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戰功彪炳,為何遲遲無法升官還沒人想跟我合作?因為你其實「不被需要」

2019-10-12 09:00

? 人氣

當時的總經理,也是我人生重要的導師,接受了我的辭職信,並說:「你是我最得意的夥伴,能力非常好,但老實說,我等你這封辭職信等很久了。看你辛苦折磨自己這麼久,中間我也不斷地給予提醒,以為你會慢慢找到平衡點,卻還是未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經理當時問了我二個問題,第一個是:「你知道你的人生方向嗎?」

第二個問題是:「你知道死海跟加利利海的差別嗎?」

分辨「問題」、「習題」與「難題」

死海跟加利利海其實來自同一個源頭,但死海沒有出海口,因而集結太高濃度的養分、鹽分跟化學沉澱物,以至於生物都無法存活;而加利利海從約旦河北面注入水源後,從南面流出,漁產生命豐富,湖水有甜味。後來,我才發現:「啊,原來我是死海。」

每個人碰到的磨練不同,但每一個磨練都會有背後的意義存在。我將生活中的挑戰視為三種類型:問題、習題與難題。

問題,是那些世界上已經能找到答案的挑戰。我們常寧可放任自己鑽牛角尖,也不願放開視野看看身旁可能的解答。無需為了問題而煩惱,只要有勇氣去嘗試,答案其實近在咫尺。

習題,是那些沒有標準答案,卻能靠自己的經驗來面對的挑戰。面對習題,我們需要不斷的嘗試、學習、反省與紀錄,這過程中或許會跌倒,但不該視為零和遊戲。既然沒有標準答案,何不從摸索中放膽去做,少一點操心,好好感受紀錄心路歷程,從修正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習題解答。

最後是難題,它將是我們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應對,也不見得會有答案的謎。不論我們多努力,它仍舊存在,既然如此,何不試著與它共處?唯有試著接納、包容和放下,才能讓自己多點快樂與平靜。

當我在工作中覺得苦時,我會思考,這件事是這三種的哪一種,當我懂得分類我的挑戰時,生活的確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很多事便不再糾結。

倘若有人認為我的簡報美感不足時,我知道這只是個問題。我需要的只是重新設計我的簡報,根本無須為此而感到痛苦,以行動改正就對了。

如果有人認為我的課程不夠好,我則會將它視為習題。我相信自己能夠不斷學習,並且越來越好,專注的精進自己,用心回顧自己的作品,終將越來越得心應手。它不值得我掛心,只是提醒著我累積與成長的重要性罷了。

當聽到同業講師在背底裡暗地重傷時,我提醒自己這只是個難題。甘願地選擇放下、接受,並要求自己不成為他人的難題。這世界上有褒必有貶,我無須為他人對我的認知感到傷心,因為這都只是生活中的必然現象。讓我願意專心、認真備課、授課的,從來就不是同業講師的誇讚與認可,而是台下一個個願意給我機會、聽我分享的夥伴,被需要的能力,能讓我豁然面對這些難以解決的難題。

衝刺的同時,建立被需要的能力

許多人在職場上,都只單單建立專業能力,卻忽略了被需要的能力。有的人很會銷售、很懂財報、很會行銷、很擅長寫程式、很有設計天份,但只懂得獨善其身。技能是能夠被取代的,但人際關係需要靠時間累積。有的人在團隊當中,擔任glue guy(膠水)的角色,他不見得是能力最強,或是績效最好的,但就是有無可取代的凝聚性,是大家需要且信賴的對象。

我們無法避免壞事發生,卻能夠控制自我看待事物的心態。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曾說:「影響我們情緒的,從來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我們主觀的觀點。」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能夠在磨難中淬鍊成長、浴火重生,過程中的經驗累積,是別人沒能體會的真實。

在往目標前進的同時,也需要讓自己重新回到當下的生活,那個你真正能夠掌握的現在,看看自己,也看看身邊的人。解答的方法不只一種,盲目的往前衝,容易傷人也自傷,有能力的人會願意用時間、用心力去摸索嘗試,找到最適合,找到我好你也好的出路。萬物都有裂縫,而裂縫終能透出溫暖的曙光。

(圖/采實文化)
(圖/采實文化)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采實文化《職場會傷人》(原標題:只顧著累積戰功,卻不小心傷人也傷了自己)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