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戰功彪炳,為何遲遲無法升官還沒人想跟我合作?因為你其實「不被需要」

2019-10-12 09:00

? 人氣

許多人在職場上,都只單單建立專業能力,卻忽略了被需要的能力。(圖/unsplash)

許多人在職場上,都只單單建立專業能力,卻忽略了被需要的能力。(圖/unsplash)

琳達的工作能力很好,然而距離上一次升職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她心有不甘的鼓起勇氣,跟主管說:「每一次的專案我都盡心盡力,每年目標也都有達標,為公司創造產能績效,請問我到底還欠缺什麼,為什麼沒有再晉升的機會?」

主管早知道會有這天,於是沉住氣回覆:「公司跟我都非常肯定妳的能力,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在績效獎金方面絕無虧待。但在晉升方面的考量,我們評估的不僅是專業技能,領導者需要照顧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個團隊。公司幾次請妳培育接班人,但最終都沒留下人,妳是整個部門的業績王沒錯,但如果妳要升職,總要先想想到底誰能夠接替妳的位子吧?此外,其他部門需要協助時,總是被妳拒絕,別忘了公司是一體的,我們的敵人是在外頭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琳達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很好,卻忽略了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重要,不但演而優則導,導而優還想跳下去把舞台佔為己有。她忽略了傳承、培育,也無法與同事共同合作,更沒做到資源共創共享,當然距離自己的目標,也會越來越遠。

剛踏入職場的我,一直以為工作只要靠實力就足夠,卻在年少得志時,重重的摔了一跤。在瑞士飯店管理大學畢業後,我在五星級飯店一路從基層做起,每天埋首工作,只要哪個部門缺人手,我下班後就去支援。明明我的工作是負責前台職務,但餐廳跟房務的工作我也相當熟悉,幾乎每個部門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因為我的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累積所有的經驗,我想要快速達到心中設定的目標─飯店總經理的職位。

很幸運的,在我瘋狂的努力下總算有了一些成績,二十三歲便在跨國集團的五星級酒店中擔任VIP樓層經理的職位,掌管高級貴賓客房與餐飲事務。然而整個團隊都討厭與我共事,甚至聽到我的皮鞋聲就躲避或是裝忙。

當時的我,對夥伴的要求很高,希望他們也能跟隨目標前進,達到「我期望」的成效。因此我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放假日也到公司盯場,以確保一切都按照我的劇本走。也因為長期強迫自己在高壓情緒下生活,我的身體出了狀況,後腦勺每天都極度疼痛到難以入眠,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腦中長瘤。某天上午,我特意請假到醫院進行腦部斷層掃描,醫生診斷出是過度疲勞,休養一陣子就會好。我鬆了一口氣,興奮地打電話給我的直屬主管,想帶給他這個好消息,但他第一時間卻問我,當天下午會不會進公司,有些事情需要我處理。

我相信主管也是關心我的身體狀況,但電話中開口的第一句就是要我回公司工作,這讓我感覺自己似乎不被重視。我認為自己對公司已經付出了全力,對於夥伴也是求好心切,怎麼落得二面都不是人的下場?當時覺得自己好氣又好累,好似在水深火熱的地獄裡,不知道在瞎忙什麼,開始懷疑自己的方向、質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做了一個決定,遞出辭呈。

當時的總經理,也是我人生重要的導師,接受了我的辭職信,並說:「你是我最得意的夥伴,能力非常好,但老實說,我等你這封辭職信等很久了。看你辛苦折磨自己這麼久,中間我也不斷地給予提醒,以為你會慢慢找到平衡點,卻還是未果。」

總經理當時問了我二個問題,第一個是:「你知道你的人生方向嗎?」

第二個問題是:「你知道死海跟加利利海的差別嗎?」

分辨「問題」、「習題」與「難題」

死海跟加利利海其實來自同一個源頭,但死海沒有出海口,因而集結太高濃度的養分、鹽分跟化學沉澱物,以至於生物都無法存活;而加利利海從約旦河北面注入水源後,從南面流出,漁產生命豐富,湖水有甜味。後來,我才發現:「啊,原來我是死海。」

每個人碰到的磨練不同,但每一個磨練都會有背後的意義存在。我將生活中的挑戰視為三種類型:問題、習題與難題。

問題,是那些世界上已經能找到答案的挑戰。我們常寧可放任自己鑽牛角尖,也不願放開視野看看身旁可能的解答。無需為了問題而煩惱,只要有勇氣去嘗試,答案其實近在咫尺。

習題,是那些沒有標準答案,卻能靠自己的經驗來面對的挑戰。面對習題,我們需要不斷的嘗試、學習、反省與紀錄,這過程中或許會跌倒,但不該視為零和遊戲。既然沒有標準答案,何不從摸索中放膽去做,少一點操心,好好感受紀錄心路歷程,從修正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習題解答。

最後是難題,它將是我們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應對,也不見得會有答案的謎。不論我們多努力,它仍舊存在,既然如此,何不試著與它共處?唯有試著接納、包容和放下,才能讓自己多點快樂與平靜。

當我在工作中覺得苦時,我會思考,這件事是這三種的哪一種,當我懂得分類我的挑戰時,生活的確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很多事便不再糾結。

倘若有人認為我的簡報美感不足時,我知道這只是個問題。我需要的只是重新設計我的簡報,根本無須為此而感到痛苦,以行動改正就對了。

如果有人認為我的課程不夠好,我則會將它視為習題。我相信自己能夠不斷學習,並且越來越好,專注的精進自己,用心回顧自己的作品,終將越來越得心應手。它不值得我掛心,只是提醒著我累積與成長的重要性罷了。

當聽到同業講師在背底裡暗地重傷時,我提醒自己這只是個難題。甘願地選擇放下、接受,並要求自己不成為他人的難題。這世界上有褒必有貶,我無須為他人對我的認知感到傷心,因為這都只是生活中的必然現象。讓我願意專心、認真備課、授課的,從來就不是同業講師的誇讚與認可,而是台下一個個願意給我機會、聽我分享的夥伴,被需要的能力,能讓我豁然面對這些難以解決的難題。

衝刺的同時,建立被需要的能力

許多人在職場上,都只單單建立專業能力,卻忽略了被需要的能力。有的人很會銷售、很懂財報、很會行銷、很擅長寫程式、很有設計天份,但只懂得獨善其身。技能是能夠被取代的,但人際關係需要靠時間累積。有的人在團隊當中,擔任glue guy(膠水)的角色,他不見得是能力最強,或是績效最好的,但就是有無可取代的凝聚性,是大家需要且信賴的對象。

我們無法避免壞事發生,卻能夠控制自我看待事物的心態。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曾說:「影響我們情緒的,從來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我們主觀的觀點。」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能夠在磨難中淬鍊成長、浴火重生,過程中的經驗累積,是別人沒能體會的真實。

在往目標前進的同時,也需要讓自己重新回到當下的生活,那個你真正能夠掌握的現在,看看自己,也看看身邊的人。解答的方法不只一種,盲目的往前衝,容易傷人也自傷,有能力的人會願意用時間、用心力去摸索嘗試,找到最適合,找到我好你也好的出路。萬物都有裂縫,而裂縫終能透出溫暖的曙光。

(圖/采實文化)
(圖/采實文化)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采實文化《職場會傷人》(原標題:只顧著累積戰功,卻不小心傷人也傷了自己)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