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人、媒體何時開始講「內地」?台大研究生資料蒐集後,這麼巧!也是吳宗憲?

2016-10-19 13:09

? 人氣

特別說明一下,會使用聯合重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真的是做數位存檔做得比較好的媒體(但這個資料庫只有收錄「紙本新聞」,不包含只在udn網站上的即時新聞),也是學術界在分析某些趨勢時常倚賴的資料庫。例如,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在研究二次政黨輪替後社會運動復甦的現象時,就是用這資料庫來統計2006年到2011年的社會運動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組關鍵字搜到126筆新聞。由於這126筆中的最後一則相關新聞是2014-08-19的〈柯震東經紀公司:最壞的示範〉(指柯震東吸大麻案),所以我還是用「內地」這個關鍵詞,再次搜尋所有期間,挑2014-8-19之後的300多篇新聞來看,但也只多了5則而已。

最後總共挑出了87則新聞,不能再多了。

(翻攝自聯合知識庫)
翻攝自聯合知識庫

背景和資料蒐集的方式說明完後,就可以來看看這87則新聞告訴了我們什麼事情。

從1950年代就有人使用「內地」了

最早的內容是一篇評論,1956-07-29 的〈藝人外史 王庭樹幹戲三十年〉,出現在副刊的「藝文天地」版面,講的是藝人王庭樹在「抗戰」期間投入文化宣傳的工作,並提到王庭樹的同仁在「抗戰」結束後,「回內地當起接收大員」。但這時的「內地」,應是特指中國的內陸地區。因為抗戰本來就是在中國境內打的。

1959-07-21的〈痛王元龍〉也是藝文版的評論,談的是中影的王元龍過世,內文提到:

"王元龍三個字,豈只影圈中出名,街衢村鎮,男男女女,老的少的,來自內地,出身本省,沒有不識其名的"

這個「內地」應該跟吳宗憲和庾澄慶口中的內地是同個意思了。

1950年代的搜尋結果只有四篇,已經有人使用「內地」,但都是在藝文版的評論,所以台灣原本就有少數人是如此使用這個詞的。

1960-1970年代,只有一則評論,同樣是在副刊的藝文版面,談的是從香港來台的「反共藝人」呂舜華在「內地」的經歷:

"在內地時,呂舜華曾組織過「呂舜華平劇團」"—1960-01-23 〈自由日談反共藝人呂舜華〉

1980年代有六則。其中三則也是在副刊藝文版的評論。另外兩則是台灣的受訪者或記者提及「內地」。1981年出現了第一則提及「內地」的「新聞」,但是是出自受訪者的口中,1988年的新聞則是記者使用「中國大陸內地」一詞,但兩者都是指「中國的內陸地區」,與現在不同。

"據宋龍飛了解:中日戰爭時候,日軍大事搜括中國文物,一百多件泥偶是其中一部份,由於這類的民間藝術有別於廣東有名的「石灣」陶瓷,而泥偶在中國內地好幾個省都有,應該說是來自大陸各地的說法比較穩當。"—1981-01-18 〈泥偶妙麗極具趣味 省博館捎來了春節訊息〉

"去年及今年又先後參加中國大陸內地舉辦的「中國藝術節-天山之秋」及「西北音樂週──四海音樂會」,受到各族觀眾熱烈歡迎。"—1988-11-03 〈【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的省思】系列之(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