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是不是廟呢?為什麼國民政府遷台隨即恢復祭孔儀式?這篇文章超詳解

2016-10-03 10:49

? 人氣

今年的教師節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特別的教師節,從一開始勞工放假、教師不放假的爭議;到梅姬颱風出境的928教師節當天,幾乎全國放假一天,似乎所有放與不放的爭議都被風和日麗的颱風假化解了。教師節祭孔的緣由與背景似乎也讓這些紛擾與爭議給淹沒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八佾舞(照片由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授權使用)

為了瞭解教師節祭孔的由來,早在颱風來襲前幾天,「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特別訪問了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陳彩虹,來跟我們談談祭孔的歷史背景與文化。

祭孔的起源

祭孔,最早可溯源於西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逝世的隔年,魯哀公到山東曲阜的孔子故居祭拜孔子,同時下令保存孔子故居,並展示孔子用過的衣物及用品。

漢高祖劉邦依據周禮制定漢禮後,在路過山東曲阜時,以天子規格的太牢來祭祀孔子。「太」指的是大,「牢」指的是圈養家畜的欄圈,太牢也就是豬、牛、羊,屬於天子層級的大祀規格。

漢高祖以後確立了天子祭孔的典範,自東漢明帝起,規定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祭孔,祭孔成為全國性重要活動。

2
大成殿內觀

釋奠典禮成了祭孔專屬儀典

經過兩千多年來的發展,祭祀孔子逐漸演變成包含儀程、音樂與舞蹈的祭祀儀式,並發展成國家級的祭典。

陳彩虹表示,台灣目前祭孔的釋奠典禮是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於民國57年(1968年)要求教育部召集內政部等相關部會組成「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針對禮儀、服裝、樂舞、祭器組成四個專案小組,共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究,訂定36道祭孔儀程,並選擇台北市孔廟做為示範地點。

外界較不清楚是,在祭祀孔子之前,會先由孔子的後代子孫及孟子與曾子的後代子孫到崇聖祠,祭拜孔子的五代祖先,象徵著慎終追遠,接著才是釋奠典禮。

釋奠典禮主要包括:

一、預備、迎神

第一部分主要為預備及迎神,包括鐘鼓齊鳴、執事者各就其位及迎神,執事者指的是樂生、佾生及禮生等。樂生負責演奏傳統八音,所謂八音即是以「製作的素材」分為八大類,包括匏、土、革、木、石、金、絲、竹。

佾為行列之意。佾舞有八佾、六佾及四佾之分。八佾即每行、每列各有8人,加起來共有64人,為天子所專用;六佾則為36人,為諸侯所專用;四佾有16人,為卿大夫所用;二佾為4人,為士階級所用。

祀分為大祀、中祀及小祀三種,依階級分別由天子、諸侯及卿大夫適用。清朝之前,有的朝代祭孔採用大祀,有的則採中祀,由各朝代的君主決定其規格。「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於民國59年(1970年)定調採大祀祭祀孔子。然由於台北孔廟宥於場地所限,祭典只能跳六佾舞,自民國97年(2008年)以後開始擴建舞台,改跳八佾舞。

3
祭孔過程(照片由台北市孔廟委員會授權使用)

二、祭祀

迎來先賢先儒的神靈後,先是進饌。秉持孔子「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的精神,祭孔大典中共備有「三羹、四食、十籩、十豆」等27種菜色,並依等級依序遞減為「八籩、八豆」及「四籩、四豆」,各殿宇加起來共有189道饌品。

緊接著為三獻禮,由正獻官與分獻官到各神位前獻帛、獻爵及獻酒。三獻禮後為總統上香及奉祀官上香。

值得一提的是祭祀程序中「飲福受胙」。「飲福」,係指祭祀完畢喝供神的酒;「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帶皮、脂肪及肉的三層豬肉。由於古代祭祀者向神明祈禱賜福,神明會將福澤賜於祭品中,祭祀完畢後由參與祭祀者分享祭品、肉或酒,藉此得到神明的祝福。三層豬肉過去多由正獻官帶回去。

由於過去拜拜的豬肉都是整隻宰殺後帶毛皮的豬、牛、羊,祭祀後地上多會留下些豬、牛、羊的毛,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智慧毛」。民眾相信,拿到「智慧毛」者會可以長智慧、考運佳,常造成民眾爭搶。然由於近年環保意識抬頭,這些祭品改以糯米粉所做的素食豬、牛、羊,祭祀後不僅可讓正獻官帶回去,也會分送現場民眾。

4
釋奠典禮共有189道饌品(照片由台北市孔廟委員會授權使用)

為什麼要祭孔?

1.強調政權的正統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之筆所留下的歷史記載往往是許多當權者所忌憚,因此歷代皇帝為了強調統治政權的正統性,都會以大祀規格來祭拜孔子。

2.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漢朝的陸賈曾以一句「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上」來勸諫剛得到政權的漢高祖劉邦,讓儒家仁義禮治思想獲得劉邦的重視,更以天子的規格來祭祀孔子。

陳彩虹指出,而歷代帝王中最常到山東曲阜祭拜孔子,以清朝乾隆皇帝去8次,排名第一,這也看得出以「馬上得天下」的清朝皇帝對於儒家思想的重視。

5
 

3.台灣承繼兩千多年來的中華文化

自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即開始恢復祭孔。同時由於中國大陸在1950年代開始推動三反、五反、大躍進以及文化革命等大規模群眾運動;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使得許多中國文化遺產遭到破壞。

為了強調台灣承繼中華文化兩千多年來的道統,先總統蔣公更於民國57年(1968年)下令組成「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全面研究祭孔的儀典與制度,可以說是完整保存這項文化。

儒家思想在台灣受到保存,也影響到鄰近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每年都會有許多日本、韓國的學術團體,都會來到台北孔廟來觀摩台北孔廟的釋奠典禮。

台灣各地承襲不同朝代的制度

台南孔廟是全台第一個設立的孔廟,台北孔廟則是全台唯一由民間捐資成立,再捐給政府經營,並於民國59年(1970年)被指定為祭孔釋奠典禮的示範地點。

由於台灣各地孔廟設立的歷史背景不同,其所採用的音樂與佾舞也有不同,台北、台中及桃園等地的孔廟使用的音樂均為北宋大晟府所編的大成樂章,佾舞為明代後期李之藻的頖宮禮樂疏;台南孔廟則是採用清制舞譜。

陳彩虹說,孔廟做為一文化載體,承載著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與文化,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活化孔廟與相關文化活動,希望讓民眾能夠多認識傳統建築藝術之美與仁義禮樂之德。

6
 

採訪後記

採訪過程中,聊到台北孔廟與龍山寺長得有點像,陳執秘笑著表示,因為兩者都是請來大陸泉州名匠王益順所建造。然而龍山寺是廟,孔廟究竟是不是廟呢?為了解答這個疑惑,當下即向陳執秘提出這個問題,陳執秘說,孔廟似廟而非廟,而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在於俗諺所說的「紅宮黑厝」。

有時侯寺廟與各姓宗祠在外觀建築上並沒有差別,最大的差別是建築內部的主要顏色。一般寺廟建築內部柵欄的主要顏色是用紅色,因而稱做「紅宮」;各姓宗祠建築內部柵欄的主要顏色是用黑色,稱做「黑厝」。

龍山寺的柵欄是紅色,孔廟的柵欄則是黑色,而且孔廟大成殿後方的崇聖祠,祭祀的是孔子的五代祖先,孔廟正確地定義應是家祠而非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Ramble Taipei 漫步台北(原標題:【為什麼要祭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