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歐洲就比較有人文素養?法國高中老師無奈告白,哲學對很多學生來說還太早啊

2016-11-10 17:44

? 人氣

讓高中生上哲學課,到底會不會太難?一名任職於法國公立高中的教師,德貝老師,分享他的上課心得——這堂課不僅要學習課綱中五花八門的概念,還要擔心考試成績,許多學生會失去學習耐性,但德貝老師仍然認為哲學是很有用的:「哲學很重要,正因為沒有用處……」

德貝老師(Joachim Daniel Dupuis)目前同時任教於法國北部里爾市的普通高中,和準備考高等師範學院的大學預科。他在普通高中擔任哲學與文學教師,在大學預科教授電影與哲學,同時也在國家高級技師文憑學校教授文化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6、7年前他應邀到捷克的布爾諾大學語言學系教導申論題方法學。這個跨科系研究實驗課程是以法國的高中哲學申論題方法和哲學思考,協助未來的語言學者,如何跟著語文思考。德貝老師的實驗課程備受捷克學生歡迎,他所教授的申論題包括:

「我們能有某種身體的解放嗎?」
「誰有權利懲罰?」
「熱情使我們遠離現實嗎?」

德貝老師說:「我的哲學教學經驗是在蕭條的法國北部地區,學生的學業和智識程度普遍較低。教育主管機關要求老師分數打鬆一點,若沒有特別的證明,老師給的分數不能低於6分。我認為這個地區的情況象徵著法國教育的未來:北部地區的教育現況遲早會發生在法國其他地區。這和我以前在捷克的教學經驗完全不同。」

哲學課的教學是否和其他學科不同?會不會比較難?

哲學課要求另一種教學法。哲學不是知識,但必須去思考其他的知識。我們要很快就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概念。對我而言,哲學思考包括創造概念(這是德勒茲的定義)。難的是去擺脫固有的思考習慣:有點像我們得接受改變對事物的衡量標準,重新面對新的不規則。

這個年齡層的學生很難偏離主流思想,因為青春期是個尷尬狀態(從前我們是直接從兒童轉大人)。 今天,這個尷尬使得他們漫無目標地不滿抗議。因為他們宛如掉入陷阱(我們不再將他們當成兒童,同時我們又不把他們當大人看):在這些情況下,他們看不出偏離主流能有什麼樣的進展。

第二點,還是很難,因為這個社會以各種錯覺、幻覺滋養人們對哲學的看法。從高一開始,學生便對哲學科產生錯覺。到了高三,學生們很茫然,因為他們所接受的課程和想像差很多,他們原本認為哲學是帶有某種魔力的高深學問。

第一堂課,他們抱著過多的期待,當老師開始上課時,他們把老師當成魔術師,以為老師手上有根仙女棒,會迅速點亮他們的腦袋。但是,這堂課不僅要學習課綱中五花八門的概念,還要擔心考試成績,此時哲學的魔力立刻就減弱消失。他們發現原來哲學老師和其他科的老師沒什麼兩樣,哲學教師的光環很快就掉漆

一年哲學課,你有看到學生的改變和提升嗎?他們要怎麼學習哲學思考?他們做到了嗎?

是的,他們的興趣愈來愈少,因為他們無法專心超過15分鐘,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應該降低對進度和學生的要求。

我相信他們在上課的當下應該是活在哲學裡,但下了課,哲學收進書包裡,下一堂課從零開始,他們沒能力連貫兩堂課。這些學生平常少閱讀,也不認真做功課。

不,他們都沒做到:因為哲學要求我們要超越自己,而他們只有一些很平庸的看法,媒體反應名嘴說法等等。

你最常引用的哲學家都是誰?

柏拉圖、蘇格拉底、斯多葛學派、史賓諾沙、尼采、馬克思、傅柯。因為,除了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外,這些哲學家都很具顛覆性。而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又非常吸引人。

根據你的教學經驗,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哲學?

學生喜歡和他們相關的事,特別是他們牽掛的種種。其他的,則非常遙遠,而且也沒用。因此,在教學上,就必須連結上與他們息息相關,或者要講一些能吸引或讓他們害怕的主題,例如死亡。然而,一旦他們滿意了,又會開始感覺無聊。

理解哲學,學生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看情形。學生需要專注的能力,抽象意義的能力,也要有對具體情況的興趣,尤其要有好奇心,對什麼都好奇。

哲學和語言有關(希臘文、拉丁文、德文等),我在課堂上經常耍語言的把戲,我記得班上有個華裔學生,他將所有的哲學難題都分為兩部分:陰和陽。他對哲學非常感興趣,改他的申論題其實不容易,因為他在哲學難題的思考和發展都關係到他的語言和華人文化思想:申論文要三段論證對他似乎很困難,不過,他用兩段論證,寫出很好的申論文。

你會在哲學課堂裡用電影講概念嗎?

當我將兩、三個概念整合時,我會以電影為教材讓學生能將概念串連思考,並且要求學生從電影中抽出某種哲學難題。但是我很不贊同目前不少哲學教師選一部片子解釋某個概念的作法,雖然我研究電影,也教電影理論,但我認為電影畢竟不是個釣取例子的魚池。

例如,我將生命、技術、時間,這三個彼此互通的概念組合,放映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無論學生對這部電影是否理解,我關心的是他們能否運用所學的概念去詮釋這部電影,我並不期待他們作電影學上的分析。

好比,他們在電影中是否看到某種超越的邏輯(猴子、人、機器人等),而朝向後人類時代?

我們在這部電影裡找到進化的元素(生命),技術或科技,以及能脫離時間與空間的元素。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影像中思考,同時也看看他們能不能很邏輯地指出一些問題。

他們這個年紀的確能夠作這種練習,《2001太空漫遊》電影播放後,一位年輕的美國女孩就發表了一篇很精彩的電影分析。

以電影為教材是讓學生明白哲學不是重覆或轉述哲學家的學說,而是使用哲學家的概念,大膽提出某種研究路徑。

我發覺學生有一個很大的障礙:學生總認為他們應該要像史賓諾沙、笛卡兒般的思考,我倒認為要變得大膽,大膽使用他們的理解力,即康德所謂的「知性」。

我所採用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學生不熟悉的片子,年代跨度從1910年代至2000年,例如《裸殺萬里追》(The Naked Prey)、麥克李維斯導演的驚悚電影《The sorcerers》、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或是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這些都激起熱烈討論。

另外,我認為亞洲電影是很棒的思維教材,亞洲電影引人思考,令人顫動。現在的法國電影很枯燥無味,有時候看法國片感覺很浪費時間。

電影是思維的經驗,而思維也許是電影學的經驗,德勒茲的《千高原》來自電影的滋養:哲學,我們的哲學思考在哪些程度上都和電影相關呢?

根據你的經驗,學生通常偏好哪些概念呢?

國家、社會、自由、欲望、文化、幸福、他人。然而,這些他們認為自己懂很多的概念,上了哲學課,才發現原來一點都不懂。

那麼,哪些概念對學生而言,很難懂呢?

存在、宗教、經驗、感知、生命、真理(真相、真實)、理論與應用,語言、義務、藝術。

你認為到了學年結束時,學生們大致會喜歡哲學嗎?

他們通常不喜歡。因為這門學科沒能讓他們增值:「科學有價值,很重要,哲學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這堂課的要求高,學生必須很努力,但如果他們不喜歡,會對這堂課留下負面印象。

你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學生試卷答題或作業呢?

有的。只有那些明白哲學益處的學生才寫得出令人激賞的解答。有的學生只把我上課講過的在答題卷上重複一遍,我們很少上哲學難題的課,多半是哲學家文本講解。

怎麼讓年輕學子了解哲學思考的重要呢?

也許應該讓他們理解哲學對其他學科的益處:例如像愛因斯坦,因為他和貝索加上其他人的哲學思考能力,終而改變了科學領域。愛因斯坦的時間-空間視野改變了傳統視野。

學生多半認為知識等於有用,他們將這個關聯轉移到哲學課。如果哲學能通向實用的話,如果學生們預見哲學有助於他們的生涯遠景的話,他們就會覺得哲學思考很重要。其實很難向學生證明哲學多有用:哲學很重要,正因為沒有用處。

那些看見哲學本質益處的人,都是那些已經稍稍接觸哲學的人。這就是哲學人的境況,如果我們不是一腳在社會裡,另一隻腳遠離社會的話,我們不能有真正的哲學思考。

學生跟得上課程進度嗎?

他們上課心不在焉,沒有紀律,怎麼跟得上進度?

我曾在外國教過書,東歐的學生上課非常用心專心守紀律。兩地學生差別很大。要跟得上哲學課,學生起碼要有紀律或熱情。

比較捷克語言系的大學生和法國北部地區一流高中或國家科技文憑班學生的態度,同樣上方法學課程,法國的學生上課30分鐘後,就有一部分失去耐性,無法專心,學習成果不佳。

申論題的綜合部分對有些學生本來就很困難,其實上幾個小時的課後,我就感覺他們的動力很低。

你怎麼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辯論呢?

我覺得,在法國應該是不要鼓勵學生討論,而是要鼓勵他們去內在思索,哲學人需要孤獨和沉潛。哲學不是在政治集會廣場,而是在煎鍋裡(裝暖氣的房間)。哲學人必須和社會切割,然後再重返:這是個復活的形式。

坦白講,我們要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上多加把勁,連結上他們所喜歡的領域。

建構哲學難題,對高中生是否很難?

學生不夠認真,不好好閱讀指定文本,通常不知道何謂哲學難題。他們總是提出一些個人意見,或人云亦云,以為這就是難題。他們無法達到融會貫通概念的程度。

在你的課堂上會有優質辯論嗎?

我認為課程剛起步時,辯論的意義不大。而且可能會影響他們學習概念,所以很矛盾的是,只能稍稍停留在提出個人意見的階段。不過,我還是會在學期中主導真正表態的討論,有時候進行得不太理想,因為學生們的立場鮮明,容易感性堅持他們的想法,太多的情緒和感情,使得他們很難去開啟接受另一個觀點的可能。這種學生很多,到最後辯論變成口水戰。

教哲學,你希望能帶給學生什麼呢?

希望他們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他們所知所相信的,提出質疑。我也希望學生能多點好奇心。

你認為有的學生就是和哲學不相容嗎?

我不認為,不然的話,我不會從事這個行業。你必須花時間在某些學生身上,但這很繁重,有時也令人洩氣。北部地區的學生的學識普遍不高,也不守紀律。在此,我引用柏拉圖的話,對其他人來說:「哲學是條硬底子的路」。

*作者介紹:羅惠珍,長期旅居法國,從事最久的工作是記者,最喜歡的工作是演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開學文化《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