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他被政府絞死、鞭屍,後來卻成全世界英雄!揭「V怪客」電影原型人物福克斯的傳奇故事

2019-10-07 17:54

? 人氣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運動,遊行者扮成V怪客。(AP)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運動,遊行者扮成V怪客。(AP)

香港政府於10月4日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頒布「禁止蒙面規例」,禁止人民在公開場合及活動中穿戴面具、試圖隱藏面容的行為,希望藉此遏阻示威活動及違法行為,並飛快地於5日凌晨開始實施。此樣的舉動不但引發許多香港人民強烈不滿,連台灣人都熱烈討論起「政府能不能禁止蒙面」的話題。香港也因此爆發許多抗議活動,甚至有示威者宣佈成立「香港臨時政府」,以表達對港府反抗到底的決心。人民上街抗議,究竟有沒有蒙面的權利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戴面具上街頭在世界各國早已行之有年,面具的意義除了保護抗議者的身份,也代表了參與者一種集體認同。近幾年,你也許很常看到世界上許多街頭運動、網路活動常有人民戴著「V怪客」的面具,這個面具似乎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一種反抗、進步的象徵。

然而這個長相怪異,瞇瞇眼、鼻子尖挺、嘴上留著山羊鬍、雙頰還有淡淡腮紅的面具,為何會成為社會運動的常客呢?

一切要從《V怪客》這部電影說起

V怪客
V怪客的面具(圖/取自IMDB)

2006年,反烏托邦電影《V怪客》(V For Vendetta)上映,由雨果威明及娜塔莉波曼主演,劇情大體如下:

2020年的英國受到虛構的法西斯政黨「北方之火」統治,成為一個極權警察國家,故事主角「V」試圖揭露政府的暴行及陰謀,並意圖在11月5日,也就是英國煙火節當天炸毀國會大廈,推翻暴政。

電影中,V從未露出真面目,至始至終都戴著這個表情令人玩味的面具,給予了這個面具一股神秘性。在電影的結尾,人民紛紛響應V的號召,戴上了面具走上街頭、對抗政府,伴隨著被炸毀的國會大廈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電影走向了結尾,這一幕也成為電影中最精采的部分。然而,為何《V怪客》要使用這個面具當人民反抗意識的象徵呢?原來這個面具的原型,來自一位英國17世紀的歷史人物——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

面具之下只是個血肉之軀,在這面具之下的,還有一個理念,只不過,理念,是刀槍不入的。 —《V怪客》

從過街老鼠變成歷史英雄——英國傳奇人物蓋伊福克斯

蓋伊福克斯於1605年與同夥策劃了「火藥陰謀」,試圖炸毀國會大厦及暗殺當時的國王詹姆斯一世,想藉此舉宣洩英國王室對舊教的迫害。然而這個計謀最終卻以失敗告終,身為執行爆破的人,蓋伊福克斯遭到拘捕,還連同「火藥陰謀」的黨羽被接連判處死刑,有些參與者甚至遭到鞭屍,下場非常悽慘。

為了慶祝成功阻止了該次「叛亂」行動,當時的國會將每年的十一月五日,也就是福克斯等人預謀行動的日期,訂定為篝火之夜,每年的這天,英國國民會上街頭慶祝,除了放煙火外,也會製作福克斯的肖像及人偶再將它們燒毀。因此英國的篝火之夜又被稱作「蓋伊福克斯之夜」。在當地還流傳一個耳熟能詳的民謠:

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請記得,記得十一月五日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火藥、叛國與陰謀
We see no reason

我們沒有原因
Why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

忘掉當年的火藥陰謀!

從歌詞中可看出當年這段民謠被創作的年代,在以新教作為信仰主流的英國, 對於舊教意圖推翻王室的意圖是多麼地不以為然,幫時社會相當唾棄福克斯及他的同黨的叛國行為。此外,民主的觀念在17世紀的英國尚未普及,更遑論公民行動、社會運動等18世紀才逐漸獲得認同的概念。

許多詩人及詞曲創作者都曾以該民謠及福克斯的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V怪客》電影中V曾朗讀這一段詩詞,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也曾在他的單飛作品”Remember”中引用了歌謠的詩句,可見這段歷史事件在英國的知名度。

起初福克斯遭到人民唾棄、鄙視,然而隨著時代及氛圍的變化,大家逐漸瞭解當時的反抗背景,很意外地,福克斯的形象竟漸漸被反轉,還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對抗不公、追尋自由的勇者!後來還有許多藝術作品一掃前人對「火藥陰謀」的評價,轉而歌頌「火藥陰謀」的反抗事蹟,使得福克斯成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從蓋伊福克斯到《V怪客》,社會運動在全球蓬勃發展

《V怪客》上映後,雖然並未獲得太多佳評及獎項, 卻成功將V怪客的形象深植人心,使得該電影在當今社會,尤其在社會運動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引領了新的時代風潮。

到今天,許多社會運動中,我們都能看到V怪客面具出現在網路或街頭上,而這當中最知名的案例當屬網路駭客團體「匿名者」。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社會運動,該運動強調著「99% vs. 1%」,戴上這個面具,代表「社會大眾」以及「集體共同的聲音」的符號意義,在臺灣許多的社會運動中,也能看到V怪客面具出現在人群中,可見V怪客的英雄形象多麼深入人心。

V怪客塑造的全新意義——從英雄崇拜,到「自己當起英雄」

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圖/取自網路)

《V怪客》電影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尊嚴可能不值錢,但它卻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東西。它是我們最後一寸領地,但在那一寸領地裡,我們是自由的。 

V怪客猶如當今世代的切.格瓦拉,代表著反抗、追尋自由的象徵。然而或許V怪客與切.格瓦拉仍有一個相異之處——切.格瓦拉被塑造為許多人民、年輕學子心目中的英雄,而網路與公民運動蓬勃發展的現代,人人卻都能當起「V怪客」,為自己及所代表的群體在社會上發聲,就如電影中最後的最後一句台詞” He was you and me. He was all of us.”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