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路燈真的很棒!盤點全台5大最美傑作,融入草根文化、根本是藝術品啊

2016-10-24 10:42

? 人氣

走在幽暗的小路上,你是否曾經注意頭上閃亮的路燈呢?它們看似不起眼,卻是守護所有人安全回家的重要角色。據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統計,目前光是台北市就有近16萬盞路燈,全台數量更是不容小覷。近年來,各縣市政府也開始在隨處可見的路燈上大展創意,路燈儼然成為行銷地方的重要一環…

最早的路燈從何而來?

「得了那麼多獎,最大的遺憾卻是無法改變家門口的路燈。」全球獲得最多設計獎項的華人設計師、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在TEDxTaipei的演講上曾這樣說到。他的這句話不只點出都市景觀設計的缺口,也凸顯了路燈與每個人密不可分的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路燈怎麼來的?其實可追溯自西元1417年的英國倫敦,時任市長亨利‧巴頓發布戶外應懸掛照明燈具的命令,當時主要是以蠟燭照明,光線並不強,但這仍被認為是路燈最早的雛形。18世紀末,蘇格蘭人威廉‧默多克發明了第一盞煤氣燈,美國、德國、中國、日本等國也在19世紀陸續開始建設煤氣路燈。

台灣的第一盞路燈則是出現在西元1888年,當時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在台創設「興市公司」,以蒸汽燃煤發電機點亮台北西門街(現在的衡陽路)上的路燈。隨著時代發展,目前路燈大多已從煤氣燈換成LED電燈,最早的LED路燈在2005年出現於荷蘭,台灣目前也正逐步汰換傳統路燈中。

在照明功能穩定後,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將地方文化加入路燈設計中,將每個城鎮都有的路燈,化為最有當地氣息的風景。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台這5個超有特色的路燈,如何在融合當地特色,展現與眾不同的面貌。

1. 台中.和平:原住民頭像路燈

(圖/遠流提供)
(圖/遠流提供)

位在台中山區的桃山部落,居民多為泰雅族人。每年二、三月,山上就會開滿桃花、櫻花,這個時期也是部落推廣文化的最佳時機。

在原住民文化中,各種圖騰都有專屬的意義。以這個原住民頭像路燈來說,柱上的菱形代表著祖靈的眼睛,代表保護眾人之意;橫紋則是祖靈走過的彩虹橋。上上方的頭像則更明確地向遊客傳達當地原住民文化底蘊。在賞花同時,千萬別忘了抬頭欣賞這個全台獨一無二的獨特路燈。

位置: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里東崎路一段桃山巷(桃山部落)

2. 嘉義‧太保:乾隆路燈

(圖/遠流提供)
(圖/遠流提供)

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自2015年底開始試營運,因為經過多年規劃,因此值得造訪的程度絕對不輸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尤其上圖這個「乾隆路燈」,更是訪客必看的特色。

路燈的設計概念,來自清朝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原本頭上的大東珠成了藍色LED燈,帽緣前方及下方燈罩分別為紅光及黃光LED燈。燈柱上雕著代表「吉祥」的雲紋圖樣。這圖紋取自於台北故宮白色圍欄的柱頭,傳達「南北同調不分家」宣言。沿途走在路燈旁,是否有皇帝伴你參觀之感呢?

位置: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3. 台東‧太麻里:鹿頭路燈

(圖/遠流提供)
(圖/遠流提供)

這個特別的鹿頭路燈,位在台東太麻里的金崙村。這個位在台東東南海岸海灣的村莊,早期也是動物遷徙必經之地。

因為早期山區常有鹿群出沒,加上鹿是傳統祭典的重要祭品,所以近年才將鹿頭設計為路燈,與金崙村的特色相呼應。另外,設計師也把杵臼設計成燈柱及基座,並且加上特別的雕花,讓整座路燈與當地更契合。

2010年之前,金崙車站前只有一盞路燈,當初村長只是為了居民才申請經費建路燈,沒想到在廠商精心設計下,這些路燈成了最貼近日常的藝術品,也成了吸引遊客前來旅遊的重要資產!

位置: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47-17號(金崙車站)

4. 花蓮.玉里:金針花路燈

(圖/遠流提供)
(圖/遠流提供)

以金針花造型作為主體的路燈,是不是讓你一看就忘不了了呢?猛然一看,還以為天上開了一朵巨型金針花。

日治時代,赤柯山一代本來是以盛產木材質地堅硬的赤柯樹聞名,但後來改種金針,滿山遍野的金針花在八、九月期開放,絕美景象吸引大批觀光客來到這個地方。想宣傳當地,好好設計通往花海的「玉里高寮大橋」路燈當然也是大有幫助。沿路共有約30盞金針花路燈。

不過,東部氣候不穩定,每逢颱風天,地方工作人員就會把金針花燈頭拆下來,避免損害或掉落砸傷路人。

位置:花蓮市玉里鎮高寮大橋

5. 宜蘭‧冬山:梅花路燈

(圖/遠流提供)
(圖/遠流提供)

梅花湖三面環山,,原名「大埤」、「鏡湖」。後來蔣經國造訪,看湖泊形狀很像五瓣梅花,才改名為梅花湖。湖邊的梅花路燈,以咖啡色枝條與鮮豔花朵唯妙唯肖呈現梅樹面貌,與當地自然環境相映成一幅美麗風景畫。

位置:宜蘭冬山鄉得安村梅花湖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取材自遠流《台灣之光:60盞特色路燈大放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