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最後一役上映倒數!甄子丹坦言:葉問讓我一夕成名,卻也成為十年來最大壓力

2019-10-14 15:11

? 人氣

原先是劇組人員的甄子丹,對製作細節相當講究(圖/IMDb)

原先是劇組人員的甄子丹,對製作細節相當講究(圖/IMDb)

大家對甄子丹的第一印象,無疑就是「葉問」。2008年《葉問》上映,重新奠定了屬於甄子丹既溫文儒雅、又功夫高強的「葉問形象」,10多年過去,《葉問4》作為葉問系列的ending,不但對「詠春,葉問」的故事具有代表性的意義,相信對於甄子丹本人,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而在這個系列列成為經典後,甄子丹怎麼看「葉問十年」對香港電影乃至於甄子丹本人的創作者、電影人生涯的時代思維?回歸最原始的本質,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電影人,甄子丹怎麼看甄子丹?而他自己,又怎麼期待甄子丹在電影、真實世界與經典典範?這些,都從甄子丹的「電影人生涯」開始,重新呈現新面貌,以及新典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甄子丹給他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葉問了吧!就像 Robert Downey Jr. 之於 Iron Man,10多年的「葉問生涯」一定也讓人們將葉問與甄子丹「套」在一起,這時,你一定會想知道,除了葉問,甄子丹還能演什麼?會不會甄子丹之後演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都好像是葉問在「扮某人」?每次封面人物所拍的主角只要是演員時,總會讓人想到梅蘭芳對經典演員下的定義:「扮誰、像誰,誰扮誰,誰都像誰;似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這的確是演員的極致目標,從中也可體現達成這樣的目標其實並不容易。畢竟,人實在太過於依賴自己的「既定印象」,而甄子丹的葉問,也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於是乎,看到甄子丹你可能會在意,到底你現在遇到的是「甄子丹」抑或是「葉問」?

(圖/溯源 薪傳|Combing History)
(圖/品雜誌)

不過有趣的是,這麼多次合作下來,在觀景窗中你總是分得出來—《葉問》中的葉問溫文儒雅,一年四季不是穿著長衫就是內掛,腳下踏著的應該不分四季也都是功夫鞋;但從攝影師的觀景窗中看到的,則是時尚、有生活風格,更是對於自己創作生涯有著相當觀點的「紳士」,透過這樣兩種對比來觀察甄子丹,其實是挺有趣的。

後「葉問」時代

當然,甄子丹不是「只是葉問」,對他來說,《葉問》的葉問只是甄子丹創作生涯中的一個註腳,但這個「註腳」卻是頗為經典。跟葉問「相處」了超過十年,甄子丹對他的確懷有相當的情感,「其實一開始大家都沒有預期到《葉問》會那麼成功,但到後來,我知道這是我到目前鑽研最深刻的一個角色。」對於葉問,甄子丹的認識是「一個內斂、代表華人民族性的一位『一代宗師』」,而從《葉問》到《葉問4》,甄子丹的「葉問」也逐漸在進化當中,「相較我過去大家熟悉的動作武打片的風格,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的風格調整與演出的『進步』」。

的確,甄子丹因為《葉問》讓大家看到不同於傳統香港動作片的印象,而葉問也深深地把其形象烙印在了甄子丹身上,「因為這樣的機會,也讓大家可以看見屬於電影人身份的甄子丹。」因為葉問讓大家重新看見了甄子丹,他也因為這個角色讓自己可以接觸更多不同的機會,「我可以大膽地說,葉問讓我有各種各類的角色找我去演,可以說從葉問開始,香港電影圈給了我很多機會,這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穫。」的確,在《葉問》之後,甄子丹扮過孫悟空、關雲長、跛豪,甚至跨出國際到《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盲僧席魯英韋、《限制級戰警:重返極限》的翔,甚至是接下來要上映的《花木蘭》真人版的指揮官,從歷史、社會人物到輕鬆的賀歲片都有著墨空間。對他而言,《葉問》給予他接踵而來的機會,讓他得以在不同的角色上發揮實力,就像甄子丹年輕時因電視劇《精武門》的陳真成為其代表作一般,這十年的葉問無疑等於給了他第二次的機會,讓他再度發光發熱。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演員,能夠擁有『機會』是很重要的,你第一次演到好角色,當然「運氣」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層面,但這些都是電影圈朋友給你機會,你才有辦法能夠有角色演,至於你能不能把握,就要看自己夠不夠努力了。」

「機會」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說是甄子丹邁向「成功」的方程式,「這十幾年走來,其實真的很……感謝。」或許粵語轉換為國語讓他詞窮,但千言萬語在短暫停頓後結束在「感謝」兩字,其實還蠻符合甄子丹個性的。

(圖/溯源 薪傳|Combing History)
(圖/品雜誌)

《葉問》的成功,的確來自於一點點機運,但更重要的,則是來自於甄子丹自發的不斷努力,與其說是《葉問》系列帶給甄子丹成功,還不如說甄子丹透過了《葉問》證明了他永不放棄的精神;你可以說是「大器晚成」,讓甄子丹比起其他少年得志,卻在一兩部電影後就不再出現在銀幕上的年輕演員們多了些許的智慧與成熟思維,對於這份得來不易的成功更懂得珍惜,「我明白作為一個演員,不能陶醉於一時的成功,需要永遠保持進步」。

甄子丹知道自己因為葉問的成功,必須要靠雙倍的努力與「很大的精神」(甄子丹語)才能讓觀眾看到屬於甄子丹的「另外一面」,「作為一個專業演員,就永遠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突破點』」。

葉問之於甄子丹也是如此,好處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代表作」,但同樣無形的壓力也是來自於這個「代表作」。「這其實也是作為一個演員的最大阻力,這樣的壓力,這十多年來我從沒停止擔心過」。對於《葉問4》,這可能是甄子丹最後一次演葉問,很多人問他會不會「捨不得」,他笑得有些愜意,「我覺得世界上的美好,是不管什麼事,它必須有一個句號」。《葉問4》對於甄子丹的葉問可能是一個句號,但對甄子丹本人來說,葉問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當你有一個經典的代表作,你在『完成』了扮演這個角色的任務時,新的任務就是『突破』這個角色帶給你的影子。」必須堅持不斷地去突破,而且要去找突破的方法,對甄子丹來說,堅持去尋找「突破點」的決心,才是晉身一流演員的真諦,「專業的演員要隨時去『找』,這才是你不斷進步、不斷前進的道理。」或許有些影迷對於甄子丹要放下葉問這個角色感到不捨,但他覺得大家要抱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可能之後的甄子丹還可以有更讓人驚喜的一些表現,敬請期待。」

從幕前到幕後

作為一個電影人,《葉問》系列的成功算是甄子丹很重要的轉捩點。雖然說,他其實在1990年代就開始擔任電影動作設計、1996年就自導自演第一部電影《戰狼傳說》,也在2000年就進軍好萊塢擔任動作導演。他一直以來就在電影幕後製作上著力甚深,甚至會讓別的合作夥伴覺得他「介入太深」,但終究來說這也是屬於甄子丹 style 的「求好心切」。

甄子丹出道時即與名導演袁和平合作,也不時跟著幕後人員學習導演與動作設計,像是1992年的《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中,其所飾演角色納蘭元述以「布棍」打鬥的橋段,便是出自甄子丹想法;自此,甄子丹對幕後的參與也愈來愈多,像是後來的《俠盜一號》中席魯英韋的盲僧造型,甚至是後來《追龍》中的音樂、造型與社會氛圍,都是出自甄子丹的想像與設計,事實證明,效果不錯,「比如說去年《追龍》,雖然人家評價爭論都不少,但拍出的成果其實也為我的夥伴王晶—也是我的前輩也是我的工作夥伴,得到他從影以來第一次一部電影得到六項金像獎的提名,從中也得到幾個不錯的獎項,這其實也證明,我的思維還算進步。」雖然說起來謙虛,但甄子丹的語氣中,還是帶著些屬於電影人的驕傲感。當然,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有不同的觀點詮釋,但甄子丹意圖「走自己的路」的決心,則是顯而易見的。

(圖/溯源 薪傳|Combing History)
(圖/品雜誌)

就是做好「甄子丹」

這樣,不是很辛苦嗎?

「呃…..我希望大家看我不要那麼複雜。」稍微沉吟了一下,他笑說大家在銀幕上看到的甄子丹像個超人,但自己其實就是個普通人,「大家對我的期望太高了,我不想要有這麼大的壓力,我也不希望大家用這種眼光來跟我相處。」他跟大家都一樣,也會累、也會有情緒,也有喜歡、不喜歡的,當然,也會有屬於意識形態的立場,「我覺得如果從觀眾的角度,我希望大家看到我對電影的熱情,除此之外,我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作為一個藝人,有的時候也不一定可以完全滿足觀眾對你的期待,但幫電影人打分數,不能只從一部作品去看,「肯定他需要一輩子,然後他給他一個總分。」(「如果要給自己一個評價,哇!我應該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吧!」)甄子丹覺得這是很正常、而且是必須的,觀眾當然不會把演員的記憶停留在某一個「階段」,「講白了,大家看到你是有期待的。」他希望之後仍能完美呈現「屬於甄子丹」的作品,因為除非你今天宣布退休就算了,但只要你站在舞台上一天,作為一個電影人,就必須永遠懂得自我檢討,永遠必須不斷進步。

至於現在呢?甄子丹笑了,「我現在就是盡量做吧!」對他來說,每一件事都是用盡十二分的努力,不斷地把自己做到最好,「找到熱情、不斷付出,讓觀眾看到你的付出,再加上一點點運氣,這,就是甄子丹。」

(圖/溯源 薪傳|Combing History)
(圖/品雜誌)

PROFILE:甄子丹 Donnie Yen

著名演員,近期代表作為《葉問》系列。

電影:《葉問4》、《大師兄》、《追龍》、《限制級戰警:重返極限》、《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葉問3》、《一個人的武林》、《特殊身分》、《武俠》、《精武風雲》、《葉問2》、《十月圍城》、《葉問》、《導火線》、《龍虎門》、《七劍》、《殺破狼》、《千機變》、《英雄》、《刀鋒戰士2》、《殺殺人、跳跳舞》、《戰狼傳說》、《詠春》、《少年黃飛鴻之鐵猴子》、《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新龍門客棧》、《醉太極》等。

戲劇:《精武門》、《洪熙官》、《飛虎群英》、《無冕急先鋒》等。

獎項:亞洲電影大獎亞洲傑出男演員、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電影鐵象大賞最佳男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MTV超級盛典最具風格動作明星獎、日本北海道夕張國際冒險電影節最佳年輕導演獎等。

文/GERSHWIN CHANG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品雜誌(原標題:不只是葉問| Not Just A Hero)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