中醫治療的一個獨到之處。可以根據症狀做到溫熱、補益、理氣、活血、祛濕、全面調治、消除症狀,最終的目的都希望能讓心血管功能慢慢恢復。

預防心肌梗塞除了控三高,情緒的控管也非常重要

此外,要預防心肌梗塞,除了注意家庭病史之外,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絕對是最根本的要求。再來就是情緒的控管非常重要,中醫所指的「心」,並非單純的心臟,還包括了血液循環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情緒不穩、激動或大喜大悲、突然遭受驚嚇、心情鬱悶、悲傷、思慮過度等,都會擾動心神,造成心悸、心痛等不適症狀。冠心病患者若有許多心理壓力,死亡的機率比少壓力的患者更高。

通常建議容易焦慮緊張的患者,練習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挺出來,吐氣時肚子凹進去),手握拳,眼睛閉起來,從頭到腳把全身肌肉繃緊,持續3分鐘,然後一點一點慢慢放鬆,有助緩解焦慮的情緒。

【中醫師小叮嚀】:

中醫師周宗翰提醒,中醫來看冠心病病人多屬「痰濕」(體內代謝異常)體質,痰濕體質多半來自飲食不節制。肥膩油炸的膏粱厚味不易消化,造成腸胃功能負擔,糖、脂肪代謝被打亂,且會形成異常沈積,建議平時多吃木耳、海帶,或是地瓜葉等高纖維物質,幫助清除代謝廢物。至於,本身已經檢查出心臟疾病的患者不宜劇烈運動,建議以循序漸進的運動,像是太極、瑜伽、散步等和緩運動,慢慢鍛鍊身體的適應性,達到調和氣血功效,有助加速病情康復。

文/黃曼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網傳:耳朵有褶痕是心肌梗塞徵兆?中醫:還有印堂、山根3部位預測心臟病風險)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